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文章
首次"习吴会"颇为特殊宜精准把握因势利导
华夏经纬网   2013-06-14 12:52:08   
字号: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导: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下周三将率团访问北京,并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安排一场“习吴会”,国共双方将触及敏感的两岸政策基调,因而国民党中央定调这是党对党的正式高层对话。报导还援引知情人士称,这次访问团行程由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批核,访问团是以国民党中央名义访问北京,整个行程仅两天一夜,十二日出发、十三返台,任务十分单纯。访问团出发前,马英九将将自接见代表团,传达最新两岸政策指示。

    倘是连同马英九昨日所说的有关两岸政治协商早就已经展开,目前海基会、海协会所商讨的互设办事机构议题,就是政治协商的开端;若从广义政治对话来说,其实两岸的政治协商已在进行等来综合考虑,马当局的两岸政策似是正在“悄悄调整”。但能否促使其成为既成事实,就端看国共双方能否及时、精准地把握住机会,并设法避免及消解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干扰,因势利导地将马英九所形容的“广义政治对话”,引导并延扩为实质性的“狭义政治对话”,也就值得思考。

    实际上,这次“习吴会”的安排有点特别:其一、这是习近平于今年三月“两会”全面执掌大陆地区党政军大权之后,首次进行的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有着由“胡锦涛时代”转向“习近平时代”迈进的重要意义。尽管在中共方面,经由最高层集体作出的决策,不会因领导人的选举换届而“人走政息”,但个人的作风特点还是不同的。因此,在“习近平时代”开启之后,如何在以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国民党中央急切希望了解的。而由于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任期,只有三年零两个月的“重迭期”,留给马英九的时间已经不多,这就使得希望能建立“历史地位”的马英九,充满紧迫感,因而在习近平先后出访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就赶忙派遣作为自己“白手套”的吴伯雄前往北京并与习近平会晤,捎带转达自己的最新两岸政策设想,并了解习近平的对台政策构思。

    二、自中国国民党前任主席连战于2005年4月访问大陆,与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有“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工作任之后,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晤,是国共“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最重要形式。但一般上并不是单独进行,而是趁著作为“国共交流三大平台”之一的“国共论坛”(亦即「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进行时,以中共总书记会晤国民党主席或荣誉主席的方式进行。但今次的“习吴会”却是单一议题,就是专门为国共两党领袖会晤而设,因而时间很短,只有两天一夜,扣除头一来一回的空中旅程时间之后,实际上只有半天一夜的时间进行实务性的活动。这就凸显出国共双方都等不到到今年8月底才举行的年度“国共论坛”,就要提前进行“习吴会”,当中必有一定的特殊含意,包括讨论如何将“广义政治对话”延扩为“狭义政治对话”。吴伯雄此行的主题当然是“习吴会”,估计还有国台办宴请等,但不排除也会像胡锦涛“瀛台夜宴”那样,来个“习近平家宴”,甚至“第一夫人”彭丽媛也将会作陪。准此,吴伯雄也应携带夫人戴美玉赴京,以备“万一”。否则,就有失台湾方面最为在意的“对等”。 

    三、这就折射了,国共两党都对此次“习吴会”抱有急切期待。在中共方面,新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习近平、俞正声架构搭建起来之后,有一个熟悉情况及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现在,应是转入正轨了。因此,近日俞正声就频频“出击”,先后会见了多批重要的台湾客人,还接受了《联合报》的专访,还频频放风要“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并体谅到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难处,提出“从民间开始做起,是一个很好的形式”的“民间先行论”。因此,估计习近平将会对吴伯雄提出对国共交流的最新完整看法,甚至不排除也将会涉及两岸政治对话的话题。

    四、而在国民党方面,马英九似乎也有松口之意。从过去的拒绝两岸政治对话,坚守“先经后政”实质上是“只经不政”底线,到最近的一系列“广义政治对话”谈话,显出有所松动。其用意很多,包括希望能建立“历史定位”,及转移对政绩欠佳、民意低迷的视线等。但很重要的一个触动因素,可能还是来自民进党的“倒逼机制”在发挥作用。

    实际上,近来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领域上,对马英九施以的压力越来越大。苏贞昌尽管坚持“台独”立场,但民进党内的中生代却按捺不住,向“全代会”提交了要求进行“中国政策大辩论”的提案;“中国事务委员会”也已经正式运作;民进党中央将举办九场有关两岸事务的“华山论剑”,谢长廷要在香港举行红绿蓝论坛,被视为民进党下一代接棒人的台南市长赖清德也要到香港活动,并伺机登陆。发展下去,势必对马英九的独门优势--两岸关系政策造成冲击。尤其是在他施政满意度低迷,目前只能依靠两岸政策来作弥补支撑之际,倘被民进党夺走他的两岸政策“大旗”,他就将会毫无优势可言。在此压力之下,必须有所突破,哪怕是形式上的也好。

    因此,马英九的“广义政治对话”之说,既有可能是在民进党也要举起两岸关系旗帜的压力之下的自保策略,也有可能是要为进行“狭义政治对话”制造舆论准备。毕竟,如何能跳越自己曾经设定的“先经后政挡火墙”,还需为自己搭建“下台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应牢牢抓住。前者,就要创造条件,使其“弄假成真”;后者,因势利导,促使其加快转变,并为其搭好“下台阶”,让他面子、里子都能拥有。

    五、当然,必须吸取去年八月胡锦涛与吴伯雄见面时因“一国两区”话题而引发龃龉;及今年2月底习近平会见连战时,马办否认对“一个中国、两岸和平、互利融合、振兴中华”予以授权的教训。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中共,都应慎重缜密。尤其是国民党方面,吴伯雄行前应取得马英九主席明确授权,及获授权转达的内容,在向习近平转达时也必须准确无误。至于个人抒怀,只能在类似“习近平家宴”或国台办宴会的私人场合上抒发,而不宜在“习吴会”的正式场合“公器私用”。

    六、为了促进两岸政治对话,北京适宜针对台湾的特殊政情,作出适当的让步。本来,政治对话就是“对等”,而“对等”可能就触及到“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问题,进而必须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这与中国政府分别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情况,有所不同,因而不能完全援用对香港、澳门的政策。否则,否则,首先就过不了民进党这一关,而且也将永远没有进行政治对话的一日。如何既可不损害一个中国原则,又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问题,需要有高度政治智慧。

    我们欣喜地看到,去年4月发生“一国两区”争论,而吴伯雄为了“补锅”,补充为“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时,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指出,“众所周知,这是长期以来台湾方面在法律层面对两岸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这等于是承认“中华民国”也是属于“一个中国”的范畴,因而是可以接受的政治概念。由此延伸之,倘马当局一旦想通了要进行两岸政治对话,就不宜否定“中华民国”。毕竟,要进行两岸政治对话,就必须承认台湾地区的那一套政权机制。



来源:新华澳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