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告台湾同胞书》 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光辉41载!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坚冰从此渐渐消融,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那一刻,历史的车轮加速了转动,一往无前。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因为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为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亲情割不断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1979年,人在香港的台商黄紫玉看到《告台湾同胞书》里的这些话,下决心要协助大陆开拓两岸贸易。在台当局严禁台商投资大陆的年代,她不顾家人反对,赴福建厦门投资。后来,她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山东、北京,并成了台商中的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后谈及初衷,黄紫玉说,那是“家国情怀使然”。
割不断的亲情,正是两岸交流最原初的动力,这力量坚韧如种子,能撬开巨石,钻破坚冰。1987年5月,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成员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在街头发送“骨肉隔绝四十年”传单,每举办座谈会都有几千人参加。国民党老兵的无声哭泣,终于换来台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一打开,就越开越大,再也不会关上。 大义不容辞
《告台湾同胞书》说:“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两岸问题复杂而艰巨,但两岸中国人不能回避,不应回避,因为那是民族大义所在,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解决两岸问题,需要两岸中国人下定决心,拿出诚意,想出办法。
青山遮不住
“我们如果尽快结束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到一起,则所能贡献于人类前途者,自更不可限量。”“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告台湾同胞书》已经勾画了两岸和合的美好愿景。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那一刻,历史的车轮加速了转动,一往无前。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因为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为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源: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后——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早在1955年5月,周恩来同志就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1956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国共两党过去合作过两次,“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合作”,并在不同场合阐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58年10月,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及《国防部命令》《再告台湾同胞书》《再告台湾同胞书稿》《三告台湾同胞书》等文稿,公布和阐明了对台湾的新政策。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这一系列对台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具体阐述了台湾回归后的一系列政治安排。
20世纪70年代末——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1971年,第26届联大将台湾当局逐出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之后,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国家纷纷与中国恢复建立外交关系,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中国寻求和平统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为制定新的对台方针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78年12月26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并于1979年元旦正式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台湾回归祖国、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其要点是: (1)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是我们与台湾当局“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2)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3)提出解决台湾问题要“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的方针。 (4)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针对海峡两岸仍存在的军事对峙局面,提出首先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环境。 (5)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并“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2020年,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大陆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奠定了未来两岸关系何去何从的基本格局,两岸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以及统一后的台湾治理方式等等日益取决于大陆,祖国统一迎来光明前景。 
一封“家书”,改变两岸人生 叫一声“亲爱的台湾同胞” “顺应历史潮流”——陈佐洱忆台湾记者首次“登陆”采访 苏辉:两岸同胞理应携手同心 共圆中国梦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载:老播音员见证历史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