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文章
“张王会”点燃媒体想象力
华夏经纬网   2014-02-17 09:35:42   
字号: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11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

   “张王会”成功举行,国台办和陆委会商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六十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

   时隔65年,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会面,这场举世瞩目的“张王会”在诸多媒体眼中意义非凡。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一行12日上午拜谒南京中山陵。王郁琦在祭文中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王郁琦一行向中山先生坐像鞠躬行礼,敬献花篮,并瞻仰了石棺。

   外媒热议  “张王会”首次上演   或为更高层做铺垫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评论指出,虽然这次会晤中双方没有签订任何书面文件,但这次会晤的意义仍然不可小觑,这是多年以来两岸主管部门首次会面,这次“张王会”也为将来可能的更高层会面做足了铺垫。报道称,更高层会面很有可能会发生。

   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评价称,这次会晤反映了双方对于尽快恢复正常交流的渴望。韩国《世界日报》更是表示,这次会谈的重要性从参与的报道人数就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共有63家媒体140余名记者参与报道,而其他国家媒体更是有总人数达200多位的报道团队,规模可见一斑,也在其中看到了中国乃至全球对此的重视程度。

《日本时报》认为,这次历史性的会晤着实不易且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两岸60多年来关系的不断缓和,同时也说明了只有两岸主管部门的交流,才能解决困扰两岸几十年的问题。而认为本次会谈开启了两岸主管部门谈话大门的路透社也表示,这使两岸之间在未来不断解冻成为可能。

   欧洲联盟外交政策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表示,她热切欢迎主管两岸事务的负责人在南京会面,“张王会”显示自2008年以来的两岸关系进程中互信达到了一定程度,人员交流、实务合作及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同时,阿什顿鼓励海峡两岸持续采取行动,进一步以和平方式发展两岸关系。

   港台媒体  乍暖还寒的春天   多了春暖花开的感觉

   对于这次跨越65年的会面,两岸媒体都予以高度评价。台湾《苹果日报》表示,这次历时近3小时的“张王会”具有历史性意义。台湾《旺报》发表社评指出,希望“张王会”能获得以往两岸会面所无法达到的成就,相信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会谈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另有台媒指出,和以往海基海协两会以民间团体形式举行的会谈不同,也不同于连战以国民党荣誉主席身份到访大陆,此次是65年来,台湾现任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到大陆访问,有望启动两岸官方交流机制。

   香港《文汇报》认为,这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也是进一步巩固互信和提升两岸关系的重要契机。另外,报道还称,张志军将在不久的将来回访台湾,台方则期望王郁琦半年内有机会二度赴大陆访问,意味年内或有三次“张王会”。

   香港凤凰社称,虽然现在是春寒料峭,大家纷纷取出冬衣和棉被,但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却正在脱掉戴了几十年的“白手套”,这是1949年以来从未看见的,也让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多了一份春暖花开的感觉。

   香港《亚洲周刊》的报道也认为,“张王会”及常态性法定交流机制的设立,意味着两岸将正式脱下民间组织交往的“白手套”,进入更直接实质的主管部门交往。

   专家解读  主管部门直接谈   可减少形势误判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郑振清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张王会”成功举行,国台办和陆委会商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是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这一机制建立于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是符合“一个中国”框架的。

   郑振清认为,目前两岸的联系渠道已有不少,海协会与海基会、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和紫金山峰会等共同构成了两岸关系多轨道的交流机制,现在这个多渠道的交流框架因为“张王会”的实现而更加完整了。

   郑振清说,两岸关系涉及很多发展的具体内容,发展的过程需要处理如何增进合作、交流以及事务性议题。“张王会”体现了两岸政治互信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在取得较大的进展,也反映了双方在处理两岸关系时“越来越自信了”。

“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面谈,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郑振清也称,以往海协会与海基会虽也会涉及一些具体问题谈判,但只是接受双方委托,主管部门直接谈,可以减少形势误判。

   文/记者 王选辉

   “张王会”达成

   多项积极共识

   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

   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

   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

   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采取务实措施,为驻点记者生活提供便利;

   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

   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我们双方应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

从当初几乎要兵戎相见,到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边开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对于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我们都应加以珍惜,也希望我们能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岸关系。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

   负责人王郁琦

   会面花絮  破解两岸难题    “必须有一点想象力”

   刚刚步入马年,春节余味犹在。“张王会”的会场也多了分春节的喜庆。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举世瞩目的“张王会”于11日在南京举行,紫金山庄会议中心洋溢着浓厚年味,庭院内处处可见大红灯笼。张志军与王郁琦二人的进门处更摆上大红色屏风,年味十足。紫金山庄也是2009年4月“陈江会”(时任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第三次会谈的地点。

   据新华社报道,1953年出生的张志军祖籍江苏,在上海生活过。王郁琦此行恰好参访江苏、上海两地,因此张志军开场白即说:“我很高兴有机会在家乡招待各位。”比他小16岁的王郁琦则在4分钟的开场致辞中,用了“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很难想象”等词汇,形容此次会面的来之不易。

   “事非经过不知难。”两人均感慨地提到,两岸关系从早期的军事对抗、政治对峙、几乎兵戎相见,到打破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再到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和平发展道路,在风雨中一路曲折前行,因此要倍加珍惜与维护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

王郁琦说,仅是“在一张桌子上讨论”,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成果。

王郁琦还邀请张志军访问台湾。张志军随即回应:“我也非常愿意在不远的将来,有机会能够到台湾去。”他还表示,要破解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我们必须有一点想象力”,不仅是这样的会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

   不设答谢宴   与以往两岸会谈风格不同

   台湾《联合晚报》介绍说,在“张王会”后,晚上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设欢迎宴为王郁琦接风。据了解,由于王、张两人都不爱喝酒, 欢迎宴因此将走“清新”路线,“绝不会有拼酒镜头”。

   据台湾中央社11日报道,在本次会晤中,王郁琦与张志军互以职务称呼,王郁琦称张志军为“张主任”,张志军则先称“王郁琦主委”,又再称“郁琦主委”。张志军表示,这是他和王郁琦的第二次见面,“一回生,两回熟”,但肯定彼此并不陌生,相信今后一定能成为好朋友,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出力。

   此前,对于在“张王会”上是否称呼王郁琦职务的问题,张志军说,台湾对这件事“老是很重视,我们是主管两岸关系、两岸事务的部门,是两个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就两岸关系、两岸事务交换意见,对两岸关系发展肯定是好事”。同时张志军认为,“不必那么在乎称谓”,更重要的是,他和王郁琦怎么把两岸关系发展得更好。


   同样特别的是,虽有张志军的欢迎宴,却没有王郁琦的答谢宴。据了解,由于陆委会曾问过,得到的答复是不必特别安排答谢宴,于是答谢宴就此免过,这也让历史性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展现了与以前两岸会谈颇为不同的风格。

   报道称,王郁琦今天将拜谒中山陵,并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13日将前往上海和上海学者座谈,并到上海广播电视台了解大陆媒体情况;14日离开上海前将探访上海台商子女学校。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 张秀晨

   实习生 李志豪

 

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