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湖北襄樊台办 > 经贸合作 > 两岸随笔
乡情
2007-12-05 13:48:25
华夏经纬网

      50多年前,襄樊有一批人跋山涉水,颠沛流离,离乡背井来到了四面环海的台湾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中有的儿孙满堂,有的至今孑然一身。他们都非常思念家乡,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禁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之前,寄一封家书也要辗转他地,偷偷摸摸。即使要回祖大陆探亲,也要绕道第三地,浪费时间、精力,增加经济上的开支。台湾当局禁后,大部分旅居台湾的襄樊人都回家乡探亲访友。他们开始只身回来,接着携妻子回来,再接着把儿孙带回来,把台商介绍来。他们中有一些年老体弱者一次也没回来过,只有面望祖国大陆,遥寄思乡之情。他们思念家乡这块故土,思念家乡亲人。

    在台湾省台北市有一个由襄阳、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等地的旅居台湾人员组成的一个团体——台北市襄阳同乡会。它是由襄樊籍去台人员中热心联络旅居台湾同乡发起成立的 。 同乡会是一个以乡土精神结合起来的团体,其目的在于联络旅居台湾同乡的友谊,团结乡亲,教育后代饮水思源、落叶归根。几十年来,同乡会在维护同乡权益事宜,促进与家乡沟通与联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旅台同乡说,同乡会是一个精神标志,它象征着团结,象征着使命,负有维护乡土历史文化,培养乡土认同观念,传承乡土薪火的责任,这是同乡会存在最大的意义和目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旅居台湾的同乡们不但用电话、贺卡互相拜年,而且在正月十五前他们还在同乡会的安排下,在台北市大饭店举行祭祖、春节团拜暨联谊活动。

    襄樊籍的或与襄樊有着渊源关系的,从彰化、新竹、台中、花莲等地赶来。曾担任了四届同乡会理事长的张先生从美国特地赶回来参加团拜盛会。因年纪大不能到会的朱先生特从美国寄来贺信, 向同乡贺年问好,并托其儿媳曾老师在会上捐出新台币2000元作会务补助。在花莲居住的王老先生年逾九旬,祖籍福州,抗战时期在襄阳一中任教,在襄阳成家,他与老伴特地赶来参加春节团拜。乡亲们把最佳座位让给八旬以上长者,儿女们依次围坐。同乡会理事长主持团拜活动,首先是祭祖,众人面望祖国,向列祖列宗行三献礼:献香、献果、献酒,行三鞠躬礼。接着举行同乡春节团拜,先是向长者拜年,向他们行一鞠躬礼,祝他们健康快乐。尔后是同乡相互拜年,互祝健康快乐、万事如意。同乡会年代表给儿孙辈学习优秀的颁发奖学金。同乡会理事长还要将一年会务工作给全体与会人员报告,给大家介绍新入同乡会的同乡。团拜会上有的献唱乡土小曲,有的高歌抗战歌曲,有的讲乡土故事。曾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陆先生回忆他在襄阳求学经过,童年往事记忆犹新,他给大家唱起了襄阳(十二小)小学校歌,陆老的歌声迎来了热烈的掌声,把团拜会推向了高潮。                

    团拜会上,老少争先恐后地阅读同乡会办的会刊《襄阳通讯》,当看到由清朝文渊阁大学士、襄阳籍人士单懋谦先生书写刚劲有力的“襄阳”两字作为刊名,老乡们有见字如见人的感觉。同乡们爱读刊登家乡建设的文章,爱看家乡名胜古迹和建设成就的照片。同乡会的长辈给后代讲家乡的历史,他们说,三国胜迹数襄樊,三国的历史,应该说始于襄樊,终于襄樊。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奠定天下三分,此可谓三国的历史始于襄樊。羊祜推荐杜预,二人先后都督重兵镇守襄樊,定下灭吴大计,杜预亲率大军,水陆并进,一鼓荡平东吴,天下归于一统,此可谓三国的历史终于襄樊。每当讲到家乡的历史文化,他们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们拿出台湾画坛最传奇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书写的“襄阳延思书天马,诸葛余才创木牛”的书法作品,给子孙讲智慧之神诸葛亮的故事。他们讲到,襄阳为名城重镇,隆中乃为诸葛亮布衣躬耕之处,后为蜀相在六出祁山之中,为解决运输问题,发明木牛传为千古美谈,他们以襄阳人为自豪,以诸葛亮为荣。《襄阳通讯》把襄樊市人民政府市长给旅居台湾同乡的《新春寄语》传到各位乡亲手中,把《襄樊的魅力》、《三国胜迹数襄樊》推荐给朋友,把《神舟六号操作手聂海胜》介绍给世界。每年回一趟家乡的卜先生说,如今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一年一个大变化,乡亲们有机会不妨经常回家看看,有识之士不要错过大好的投资机会,共襄盛举。

    同乡们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年长者,由同乡会理事长率各方代表登门拜访。看望杨先生后,来到了台湾 “外交部” 原部长朱抚松先生家中,代表全体同乡向他老人家拜年,并告知团拜和青年联谊活动情况,他对青年参加团拜活动,寄以厚望。    

    老人乡土情深,谈起家乡往事颇多感触,他说离开家乡近80年了,做梦都很想回到家乡襄樊看看。    

    旅居台湾襄樊同乡为了使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知道根在祖国大陆,培养后代认同乡土,热爱家乡的观念,使他们肩负起接棒任务,同乡会老一辈扶持成立了旅台襄樊青年联谊会。近几年,老一辈旅台乡亲有意识让他们的后代参加春节团拜会,参加老乡聚会,接待家乡赴台湾考察交流的团员,接受乡亲的熏陶,培养乡情观念。

    旅台同乡会经常组织后代回家乡开展寻根参访活动。第一代旅居台湾的老乡现已七八十岁了,随着年岁的增加,活动逐渐不便了。为了使同乡以寻根团、青少年文化交流团等形式。后代了解家乡,知道根在祖国大陆,近几年多次组织后代回家乡寻根参访。在政府台湾事务部门的安排下,他们参观了家乡名胜古迹和建设景观,与家乡青少年开展了联谊活动,所见所闻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家乡的亲情。他们非常激动地说,通过寻根参访活动,我们目睹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看到了家乡的繁荣景象。旅台乡亲卜先生的儿子卜学亮是台湾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率电视摄制组专程来襄樊老家拍摄《阿亮单车日记》电视专题片,采访拍摄了襄樊的人文古迹,城市建设。他在老家襄阳唐白河边,为家乡的乡亲们表演了精彩节目,与长辈和众亲戚开怀畅饮。他说,看到家乡各项成就,心里非常高兴,老家是个很美的地方,作为襄樊的后代,我们永不忘本,以后还要经常回来,多拍一些反映家乡成就的电视节目,让岛内民众更加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社会在快速发展,台北市襄阳同乡会也历经数届,一切都在日新月异地求新求变,但是,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同乡会的乡情和乡亲。  (马文林)

 

主办单位:襄樊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710—3610382 E-mail:xf-tb@126.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