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基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在晋江揭牌
图片来源:东南网 7月12日, 引进欧美、台湾先进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芯华集成电路培训中心在福建晋江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基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 台湾是全球集成电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而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晋江正全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内存产业生产基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以及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示范中心。
晋江市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由晋江市政府出资建设,采取“政策主导、委托运营、市场运作”模式,聘请卡夫曼奖获得者刘炯朗教授担任培训中心校长,联合国际专业集成电路人才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等集成电路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计划10年内培训1.26万名专业人才。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培训集成电路人才的非盈利机构,中心将建设集成电路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和两岸产业、人才常态化交流平台,建立全国性的半导体产业和人才认证体系,建成两岸集成电路数据库为基础的政策、产业、趋势研究平台,通过一系列平台和体系的建立,打造更加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接轨,最终实现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目标。【详细】 
点亮“芯”梦想 晋江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揭牌 国内首家基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在晋江揭牌 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担任培训中心校长 
刘炯朗 图片来源:网络 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担任培训中心校长——为培养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人才,发展集成电路“芯”产业,晋江出资建设芯华集成电路培训中心,聘请卡夫曼奖获得者、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担任培训中心校长,以此创建全国首家基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
该培训中心嫁接台湾半导体产业培训资源,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模式成熟,提出衔接毕业后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目标,定位科学、准确,贴合产业实际需求。刘炯朗表示,培训中心将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气息等方面,把设计、制造、封装等集成电路几个重大领域作为学习方向,设置的课程体系将大大缩短初入行者与产业实践之间的距离,缓解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的实际困难。 刘炯朗个人资料—— 刘炯朗(1934~),广东番禺人,幼年时期在澳门就学,后因为父亲在台湾担任军职,遂前来台湾就学,并考入当时的台南工学院电机系(成功大学)就读,获工学士。大学毕业后,从军担任陆军少尉预官。退伍后报考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正取,但因同时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所以便只身负笈留美,顺利取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博士。之后曾经执教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并担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一职。1998年,经过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教育部”甄选后,出任台湾清华大学第二任遴选的校长一职。 刘炯朗在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任内,因“教育部”政策致使学校经费日渐短缺,幸赖刘炯朗大力募款成功,共从台积电、旺宏、台达电、威盛、凌阳、合勤、台湾应用等诸多公司募得大笔捐款,让学校建设不至于落后。同时,与友校交通大学、中央大学、阳明大学等合作方案,更是在刘校长的大力促成下,颇具进展。而两岸清华及与北大、复旦、苏州、兰州大学的交流及成果,亦颇可观。2002卸下校长一职后,依旧于清华大学信息系、香港科技大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技术+人才”外流 被“扣红帽”刘炯朗辞职 
刘炯朗 图片来源:网络 刘炯朗无奈请辞 台湾平面媒体日前曾以头版大幅报导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暨台湾集邦科技董事长刘炯朗赴大陆培训集成电路人才,并直指台湾IC关键技术恐将外流。针对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暨集邦科技董事长刘炯朗受邀至福建芯华集成电路(积体电路)人才培训中心担任校长,陆委会27日表示,刘炯朗已于本月21日请辞该培训中心校长职务。 【详细】 台湾半导体业者称“威胁” 刘炯朗将担任中国大陆“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校长使台湾半导体业者称“威胁”。事实上,由于中国对半导体人才的重视,及众多中国企业的高薪诱惑已经使不少海外技术人才自愿跳槽,这让不少国家、媒体开始散布“中国威胁论”。【详细】 两岸半导体产业未来:合作才能共赢 
两岸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是合作之路。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应用的火热发展,国内外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热潮。不过,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整体的供应能力不足问题仍然存在,加强两岸合作与国际合作或为提升国产竞争力的关键。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推动两岸在此深度融合正当其时。两岸集成电路企业的交流,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合作,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详细] "携手共进,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 “半导体是台湾产业‘火车头’,约占台湾整体GDP的14%。但这几年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飞快,产业规模相对于台湾的比重由2010年的37.4%提至去年的82.5%。”——工信部赛迪智库半导体研究所所长霍雨涛 “这是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分散化、多极化成为显著特征,也给两岸企业更多的机会。”——台湾电电公会最高顾问、台湾中华大学客座教授尹启铭 “两岸经贸丰硕成果得来不易,我们应珍惜过去累积成果并继往开来。”——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 
融合发展,促进两岸产业升级 集成电路:高增长背后人才瓶颈待破 两岸专家寄望半导体产业深度合作 郭台铭走入白宫 跨两岸才能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