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文章
“去蒋化”不能落实转型正义
华夏经纬网   2017-02-28 16:46:46   
字号:

  台“文化部长”郑丽君日前表示,基于面对历史、正视伤痛、尊重人权,中正纪念堂有必要转型,“文化部”已组成“中正纪念堂转型推动谘询小组”,未来除推动修“法”之外,目前将把中正纪念堂商店中所有“威权统治者意象鲜明”的商品下架,开闭馆也停播《蒋公纪念歌》。这种“去蒋化”的举动,不仅造成文创业者的损失,更将激化社会对立。

    蒋公以往被大陆长年诋毁,但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大陆已经开始客观看待蒋公对台湾的贡献,影视节目与媒体中,逐渐也有正面的评价。特别是马英九“执政”八年,开放陆客来台,两蒋商品大受陆客欢迎,中正纪念堂商品部两蒋商品一度占所有商品六成。

    然而,郑丽君却以这些文创商品有“威权象征”为由,包括公仔、文具、生活用品等,都被要求全面下架。据厂商透露,本月20日才通知清查库存,告知接下来可能改换logo,24日就把商品退回,要求全面更换新的logo,既不说明原因,也没有缓冲期,更没有赔偿,业者自然损失重大。

    显而易见,“文化部”是要将蒋公的一切象征都从中正纪念堂去除,变成一个完全没有蒋中正的中正纪念堂,未来改名当然就顺理成章。陈水扁在卸任前就想以转型正义之名“处理”掉中正纪念堂,蔡英文显然走的是陈水扁的老路。

    这样的作法,不仅粗暴,而且愚蠢,因为蒋公的功过,在不同时代或不同政党,固然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对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台湾命运的历史人物,竟然用这种清算斗争的方式对待,非但不理性,更不文明。

    事实上,最新民调就显示,民进党当局以“转型正义”为名,对中正纪念堂“去蒋化”,五成五民众“不赞成”民进党当局把与蒋中正有关展示、商品移除;更有高达五成七民众,认为此举造成社会对立,认同对转型正义有帮助的仅二成一。数据显示,民进党当局标榜的“转型正义”手段,对台湾多数人而言,只是在撕裂社会。

    这一事件当然不是偶然。去年11月民进党“立委”刘世芳质询,要求台当局“国防部”撤除两蒋陵寝兵力;今年1月,民进党“立委”高志鹏在脸书发文,说看腻了钞票和硬币上的孙、蒋,计划提案更改新台币图案;2月24日,台“立法院”通过民进党“立委”郑宝清等人的临时提案,要求各级学校拆除蒋公铜像;接着“文化部”再要求中正纪念堂商店中如公仔、文具、生活用品下架停售,开闭馆停播《蒋公纪念歌》,个人剪影logo不再使用,展厅、艺廊、演艺厅更名。可以看出,这是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去蒋化”运动,目的在彻底消灭蒋公的正面形象,然后再以民进党的负面论述荼毒下一代的心灵。

    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台湾岛内主流民意不赞成,大陆对此也高度关切。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教授朱松岭就表示,蔡当局此举,是预料中的“去中国化”动作,透过二二八纪念活动,煽动悲情,将蒋介石的塑像及相关标志性政治符号统统瓦解,以利转型正义后建立新的一套论述,全面瓦解一中的文化基础,透过将一中“去脉络化”,去塑造台独史观。

    可以预见,“文化部”名为转型正义的作法,不只会更加激化台湾内部矛盾,也会使台湾重回威权时代。

 

来源:《中华日报》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