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 分类商机 服务
疫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试验场”
华夏经纬网   2020-03-18 16:10:22   
字号:

  原标题: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

  疫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试验场”

  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的无人配送公司先后加入战“疫”。

  “疫情期间的无人配送,为今后的无人配送技术、模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场’,同时物流、外卖行业的持续增长为无人配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人配送或将迎来快速发展。”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近日组织召开的“无人配送”线上主题座谈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表示。

  疫情期间,看到一些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消息,很多人在揪心之余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要是有机器人替代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就好了!

  事实上,这个想法已经在多个医院实现。疫情对于物流配送提出的无接触、高频率、实时监控等要求,加速了无人配送的落地。

  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雪松在本次座谈会上介绍,他们的多款医疗机器人已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多家医院投入运行,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疫情防控工作。

  在浙江嘉兴市新冠病毒集中隔离留观点,穿山甲公司的首批送餐机器人“Amy”上岗了 。每到送餐时间,先由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负责将餐食依次放置在机器人的托盘上,并在其触摸屏上选择对应的房间号,然后“Amy”就会带着饭菜送到相应房间。

  京东物流则在疫情期间提供了楼宇内的物流配送、最后5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等解决方案。京东物流自动驾驶算法科学家朱伟铖介绍,疫情背景下,由于缺人手,很多快递小哥的工作时间普遍变长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太大了,无人配送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此次疫情中无人配送这项科技充分展示了它在另一方面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正如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联合130家机构和企业就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科技支持服务工作共同发起的倡议中所言:这场全民战“疫”中,没有旁观者,与人类从“陌生”走向“共生”的机器人,正在和人类一道,用科技的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仍是目前机器人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猎豹移动公共事务部总监李天涯认为,需要国家开展采购补贴、项目补贴等形式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单纯依靠企业自筹,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参与防疫的机器人以靠企业捐赠为主,并未出现清晰的盈利模式。而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还依赖进口,中国在高精尖产品上与德日企业整体差距仍然明显,这就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加速核心技术国产化是当务之急。

  无人配送涉及技术开发、产品应用、客户需求、应用成本、政策补贴等多方面的因素。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多方力量协同。

  疫情期间小露身手的无人配送,是否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我国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的主编石胜君认为,疫情过后,更多行业也将加速推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

  统计显示,中国快递数量增长迅速,现在每年的增速大约为25%。这势必需要更大的配送能力,无人配送的发展空间无疑颇具想象力。

  “线上消费的发展带动线下配送需求激增,物流配送正在出现人员的缺口,线上消费以及线下配送可能存在一定的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无人配送来解决。”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睿认为,无人配送的刚需时代正在到来。

  从疫情下的“试验场”走向大规模使用的广阔场景,对于无人配送的未来,人们展开怎样丰富的想象都不为过。而对这个创新产业而言,风口的真正到来,不仅有赖于进一步的技术研发提供硬核支撑,也亟待法规建设、标准制定护航。

来源: 工人日报        转自: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热点观察
  更多
    2019年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国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26条措施”,推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小微企业将迎来普惠性减税
热门文章
 
财富话题
  更多
中国外贸走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618”大数据看中国消费复苏热力
·FDI总额相较去年将减少40%
·百亿补贴便宜了谁?
·中国出口距回暖还有多远?
·“蒜你狠”凉凉 价格怪圈待破
·国家级经开区将迎超千亿元资金支持
·“5G+VR”消费市场规模:900亿
经济时评
  更多
·政治操作无法让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
·政治“拼很大”,民生“杀很大”
·看清民进党当局的疫苗算盘
·从两岸角度回望炮击金门三重意义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周年之际
·可考虑对港澳台地区开放版权
·台湾经济半年数据背后的真相
走近台商
  更多
·台商赵文龙扎根重庆夜经济20年:我眼中的3
·台商白金梁:在中餐标准化事业上闯出一片天
·台湾“茶痴”杨旻伦的故事:倾力打造千亩理
·台湾青年赖圣勋:唱出扎根大陆创业的心声
·台胞古祝瑛的大陆退休生活
·台商江和兴入闽25载:从一栋铁皮厂房起步
·台商臧鸿远:我把青春献给重庆
台企风采
  更多
·争取台积电设厂 中油高雄炼油厂加速整治
·在高雄投资设厂传闻再起,台积电未否认
·在大陆植树2万公顷!这家台湾企业以“碳”
·台积电涨价了!多家厂商证实收到涨价通知
·台资荣成纸业:一纸“禁废令”,3年“寒冬
·芯片代工产能供不应求,台积电要涨价了!
·台企洪氏企业:从大陆扬帆远航,割舍不断故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