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行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的召开顺应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需要,将为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对话搭建一个重要平台。大陆方面支持和鼓励两岸进行民间政治对话,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军事、涉外事务等问题务实探讨解决之道,为今后两岸开启政治商谈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2013年10月11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开幕

    10月11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揭幕。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出席本次论坛。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2013年10月11日在上海开幕。两岸120多位学者和各界代表人士就两岸政治关系、两岸涉外事务、两岸安全互信、两岸和平架构等四项议题展开讨论。

  本届论坛由全国台湾研究会、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等两岸14家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主题为“两岸和平、共同发展”。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成思危在开幕致词时指出,如此大规模、专门性的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开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重要意义——有利于两岸增进了解、化解猜忌、深化互信;有利于保证和促进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有利于为今后两岸正式政治商谈积累对话经验,营造社会气氛,创造启动条件。[详细]

    张志军于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致词全文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会见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与会台湾代表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主题为“两岸和平、共同发展”

 

 论坛取得积极成果并发表论坛纪要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2日下午在上海闭幕并发表会议纪要(李琳 摄)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2日下午在上海闭幕,围绕两岸政治关系、涉外事务、安全互信、和平架构四项议题达成诸多共识并发表论坛纪要,预定明年在台湾举行第二届论坛。

    纪要提出十项认知,包括:两岸应继续共同商议并逐步形成对当前双方政治关系的谅解和共识;厘清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位;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两岸在涉外事务中减少摩擦、开展合作;两岸应加强涉外经济事务的协调与合作;两岸应寻求海洋相关事务的合作;两岸宜考虑开展军事领域的接触交流;两岸各界应循序推动并共同参与具有两岸特色的和平制度化建设;两岸应积极采取具体措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整体利益。[详细] [纪要全文]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精彩言论集

 

 台湾媒体积极报道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成果 

    《联合报》短评文章《红蓝绿学者交锋 两岸关系一大步》肯定了此次论坛的成果。文章称,“首次两岸红蓝绿学者精锐尽出,在两岸和平论坛上,面对数十年来的两岸政治难题,尽管观点交锋中擦出火花,弥漫一丝硝烟味,但双方最后仍寻找到共同的认知,也找出待解决的歧义点,已是值得肯定的一次试验”。“从经济议题走向敏感的政治议题,双方政治对话中难免擦出火花,但也藉此了解彼此之间的距离,毕竟需要有个阶段性”。“当两岸和平论坛提出十项共同认知,还是能找到两岸学者之间的共同交集”。

    《中国时报》在“两岸”版块刊发3篇报道。《和平论坛闭幕 催生马习会》关注了论坛纪要、拟组论坛常设机构、务实处理两岸政经关系及7项仍待务实探讨问题等。报道指出,“这是两岸民间交流廿余年来,首次有蓝绿红智库参与协办的和平论坛,也是首次由蓝绿红智库共同署名发表的《论坛纪要》,备受两岸关注”。

    《旺报》刊发了3篇相关报道,就论坛纪要、两岸和平发展、学者观点等作了细致介绍。其中,《和平论坛纪要 促马习会成真》聚焦论坛纪要中两岸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两岸领导人会晤的认知。

    《工商时报》刊载了2篇介绍论坛成果的报道。其中一篇指出,尽管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讨论过程中有星点火花,但最后仍总结10项“共同认知”,与会学者认为这是首次跨党派交流中找出的交集。[详细]

 

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成功的民间政治对话 成功的开始

 

[编辑策划: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