首页 -> >> -> 湖北襄樊台办 > 经贸合作 > 台胞台属园地
根留大陆
2007-12-05 13:39:39
华夏经纬网

──记已故台商湖北省襄樊市中欧房地产物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

    在襄樊市樊城区最繁华的地段长征路上,一座占地1.5 亩,楼高15层的商贸工艺大楼雄据其间。其错落有致的楼层和高档考究的装璜显现出它的雄伟和大气。它,就是已故台商李建华先生于1993年投资兴建的中欧商贸大楼。这座大楼的落成,不仅开启了台商投资襄樊房地产产业之先河,而且,这坐大楼后来还成为襄台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伴随舅父,落难台湾

    李建华1934年 7 月 20日出生在上海霞飞路。其父母均是湖南长沙人。其父时年供职于上海《大公报》做社长,其母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母一生养育了5 个子女,李建华排行老幺。

    在李建华的记忆里,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一直过得无忧无虑。父母知书达理,家庭殷实富裕。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一次偶然的远游,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个曾经家中的宠儿突然之间沦落成为异乡的弃儿。

    那是1948年的冬季,放寒假在家闲赋的李建华,听说舅父出差要去台湾,便软磨硬缠地要随舅父远游。父母考虑让孩子增长见识,便同意让14 岁的李建华随其舅父一道前行。舅甥俩到达台湾后,恰遇中国政局发生逆转,这一去他们俩竟然离开大陆长达42年之久。

    大陆一时是回不去了,而台湾又举目无亲。当舅父身上带来的盘缠花干用尽后,舅甥俩为了生存,不得不靠做帮工来维持生活。舅舅在码头上谋了一份差事,李建华也在这家码头上寻找了一个看守仓库的活儿。

    那时候贫穷、饥饿和无助的凄苦生活时时袭击着李建华。多少次他遥望着无际的大海,千百次地在心中呼唤着爸爸、妈妈。然而,他清楚地知道,那种在父母护翼下的无忧无虑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了。要想在台湾生存、生活下去,必须靠自己拚搏、自立。就这样,好强的李建华一边拚命地打工,一边如饥似渴地买书、借书学习。接着,李建华又服兵役,在金门岛当了两年的兵。军营中,李建华仍然孜孜不倦地刻苦自学,这为他以后用知识改变命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   53年,李建华带着部队发给他的20斤猪肉和10元旧台币,从部队复员,回到了舅舅身边。

    相依为命的舅舅看到外甥求知若渴目光,下决心求助他人资助李建华圆他上大学的梦。1954年,在舅舅的一位好朋友的资助下,20岁的李建华顺利地考进了台湾大学兽医系。

    谁知屋漏偏遇连阴雨。大学一年级刚刚念完,资助李建华的那位好心人因病故去,李建华不得不休学并再一次回到舅舅身边。

    也就在这一年,当李建华了解到报考海洋军事学院可以免费读书后,便毅然决然地报考并被录取进了这所给他命运带来人生转机的台湾海洋军事学院。

勤奋拼搏   荣升船长

    4年大学生活结束后,李建华便投身到了远洋航海的工作生涯,这一干就是整整27年。

    李建华就职的这家美商金山船运公司,其老板是曾任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这是一家大型跨国航运公司,以跑远洋航运为主。李建华工作的这艘大轮船为客货两用型,其船身长达520米,船高有9层。

    远洋航海是极其艰苦而又孤寂的生活。常常是年初从台湾出发,一直到年底甚至是第二年春天才能返回家中。长年生活在茫茫大海之上,不仅要承受单调寂漠的生活,而且还要随时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危险,以及海上盗贼的突然袭击。

    然而,李建华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了。他从船员干起,工作中既能勤奋吃苦,又肯虚心好学,并且工作能力超群。这一切都深得上司的尝识。在短短的 6年时间里,李建华脱颖而出,一路升迁,先后被任命为三副、二副、大副、轮机长至到船长职务,并10余次荣获台北船业工会的嘉奖。

    光阴茌苒,天遂人愿。过去的日子里,李建华先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既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又拥有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他与妻子叶明昭共同养育了两男一女。李建华先生每月高达2.5 万美元的薪金使这个5口之家较早地步入了台湾富裕人家的生活。
然而,李建华的追求却没有止步于现有的生活状态中,他出乎意外地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挑战。

辞别航海   陆地创业

    1985年初,李建华先生辞别了他工作和生活了整整 27 个春秋的航海生涯,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和鼎盛的事业,回到了台北市家中,与家人一道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谈到这次人生的转折,李建华先生坚定地说,当我的航海事业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后,我期望能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一种新的开拓。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李建华先生在台湾尝试着经商办实业。其投资涉及过房产、伐木、餐饮连锁店等多个行业,并初步品尝到了兴办实业带来的成就感。

    1987年,当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两岸封尘已久的大门之后,李建华先生成为第一批进入大陆投资办实业的台商。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李建华进入大陆后的第一站选择了福建省漳州市。1989年春,李建华先生投资了近5000万元人民币,在漳州诏安勃海湾一带养殖了1000多亩水面的草虾和对虾,并兼营虾苗和虾饲料生意。

    投资水产业是因为李建华在海洋军事学院学习时,曾涉足过这个专业。他决心在祖国渤海海湾畔那片辽阔的水域上大干一场。那时,沿海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当时在诏安吃水要在井里舀,做饭烧的是煤球,上厕所蹲得是茅坑,照明用的是蜡烛。但吃过苦、受过累的李建华全然不顾艰苦的生活,他一门心思地打理和经营着这片水产事业。

    但这一次天不遂人愿。一年后,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李建华投资时的规划设想渐行渐远。

    当时,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许多地方不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而且经济秩序也较为混乱。李建华先生说,当时,虾饲料和水产品的产、供、销之间,常常是债务不断,即使有合同,也都没有认真履行,货款总是不能按时到位。这种沉重的三角债务把他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给他的后续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人为的麻烦还没有得到解决,天灾也不期而遇。1991年,接连而起的海水赤潮,给虾的养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多年不遇的暴风雨,冲垮了他上百亩的养虾池。1992年李建华终因债务不能到期偿还而陷入了一场官司。法院最后以他5500万元的资产抵偿了银行的贷款。  

投资襄樊    一拍即合

    漳州投资失败后,李建华先生没有气馁,他相信日益开放的祖国大陆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商机。回到台湾后,他积极筹措资金,决心再次到大陆开辟领域,谋求发展。

    李建华先生岳父的籍贯在湖北省红安县(当时为黄安)。老人家希望李建华能到湖北谋求发展,并帮助他寻找失去多年联系的胞弟。1992年7月李建华带着老人的嘱托直奔红安。到达红安后方知岳父的亲属已迁往襄樊,李建华先生又辗转来到了襄樊。在襄樊他不仅寻找到了岳父的亲人,而且襄樊人的纯朴和热情让李建华先生在这块热土上安了营,扎了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李建华先生能对当时尚未完全开放的襄樊情有独衷呢?用李建华先生的话说,是襄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他,是襄樊人的热情感动了他。
李建华先生寻找到的这位亲属,是其妻叶明昭女士的七叔名叫叶本纯,当时在襄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供职。当他了解到侄女婿找到他后将要返回武汉作投资考察时,便热情地挽留李建华先生先对襄樊进行投资考察。

    1992年8月6日,在台属叶本纯的引荐下,李先生拜会了时任襄樊市委书记杨斌庆。那时境外客商投资襄樊才刚刚起步,为了表达热情和诚意,杨书记安排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亲自出面热情接待。同时,有关职能部门随后又及时、主动地向李先生宣传投资政策、介绍投资项目、组织考察投资环境,3天的投资考察和意向洽谈进行得十分扎实而热烈。李先生带着沉甸甸的论证资料,带着襄樊人的深情厚谊,决定返回台湾联系伙伴,投资襄樊。

    经过两个多月的组织联络,1992年10月李先生组织带领4名台商合作伙伴二次来到襄樊,与襄樊市住宅经营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并于1992年12月成立了中欧房地产物业开发有限公司筹备处。在以后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中欧房地产物业开发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且该公司投资兴建的15层8000平方米的商贸工艺大楼也拔地而起。这期间,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热情关怀,也得到了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李先生感慨万千,他说:“这里人好、地好、政策好,我不仅要在这里干下去,而且还要介绍更多的台商来襄樊投资办实业。要在襄樊建立一个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逐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国际性的企业集团,建立一个以中欧商贸大楼为中心的商业圈”。

穿跃海峡  招商引资

    年过花甲的李先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为了答谢襄樊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厚爱,为把自己的企业办得更加红火、更加发达,多年来,他老当益壮,乐此不疲地穿梭于襄台两地之间,为襄樊招商引资屡建战功,给襄樊人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3年10月,襄樊将举办规模空前的首届隆中诸葛亮文化节。这一活动的宗旨就是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李先生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招商良机,遂提前返回台湾,组建投资考察团。10月上旬,10余名台商如期从台湾飞向祖国大陆。在厦门换乘飞机时,李先生安排自己的儿子李重震在福州的投资公司的车辆将台商顺便接到福州参观考察,不料车在途中出了事故,新买的日本丰田面包车被损坏,司机落下终身残疾。面对这意外的损失,李先生无悔无怨,他速急安排福州公司的部属处理事故,又火速将这批台商从厦门接到襄樊。台商们按时参加了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李先生虽受损失,却如愿以偿。

     1994年春节前夕,李先生的太太叶明昭女士生病住进了襄樊市医院。李先生在襄樊的亲属都希望他能陪太太过一个团圆年。李先生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自太太住进医院后,他生怕惊动了公司员工,瞒着大家,不让司机、不让亲属透露半点消息。白天他忙着应酬公司的一切事务,晚上准时到医院亲自待候、照料太太。望着病中的妻子,李先生答应了亲属的要求。可太太知道丈夫早已把春节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他要趁春节海外亲朋好友回台湾团聚之机会,组织联络一批台商来襄樊进行投资考察。知夫莫如妻,通情达理的太太知道丈夫心中装着事业,身负襄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托,她毅然劝说丈夫回到了台湾。在李先生的热心奔波下,又一批16人组织的台商、华侨赴襄樊考察团宣告成立,并拟定了具体赴樊日期。

     1994年3月13日,李先生病中的太太终因医治无效,撒手人寰。当台湾和侨居海外的亲朋好友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都深深为李先生的春节之行所感动。大家决定提前赴樊考察,以此凭吊李太太,告慰其亡灵。3月16日,台湾新力建筑公司董事长王棋先生、台湾基隆市友进百货公司总经理吴泰山先生、台湾世纪乐公司总经理刘德华先生,以及两名旅居日本的侨胞等10余人抵达襄樊市。3月18日,还处在刚刚失去亲人悲痛之中的李建华先生,挺住疲惫的身体,振作精神又与襄樊市委台办、襄樊市招商局联合举办了襄樊市投资环境介绍会。介绍会上,李先生以自己在襄樊经营的切身体会,鼓励台商、侨商大胆来襄樊投资。他说:“襄樊投资条件好,市政府为投资者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襄樊地理位置好,这里九省通衢,交通便利;襄樊人办事效率高,我申办经营执照,工商部门24小时内办成。”一席现身介绍,使台商们对襄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台商表示尽早拟定项目,投资上马。

以诚相待   凤落襄樊

    1992年至1998年间,在李先生的热心介绍下,100多名台湾商人先后来到襄樊进行投资考察。每次前来考察的台商多者达20余人,少则2、3人。李先生不分彼此,均热情、认真地予以接待。1996年4月中旬,两名台商应邀赴樊考察,我亲眼目睹李先生要求员工做好清洁卫生,按照台湾人的习俗布置客人下塌的房间。尤为感人的是,多年来,李先生自费用于招商引资的开销高达150多万元人民币,不仅为当地政府减轻了财政开支,而且使前来考察的台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李先生常说:“我这样做是让台商来的安心,走得乐意。你来襄樊看准了项目,留下来,我们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你没选准项目,打道回府,我不让你花冤枉钱。”不少台胞有感于李先生的热情和真诚,来襄樊一经考察,选准项目后就一锤定音。几年来,经李先生牵线搭桥投资兴办的台资企业多达9家,其中欧奇餐饮娱乐开发有限公司、欧奇时装饰品开发有限公司、欧奇金融科技资讯开发有限公司、欧奇食品饮料开发有限公司、欧林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6家台资企业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冬去春来,李先生不仅赢得了一大批台商的信任和爱戴(前来投资的台商多数已成为其合作伙伴),而且李先生在襄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老朋友,座上客。1995年,李先生还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优秀台资企业表彰大会,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子承父业  勇挑重担

    2001年2月24日,身体一向硬朗的李建华先生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襄樊去世,终年69岁。消息传出后,大家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沉痛。襄樊市台办领导及时赶到中欧公司并迅速成立了治丧小组。治丧小组从灵堂的设置、追悼仪式的规模、参加人员的规格、悼词的起草,宣传报道的口径等,都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安排,受到其亲属和台商的好评。2月28日上午,李建华先生的悼念仪式在市殡仪馆隆重举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李建华先生生前的海内外亲朋好友和合作伙伴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追悼仪式。当天,《襄樊日报》、襄樊电视台、襄樊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追悼仪式进行了报道,对李建华先生来我市投资经营,特别是为襄台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所作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这些做法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台商中产生了很大、很好的反响。

    李建华先生故世后,他的公子李重震挑起了管理中欧房地产物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担子。其实,早在李建华先生踏入大陆谋求发展的那一天开始,李重震就一直伴随在父亲的身边。作为航海员出身的父亲,他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向来都十分严厉,有时甚至是苛刻的,但是,李重震作为孩子中的幺儿,父亲对他又是最疼爱的。因为大学毕业后,是父亲带着他走向社会,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他学会坚强,懂得如何做人。

    说到父亲,李重震充满了怀念和敬佩。他说:“父亲一身正气,坦荡率真;父亲学识渊博,对事物总是有独到见解,他更应该是一位学者;父亲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从不用聪明搞投机取巧、取不义之财;父亲富有开拓精神,他一生都在向自己的能力和极限进行挑战……。他是我读不完的一本书,他给我留下的是一条生活的路!”

    李重震没辜负父亲的培养和期望。父亲突然离去,对他来说虽然是塌天的打击。但他学会了坚强,更懂得此时面临的考验和肩负的责任,他勇敢地挑起了父亲留给他的重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独立地应对了父亲走后股东之间出现的一系列变故,而且在巩固父亲留下基业的同时,对现有产业进行了调整,并且根据市场发展方向,于2002年新成立了“襄樊圣合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屈指算来,李重震随父亲在襄樊创业已有15个年头了。15年来,他从青年步入到壮年。在襄樊这片热土上,他不仅娶了一位襄樊籍的漂亮、贤惠的太太,而且在这里,他们还养育了一个聪明帅气的儿子。而今的李重震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襄樊通。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7月,襄樊市台资企业协会换届选举时,李重震被当选为襄樊市第二届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在他担任会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台资企业协会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仅热心地为在樊台商提供服务和帮助,而且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计划在2007年组织一次“百名台商看襄樊”的大型活动,以此扩大襄樊在大陆、在海外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台商来襄樊兴办实业,谋求发展。

        写到这里,我在想,如果李建华先生在天有灵,看到儿子正在发扬他的精神,光大他的事业,他老人家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谭华玉

 

主办单位:襄樊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710—3610382 E-mail:xf-tb@126.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