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媒体链接
陈士良:百年变局下的对台战略
华夏经纬网   2021-07-21 16:39:57   
字号:

   7月15-16日,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陈士良出席“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时表示,百年变局下的台湾问题,大国博弈的色彩更加突出;百年变局的两岸关系,也将是大国博弈下的两岸关系,呈现出新的样态。在此形势下,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心,已不是寄希望于台湾政治和社会的主动转变,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政经硬实力、制度软实力,创造出促进国家统一的强大动能。与此同时,大陆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善待台湾同胞,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祖国统一。

  新冠肺炎疫情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加速

  陈士良表示,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已经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全球治理赤字日益明显。百年来由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主导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格局的“中心-外围”结构也逐步被打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深刻改变了世界政经格局。疫情之后,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将加速推进,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将再也无法包办全球公共事务。在全球抗疫的压力下,国际战略格局加快调整,多边治理的机制加速形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在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多边与单边、霸权与反霸权的博弈日益激烈复杂。美国为维护单边主义,维护其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从政治、军事、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发起全面进攻,让中美关系遭受1979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这场单极与多极的竞争中,胜败已经注定。就中美两国来说,最根本的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竞争。事实上,只要中国大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族复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在后疫情时代,台湾问题总体可控

  陈士良指出,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岛内“蓝消绿长”、“统降独升”的趋势持续发展。特别是2020年蔡英文连任之后,岛内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党体系从原先的国、民两党分庭抗礼变成民进党一党独大,民进党在全面掌控行政、立法、司法、军队、情治、媒体之后,利用一切机会煽动岛内的“反中仇中”情绪。在“台独”分裂势力的塑造下,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倾向发生巨大变化。“反中拒统”在岛内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统一”则变成“政治不正确”的标志。与此同时,以美国右翼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大打台湾牌,不择手段地攻击中国,挑战“一个中国”底线,给蔡英文当局的“台独”行径壮胆、张目,企图以此制造台海危机,干扰中国的发展进程。

  但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中美力量对比的接近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国想要拥有当年可以随便分割、牵制中国的所谓战略手段,其空间、信心、能力都在下降。美国要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越来越需要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合作。所以拜登上台后,一方面继承了特朗普的台海政策,继续试探“一个中国”底线,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注意分寸,避免引发台海危机。

  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综合实力是实现台湾形势稳定的最大保障。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将长期向好。根据《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国要在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未来每年的经济增长可能都不会低于6%。这意味着大陆每年的经济增长量,就超过台湾的经济总量。两岸实力对比“陆强台弱”的态势将长期持续强化。特别是随着大陆市场的不断建设完善,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将进一步增强。

    维护和创造“战略机遇期”是当前对台工作的中心任务

  陈士良进一步指出,国际大格局和两岸大趋势都决定了“时”和“势”都在大陆一边,台湾问题在总体上是可控的,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此前提下,我们需要从战略上对后疫情时代的台湾问题进行总体把握。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九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这些论述都明确了“发展”和“统一”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推进统一。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纲要》除了五年的规划,还包括未来15年的远景目标。根据这个《纲要》,中国将用15年时间,实现综合国力、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性飞跃,全面夯实民族复兴的基础,创造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定性条件。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十四五”规划起好步,为2035年远景目标开好局。这是今后推进任何工作、解决任何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也包括台湾问题。

  陈士良表示,要实现《纲要》的发展目标,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纲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初看起来,这一判断似乎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类似,但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差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冷战体系的松动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赢得了一个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实际上是外部提供的。而当今世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大行其道,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特别是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阻止中国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所以,今天的“和平与发展”和“战略机遇期”,与其说靠外部提供,毋宁说需要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创造。所以,“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意味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性力量,中国有信心、有能力运用自己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同中国共同发展。

  陈士良说,未来,岛内分裂分子和外部敌对势力仍会继续勾连,企图干扰大陆发展进程,延缓中国复兴大业。在后疫情时代,对台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挟洋自重,谋“独”挑衅,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立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讲话中郑重指出,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善待台湾同胞的基本理念不应改变

  陈士良表示,面对蔡英文当局“倚美谋独”的嚣张气焰,大陆有网络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一面赚人民币,一面搞台独”,用从大陆赚的钱到美国买武器,讨好美国对抗大陆,所以必须停止这一无效的惠台政策。这些言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待惠台让利政策,认为惠台让利的目的是为了让台湾民众支持统一。

  “这实际上是对惠台让利政策的一个严重误解。”他表示,大陆不会天真到认为给一点好处就能能转变台湾人的政治认同和统“独”倾向。2010年3月“两会”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说,大陆在商签ECFA协议时,要充分考虑到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要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要让利给台湾,因为我们是兄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说,“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所有这些论述都清楚地表明,大陆惠台让利,善待台湾民众,只是因为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当同胞兄弟有困难时,自然要进行帮助。这里并没有太多功利的想法,没有把惠台让利作为促进统一的工具。但现在的问题是,大陆把台湾人民当作兄弟,但民进党当局完全不把大陆人民当作亲人,并煽动台湾民众的“反中仇中厌中”情绪。当民进党当局和一少部分台湾民众视大陆如仇敌时,大陆还要不要把台湾当兄弟?这已经成为对大陆惠台让利政策的灵魂拷问。

  陈士良强调,在这里,我们必须看到,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不理性态度是特定历史阶段和特殊情境下的产物,大陆对此应该多包容,不必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化而起舞,也不必随民意的一时变化而动摇。再极端一点,即便是大多数台湾民众都不把大陆同胞当亲人,只要没有踩踏“台独”红线,大陆仍要善待他们。这是祖国应该有的胸怀和担当,无关意识形态,只有同胞之情。所以,虽然当前两岸关系紧张,但只要台湾民众有困难,大陆仍愿意伸出援手。台湾青年学生就业有困难,大陆就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台湾中小企业融资有困难,大陆就想办法帮助他们融资;台湾农渔产品销售有困难,大陆就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采购。所以,当台湾凤梨发现检疫性害虫时,大陆也只是“暂停”凤梨进口,并且也没有扩展到其他农产品。这说明,大陆惠台让利政策,包括惠台性采购仍在继续。

  他也指出,当然在一些具体做法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比如,大陆采购台湾农产品,是为了解决其产量过剩、“谷贱伤农”的问题,带有“应急救济”的性质。如果将这种“应急救济”常态化,就很容易抬高台湾农产品的价格,反而伤害了当地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更好的做法是“一事一议”,即如果台湾的某一农产品在该年产量过剩、价格下跌,可以先由台湾相关组织提出申请,然后大陆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如果不存在产量过剩和价格下跌,则不进行采购。这样既能切实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又不至于伤害到一般消费者的利益。

  最后,陈士良表示,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从来就不仅仅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各种力量较量的产物,并直接关乎东亚战略格局和东西方之间的实力对比。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加剧了美国打台湾牌的力度和频度。受此影响,百年变局下的台湾问题,大国博弈的色彩更加突出;百年变局的两岸关系,也将是大国博弈下的两岸关系,呈现出新的样态。在此形势下,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心,已不是寄希望于台湾政治和社会的主动转变,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政经硬实力、制度软实力,创造出促进国家统一的强大动能。与此同时,大陆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善待台湾同胞,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祖国统一。

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严安林:两岸统一是历史必然与同胞福祉所在
·两岸交流合作大势不可阻挡
·从“融合”到“促统”:台湾愿统之政党及民意之两岸政策思维
·[风向标]大陆对台和平统一目标清晰,方法弹性
·两岸防疫成果新观察——大陆情 台湾殑
·郑剑:七一涉台讲话有五点意涵
·港媒关注:学者解读七一讲话涉台内容
·“祈愿疫苗早日抵台”——台湾舆论评上海复星与台企签署疫苗销售协议
·台积电、永龄采购BNT疫苗 民众党:突破两岸困局
·台积电与鸿海完成BNT采购 突破当前两岸困局
·两岸情势复杂严峻 智库交流需要加强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两岸专家有共识
·警惕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
·上海复星医药与台湾企业签署疫苗销售协议
特别策划
  更多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
    直球,有态度!【We Talk 两岸大咖堂】VOL.2
聚焦台岛
  更多
    
    
台岛夜话
  更多
·董拔萃:携手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
·民进党自制两岸危机,终将失去台湾多数民意
·加入CPTPP 民进党“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王昆义:民进党开辟CPTPP两岸新战场
·高市早苗和蔡英文视频会谈 是一计借东风
·挺台成显学? 岸田文雄“鸽转鹰”对决高市
·蔡英文所谓“邻国论”注定仅是”昙花一现“
·“驻美代表处”更名? 台湾小心被美国当枪
·驻外单位正名 民进党又再贩卖“芒果干”
独家评论
  更多
·“九二共识”再起:“朱上江下”预示着积极
·途穷与路转——后疫情时代两岸教育交流再思
·台军若参与环太军演 也难防卫台海安全
·【评,不平小组】是“塔绿班”,不是“塔利
·台湾发展长程飞弹的地缘因素
·朱立伦当选首要任务重在党的团结
各抒己见
 
·台军8人验出一级毒品反应 高层驳斥:因吃了
·多包毒品被发现,是否代表军中吸毒已是普遍现
·从霸凌致死、虐狗到毒品泛滥,台军纪为何生锈
·力拼司法改革 蔡英文决定亲任司改会议召集人
· 目前看,连续的人事问题已经冲击到蔡英文的
·有人说蔡女士被深绿胁持,那么她还算是绿营的
台海视点
  更多
台海视点388期 赖清德为军公教加薪
·台海视点387期 赖清德就职“行政院长”
·台海视点386期 林全请辞"行政院长"
·台海视点385期 台当局欲删减文言文
·台海视点384期 吴敦义任国民党主席
·台海视点383期 全台大停电惹议
·台海视点382期 张柯会带来两岸契机
评论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图片新闻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台海评论
台岛夜话 | 台海七日谈 | 特别策划 | 华夏视点 | 媒体链接 | 深度分析 | 网友评说 | 经纬观察 | 台海热点透视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