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文章
2017两岸关系展望:“去中国化”祸在青年
华夏经纬网   2016-12-22 16:31:24   
字号:

   “去中国化”将是两岸最大的危机

    作为李登辉最看好的接班人,蔡英文从来没有否定自己的台独立场。但在其执政后,蔡英文肯定不会宣布台湾独立的,她没有那么傻。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她不会把自己引向绝路。因为要宣布独立的话,首先大陆绝不会答应,其次是美国主子暂时也不希望台海乱起来。可以确定的是,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其任期内台海局势应该是基本稳定的。

    但蔡英文毕竟是一个铁杆台独分子,即使暂时不敢宣布台湾独立,但他们还会做出其他事情,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去中国化。说到这个话题,不能不提到去年马英九当局修改课纲一事。本来马当局只是把历史教科书稍稍做了那么一点修正,使其更接近于真实的历史,如台湾慰安妇问题。但此举却在台湾却引发激烈反弹,包括大量学生在内的台湾各界人士走上街头,强烈抗议修改历史教科书。面对媒体,不少乳臭未干的学生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其中有一个学生竟声称自己的奶奶“自愿当慰安妇”,并且还身临其境般地诉说了一大堆诸如“感觉很爽”之类的话,令人大跌眼镜!也不知他父亲听了作何感受。有个学生因为情绪难以控制,竟然以死来做出最强烈的抗议,简直令大陆的中国人叹为观止!自李登辉开始到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开始的去中国化运动(割裂与中国历史的联系,从政治、军事、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突出“台湾化”,修改历史教科书,挑起族群矛盾,美化日本侵略等等),到马英九当局执政前期,一直没有停止,长达20多年的去中国化运动带来的台独思潮,再叠加上日本侵略期间推行的“皇民化”思潮,对台湾年青一代的影响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去中国化”改变台湾青年认知 后果可怕

    现在的台湾社会生态已经不太正常,大多数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是中国人。恰恰相反,谁反对海峡对岸越起劲,谁就能赢得喝彩。大陆每次向台湾释放的任何善意,都会被扣上一顶“统战”的大帽子,会被泛政治化。看看那场对台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两岸服贸协议被恶意否决,一场反服贸运动竟然得到上千人支持。回想几十年来祖国大陆为了台湾人民福祉,默默地付出了巨大牺牲,年年上千亿美元的两岸巨额逆差,也未能换回应有的尊重。不知这种不平等经贸往来还能持续多久?

    去中国化运动不像公然宣布独立那样引发台海局势爆炸性的反应,所以并不会被国内外舆论所关注。但这种以去中国化为主的思想台独运动从长远来说,是对两岸民众血脉亲情、国家民族认同感最致命的切割,它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从骨子里认同台湾独立,排斥中华文化,这将比部分政客搞独立更为可怕,后果更加严重。这就像全民军国主义化的日本要比政客军国主义化要危险得多一样。

     蔡英文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表彰一名鼓吹“台湾独立”的偏激文人,并要求全岛各机关每年都进行纪念活动,这是她要推动“文化台独”的重大步骤。这与她与形形色色的 “台独”势力里应外合,强行通过干预学校教育、修改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去中国化”等方式改变台湾下一代人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割裂两岸之间的感情与认同纽带,造成两岸离心离德,侵蚀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于国家统一的感情基础和政治基础的行径,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推动 “去中国化”及 “文化台独”的活动。为此,她委任了 “台独”骨干出任“文化部长”和“教育部长”。现在,蔡英文又籍着纪念“台独烈士”郑南榕,竟然强奸多数民众的意愿,把他自焚当日列为全岛性的纪念日。其政治目的,已经十分清楚。就是要以温水煮蛙的方式,逐步推动“文化台独”,及“去中国化”。对此,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

   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必将重蹈陈水扁覆辙

   民进党深知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中原则”,“法理台独”毫无立足空间,于是另辟蹊径,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企图切割两岸的历史联结和民族感情,阻挠两岸统一。

   早在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当局首次“执政”后,就大肆推行所谓的“正名”活动,把不少具有“中国”、“中华”字眼的公营企业的名称改掉。例如,中华邮政改为“台湾邮政”,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变成“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正机场改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陈水扁当局还修改历史教科书内容,将中国史和台湾史截然分开,并把“我国”、“本国”、“大陆”改称“中国”,以示“中国”与“台湾”是“两个中国”。

    此外,陈水扁当局还大搞“去孙化”和“去蒋化”,把一些孙中山塑像和蒋介石铜像拆除。当时民进党当局这一系列“去中国化”、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径在岛内社会可谓天怒人怨,也成为该党于2008年“大选”被选民赶下台的导火线。

   然而,如今民进党重夺“政权”,却未吸取陈水扁的教训。正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蔡英文当局又肆无忌惮地搞起“去中国化”:民进党“立委”提案废除悬挂孙中山遗像;蔡英文上任后虽然到台北忠烈祠向孙中山及忠烈殉职人员致祭,但与过去马英九上任时相比,仪式却相当简单,没有上香、没有发表祭文,甚至取消了“遥祭中山陵”的仪式;台当局把“光复节”和“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具有两岸历史联结的节日变成“只放假不纪念”的日子。

    对于国民党“执政”时修改课纲中具有“去中国化”和皇民史观的用词,民进党一上台即推翻此政策,维持原有的“台独”党纲。总而言之,只要和大陆有关联的,不论是历史、人物、价值观,蔡英文当局都要一律去除。尤其孙中山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国,更被“独派”视为眼中钉。

    民进党当局迄今不承认“九二共识”,上台后又处心积虑地搞“去中国化”,可见其仍不放弃“台独”目标。而这种所谓柔性、渐进、非冲撞的对抗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两岸关系的实质危害更大。(综合中新网、大公网、中华网、新华澳报报道)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