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躺着也中枪”
近日,马英九“双十谈话”宣示外资入台“开放常态、例外管制”,引发绿营疑虑,民进党“立院”党团提案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增设“陆资来台”专章,严格把关。民进党“法制化”陆资议题引发朝野激烈对决,对大部分无意或无门入岛、尚在门槛之外的陆资来说,真可谓是“躺着也中枪”。
岛内蓝绿激辩陆资
民进党“立院”党团提案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陆资来台投资规范“法制化”,“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此案,引发朝野激烈对决!对此,“经济部长”施颜祥表示,他反对以专“法”管制陆资,订定繁琐审查程序,可能将使大部分投资案却步,影响陆资来台投资意愿,甚至对外资造成冲击。[
详细
]
施颜祥出席国民党团记者会表示,对于陆资来台投资,目前已有严谨、完整的管理机制,事前审查也设有防御性条款,对独占、寡占、垄断或有政策文化敏感性的产业,都会加以规范。如果要用专“法”规范陆资,可能让“母法”过于庞大,且实务上审查繁琐,大部分的投资案都会却步,“台湾要积极招商,不应设高门槛,将投资挡在外面”。[
详细
]
·
绿提陆资来台“法制化” 施颜祥反对:冲击投资
·
民进党提案加强陆资设限 台媒指或将重创两岸商机
·
台经济部门:陆资规范不需要提升到法律位阶
·
台“经济部长”:第四波开放陆资时间未定
尚在门槛之外的陆资
当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经济持续探底的阴霾中,纷纷拿出对外招商引资的法宝时,民进党却将台湾安全因素无限上纲,竟提案要求加强对陆资设限,严重影响台湾经济动能;台湾上下本应理性思考,如何有效松绑陆资来台政策,却一再让立法机构沦为意识型态挂帅的口水战场,徒增政治纷扰,绝非人民之福。文章说,依民进党团所提修正草案版本,陆资来台投资整个流程预估要3个月,在全球扩大招商之际,民进党的提案,毋宁是把资本往外推,谁还想来台投资?[
详细
]
王建民说, 经民进党精心策划的这一“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完全是一幅强化管制陆资的台湾经济保护法。如果按照这一规定,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处处设防,处处管制,大陆企业为何要去台湾投资?投资是要有利可图的,而不是要去台湾受到歧视与不公平待遇的。民进党的修法主张,实际上就是阻止陆资入岛,最后伤害的不仅仅是大陆企业的发展机会,更是伤害台湾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难道这就是民进党的“爱台湾”?实为“害台湾”。[
详细
]
·
王建民:若按民进党主张 陆资有赴台必要吗?
·
开放陆资参股 台当局:陆资定义乃全世界最严
·
屡屡“松”了再“绑” 陆资入台仍长路漫漫?
·
岛内媒体呼吁加速陆资入岛 历数当局数宗罪
少数陆资的困惑颇多
陆资赴台的大门虽已打开三年有余,可似乎门两边的众多商家并没有收获期待中的收益。以“俏江南”台北开店情况为例,“俏江南”台北店作为台湾地区第一家来自大陆的全资中餐连锁企业,不仅因为大S与“俏江南”CEO汪小菲的跨海情缘备受媒体关注,还曾经因“欠薪门”、“倒闭门”传闻而受到两岸媒体热炒。汪小菲曾坦言,的确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货币结算、厨师赴台难等许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俏江南”台北店的正常运作和经营。[
详细
]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困难呢?海基会一位参与两岸投保协议磋商的专家顾问并不讳言,“由于台湾方面一度的保守和太过敏感的“安全”意识,导致该协议还有很多对陆资赴台投资不公平的限制,所以,虽然签署了投资保障协议,恐怕也很难打破陆资赴台的众所困惑。”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前负责人赖幸媛也坦陈,截至今年6月底,陆资赴台投资的核准件数仅267件,总金额未达3亿美元,“显示台当局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详细
]
·
陆资入岛3年遭遇市场“窄门”:挤进半个身子
·
陆资入岛数字“太难看” :“窄门”的无奈
·
走进台湾的陆资企业:期待台方政策的再松绑
·
陆资在台湾被“污名化”:应让经济回归经济
请给台湾一条活路
今年以来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率不断下调,从原先的“保四”变为“保一”,出口衰退,制造业负增长,失业率上升,诸多行业经营困难。开放陆资入台投资对于纾困台湾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也是台湾各界绝大多数的共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困境下,更凸显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加大吸引陆资挹注台湾经济,提振经济景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必要途径之一。[
详细
]
总之,开放陆资入台,短期内有利于台湾挹注产业发展资金、创造就业机会、纾解台湾经济困境,长期而言,有助于推进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提升台湾经济竞争力;而从促进两岸营商网络对接,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两岸经济互利双赢角度来看,大幅松绑陆资赴台政策,也是势在必然的选择。[
详细
]
·
澳媒吁台当局松绑陆资:不要让政治绑死经济活路
·
不能再搞"鸟笼式"陆资开放
严管陆资入台害人害己
·
台湾经济“慢冷”之患何解
陆资来台需政治松绑
·
莫让"防谍"心态封死陆资赴台
岂可意识形态挂帅
相关链接:
今年以来,绿营动辄将陆资“妖魔化”“污名化”的动作不断
1、陆资在台炒作房地产
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对“有报道质疑目前陆资在台主要是炒作房地产”等问题进行回应,她表示,从大陆资本赴台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陆资在台炒作房地产的问题。台湾总有一些人凭空捏造,企图阻挠两岸经济合作,是不得人心的。 希望大陆资本在台投资能有正常和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详细
]
2、诬指陆资转投资“侵入”台军
绿营“立委”指控说,陆资开发公司从去年开始转投资,专门维修台湾军机的亚航。“绿委”称,这等于门户洞开,就连“总统”座机的位置,也会外泄,要求“国防部”调查清楚,并中止契约。[
详细
]
3、陆资反制封杀说
有记者在国台办记者会上问发言人:在台湾金融业界内就两岸银行相互参股问题,传出大陆因不满台方对大陆银行赴台限制过多,因此封杀台方银行参股这样一种说法。杨毅回应,支持两岸银行相互参股,不存在封杀问题。[
详细
]
---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京ICP证0106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