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 走近台商
陈隆昊经营书店三十年:见证台湾独立书店兴衰
华夏经纬网   2014-02-25 09:44:59   
字号:

台湾独立书店纪事:简体书曾是禁书也是畅销书

唐山书店的老板陈隆昊。(图自东南网)

  唐山书店的老板陈隆昊,经营独立书店已经超过三十年。他见证了台湾独立书店的兴衰,本身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由于近年来电子书、网上书店、连锁书店的兴起,让独立书店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破题?他担当起了“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理事长的角色,希望在没落中救世,闯出一条独立书店的新路子。

  家中破产 长子扛起家计

  陈隆昊出生在一个小镇,离家不远处就有泰雅族部落。在小时和少数民族接触的经验中以及日后到大城市闯荡的历练里,他形成了关注弱势族群的独特个性。

  因为从小家境殷实,他早年的理想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人类学者。但在1973年、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中,他父亲经营的石油工厂负债累累,最终破产倒闭。“身为家中长子,我非常清楚认识到自己必须很快扛起家中生计;继续深造成为一个学者的期待,成为难以达成的梦想。”陈隆昊说,在研究所学习的日子,他疯狂打工赚钱,服兵役时也期待早早退伍,好“尽快投入社会冲刺”。

  退伍后,他开设了“唐山翻印”书局,以翻印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等小众阅读书籍为主。

  因为当时台湾没有加入“日内瓦版权公约”,使得这些山寨书不用支付高额的版权费,成本也降了下来,让口袋不是那么殷实、又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族消费得起。

  那么,书局的名字为什么叫唐山呢?“在海外,华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唐山书局取其义,希望成为全球华人的一个精神憩息地。”

  卖禁书 简体字书供不应求

  时间很快翻到1980年代。“1980年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许多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著作,开始被大量译介到台湾来,大量阅读新思潮的书籍蔚为风潮,唐山翻印的西书种也愈来愈多,自己拥有一个书店可以完整陈列日渐增加的翻版书变得很必要,于是有了开书店的念头。”陈隆昊说,开店之初,连进货都成问题,因为是小本经营,供货商在未收银两前不肯提前放货,使得书店有一阵子难以为继。

  此时,正在美国留学的妹妹放下功课,赶回来帮忙,加上管理经营日渐完善,通路打开,状况才有了好转。

  在那个年代,台湾缺少独立书店,一些小众的读物无处交流。于是,学生们把社团、个人的出版品、文创作品拿到店内代售,一时间,形成“各大学校进步社团的学生们一下课就往唐山跑”的盛况。此时,唐山也应学生的需求,提供“台湾研究”、“性别研究”、“同志·酷儿”、“后现代·全球化”专柜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年唐山是有名的禁书买卖的地点,大陆简体书每周开箱日,总有识货的读者守在简体书书架前抢货。”

  因为书店位于地下室,唐山书店被台湾文化界一语双关地称为“地下书店”。

  台湾“解严”各种独立书店出现

  可以说,1980到1990年代,是唐山书店的全盛时期。

  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曾经向导报记者形容过那个时期的状况。正值青春期的他,常常到独立书店去淘禁书,买回来后躲着家人偷偷地看,由此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

  台湾从1949年开始“戒严”,进入198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要求“解严”的运动,到了1987年,台湾正式宣布“解严”,多元文化随之兴起。

  此后,各种因应新兴文化思潮的独立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像标榜女性主义的女书店,关注同志议题的晶晶书库等,都在分食特色书店的大饼。

  加上大笔资金投入的诚品书店以及连锁书店和电子书店的挤压,让历经30多年风雨的唐山书店感到难以为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很现实的事。”陈隆昊说,虽然本身是个文化人,但经营书店,没有收入就会陷入尴尬境地。

  保存风景 开辟新路

  在陈隆昊看来,“台湾最美的文化风景是书店”。这些小小的独立书店,每一家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一家都有不同的风景,让喜爱它的人,找到一个心灵的憩息地。

  为了拯救这道风景,2013年3月,二三十家独立书店业者抱团成立了“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希望通过力量的集合,让自己发出更大更响亮的声音。

  2014年台北书展,首次设立“独立书店”展区,与一般的展区不同,这里有画、文创产品、咖啡的展示,它的存在提示大家“你是不是很久没有走进书店了”?

  另一方面,协会也向官方申请补助,向供货商申请更优惠的合作条件,让大家可以渡过这一波危机,生存下去。“我们始终相信,在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城市或乡下,如果处处有书店,那绝对是个美丽新世界!”陈隆昊说。 (记者 林靖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欣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台湾独立书店的坚守者:魅力来源于经营者个性
·台湾法蓝瓷首携“红楼金钗”文创瓷品赴大陆巡展
·天津出入境管理机关将签发赴台湾多次探亲签注
·北京宫廷御膳“厉家菜”厉晓麟:将进驻台湾
·方便赴台游 下周起威海直飞台湾航班每周增2班
·徐州台湾两地高校互动交流频繁 互补共赢
·台高校向大陆生开放硕士、博士、专升本等申请
·台湾工商界希望与广西携手进军东盟市场
·危朝安考察高雄永安渔场 与台湾渔会理事长话合作
·河南“根亲”报道海外大热 台湾报业协会想转载
·从联想崛起与宏碁式微看两岸IT产业的此消彼长
·台湾职校放眼大陆市场 技职就业路途更宽广
·台公立大学8月起可招陆生读本科 每校限5人
·台湾菠萝外销增长 以大陆日本为主目标5千吨
热点观察
  更多
    2019年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国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26条措施”,推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小微企业将迎来普惠性减税
热门文章
 
财富话题
  更多
中国外贸走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618”大数据看中国消费复苏热力
·FDI总额相较去年将减少40%
·百亿补贴便宜了谁?
·中国出口距回暖还有多远?
·“蒜你狠”凉凉 价格怪圈待破
·国家级经开区将迎超千亿元资金支持
·“5G+VR”消费市场规模:900亿
经济时评
  更多
·政治操作无法让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
·政治“拼很大”,民生“杀很大”
·看清民进党当局的疫苗算盘
·从两岸角度回望炮击金门三重意义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周年之际
·可考虑对港澳台地区开放版权
·台湾经济半年数据背后的真相
走近台商
  更多
·台商赵文龙扎根重庆夜经济20年:我眼中的3
·台商白金梁:在中餐标准化事业上闯出一片天
·台湾“茶痴”杨旻伦的故事:倾力打造千亩理
·台湾青年赖圣勋:唱出扎根大陆创业的心声
·台胞古祝瑛的大陆退休生活
·台商江和兴入闽25载:从一栋铁皮厂房起步
·台商臧鸿远:我把青春献给重庆
台企风采
  更多
·争取台积电设厂 中油高雄炼油厂加速整治
·在高雄投资设厂传闻再起,台积电未否认
·在大陆植树2万公顷!这家台湾企业以“碳”
·台积电涨价了!多家厂商证实收到涨价通知
·台资荣成纸业:一纸“禁废令”,3年“寒冬
·芯片代工产能供不应求,台积电要涨价了!
·台企洪氏企业:从大陆扬帆远航,割舍不断故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