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文章
“张王会”:两岸关系又一突破性进展
华夏经纬网   2014-02-17 09:01:00   
字号:

    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右三)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左四)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新华社发

     南方日报南京电(特派记者/骆骁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11日下午在南京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这次会面及其成果开启了推动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是两岸关系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有利于维护、巩固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局面,有利于两岸双方继续扩大交流、推进对话、密切合作,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必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张王会”双方达成积极共识: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尽早实现海协会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以及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等。

    有关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对话由半民间性质的两岸两会扩展至主管官方,适应了两岸议题由经转政、由浅入深的新趋势。

    台媒:会面意义不亚于汪辜会谈

    “我跟郁琦主委是第二次见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之间多么熟悉还谈不上,因为在巴厘岛见了5分钟,但肯定已经不陌生。”作为东道主的江苏人张志军今年已过六旬,面对小自己16岁的晚辈,官衔之前以“郁琦”相称,亲切之感顿生。

    张志军提到的“巴厘岛5分钟”其实是昨日“张王会”的“前奏”。去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

    随后,张王二人简短寒暄。针对王郁琦提出希望与张志军实现互访,张志军表示赞同,欢迎王郁琦在适当时候到大陆参访。

    昨天,张王会面终于水到渠成,台湾有媒体评价称其意义不亚于1993年的汪辜会谈。对此,两岸问题研究资深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正式建立沟通管道,是为了适应两岸之间的对话议题由经转政,渐渐从浅水区步入深水区的两岸新趋势。

    1993年启动的海协会、海基会谈判标志着两岸对话由“民间自发的交流”转变为由协会主导、具有“半官方、半民间”色彩的事务性交流。“当时是为了应对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岸日益频繁的经贸、人员往来问题,因此对话偏向于经济事务,但最近几年来,对话开始渐渐由经转政,这无法依靠性质上属于民间组织的机构解决,因此需要两岸官方出面会商。”该专家表示。

    不约而同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张王会”能够顺利登场,关键在于去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相向而行,巩固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去年多次公开表示,不会在任内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希望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动和平与繁荣。未来双方只要继续巩固这一基础,深化互信,良性互动,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在两岸合作交往上取得新进展,在解决妨碍和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记者注意到,在昨日的发言中,张志军与王郁琦不约而同地重申坚持“九二共识”。事实上,正是在“九二共识”的对话基础上,自2008年5月重启的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开拓出两岸发展共荣的新空间、新版图,从ECFA早期收获到服贸协议等后续协商,再到两岸和平论坛,对话渐渐深入。

    而为了顺利促成张王正式首会的“临门一脚”,大陆充分释放出善意。此前在被问及“张王会”是否互称官衔时,张志军曾大度地表示,“称谓不必那么在乎,最重要是把两岸关系做得更好”。

    “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来又屡经紧张动荡,终于在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深感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在谈及两岸交往的现状时,张志军特意强调:“双方应下这么一个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专家分析认为,张志军所谓“不折腾、不走回头路”,两岸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应是题中之义。

    王郁琦曾在来访前表示“此行任重道远”,张志军昨日也特意提及这一表态。张志军表示,“只要我们道走对了,路就不会遥远。台北到南京的直线距离比北京到南京还要近。我相信,两岸只要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走下去,今后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走得更近。”

    广受关注

   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一行27人11日上午乘坐立荣航空B71126班机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当天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与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张王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报名采访的媒体共有88家,记者220人。其中,大陆媒体30多家、84人,台湾约30家媒体、61人,香港媒体7家、19人,外国媒体18家、56人。

    会面意义

    回首两岸从隔绝对峙到交流对话的不平凡历程,此次“张王会”当真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国台办与陆委会是两岸双方依循“一个中国”的原则设立的负责两岸事务的专责部门,但成立20多年来一直处于“对口”却“隔空”的状态。今天,两个部门负责人终于举行正式会面。此次会面是两个部门间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也是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巩固深化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链接

    王郁琦行程

    11日下午与张志军会面;12日上午拜谒中山陵,下午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发表演讲;13日转赴上海,当天下午先在上海社科院与大陆学者座谈,而后到上海文广集团参访;14日在参访上海华东台商子弟学校后,返回台北。

   本栏据新华社电

   不取代两岸两会对话渠道

   在昨日的会面中,王郁琦向张志军发出了访问台湾的邀请,据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透露,张志军已经“愉快地答应了王郁琦的邀请”。而面对岛内媒体提问“除了互访,是否会在年内实现第三次会面”,马晓光也表示“可能性是存在的”。

   随着舆论对张王二人持续互动期盼的不断增强,以及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沟通机制的不断完善,岛内有声音认为,既有的两岸两会对话渠道的功能将被弱化。但昨日国台办与陆委会对该种猜想均作出了明确的否定。马晓光昨日表示,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的沟通机制,不取代海基会海协会之间的事务性沟通机制。王郁琦也表示,两岸两会已经有了很畅通的沟通管道,两者之间既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还可以互补。

   前述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会沟通渠道已经运行多年,承担了两岸间大量兼具复杂性与技术性的对话课题,目前运行比较成熟,而两岸主管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刚刚正式建立,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并不具备替代性。此外,两者在职能上也不尽相同,“两会比较适应繁琐的事务性谈判,而主管部门之间,强调信息的及时交互,以作出快速判断与应对。”

   根据新闻发布会的介绍,国台办与陆委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将首先在两部门内部机构上建立对接,“双方的局处会对接,各级别的负责人对接,相关业务也会建立对接,对于往来的人员,会给予通关便利”。

   马晓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两个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从长远来看是开放的。他表示,双方之间的细节运作还会继续沟通下去。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