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媒体链接
2015台湾政局 特色为何?
华夏经纬网   2016-02-14 10:58:41   
字号:

    2015年,台湾政局阴晴不定、风雨欲来,两岸关系在波折起伏后迈上了新高峰,但也前途难料。在此新年到来之际,观察 “选举年”的台湾政治,选战布局、社会脉动、两岸因素等重要指标,对分析今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起着重要作用。 

  二合一选战是今年台湾政局变化主线 

  (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态势底定,但各方内部竞争激烈 

  受台湾内外大环境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国民党自身应对不当等因素影响,2015年岛内政党轮替氛围明显,这场“大选”从起步就进入“九合一”选举后形成的“蓝绿易位”、“国下民上”的轨道。此种形势下,蔡英文党内地位日渐巩固,内部旧有矛盾暂时性地在台面上得到控制。但未来如何分配权力,以及安抚深绿、激进势力,是蔡英文的新考验。 

   国民党在执政低迷、连任困难情况下,党内长期存在的路线之争—正统路线VS本土路线—又再次浮上台面。以洪秀柱为代表蓝营力量,试图提升“九二共识”,从“一中各表”走向“一中同表”,回归国民党传统价值。但受制于目前的民意和党意,洪秀柱被迫中途退出临阵换将。“换柱”虽然表面上凝聚了国民党士气,盘活了选战资源,对防止国民党溃败有所助益,但也破坏了党的初选制度,损耗了党的形象。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朱立伦及其副手王如玄,能否遏止下滑局面、少输为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国、民两党之外的第三组“总统”候选人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配民国党主席徐欣莹。本次参选,宋楚瑜气势与前景均好于2012年,遭弃保风险降低。但亲民党声势上涨,并非自身实力增强,更多是由于岛内民众对蓝绿两大政党的厌恶情绪发酵,特别是国民党支持者减少,从而为亲民党提供了机会。但亲民党与民国党的合作,是基于相互拉抬“立委”政党票而做出的权益之计,因此双方合作根基并不稳固。随着“大选”投票日期临近,选战也呈“白热化”,蓝绿候选人“放下身段”、不顾形象,展开“扒粪战”,围绕私德问题相互爆料,也播下了撕裂社会和仇恨的种子。 

  (二)“立委”选举竞争激烈,“立法院”版图重组 

  受国民党士气低落影响,本次“立委”选举也呈一面倒态势。一是国民党区域“立委”选情艰困。73个选区中,国民党在中北部优势选区遭遇民进党强力挑战,预计席次出现明显下滑。而在浊水溪以南的民进党优势选区,国民党更面临全面败退。民进党抓住有利形势以逸待劳,对区域“立委”提名策略进行了调整,在全台73个“区域立委”选区中的11个放弃提名,比上届还要少提名7个选区。此举是民进党经过精算的布局,既有利于扩大政治盟友,又能集中资源支持本党其它选区,其它62个选区的当选几率反而更高,其根本目的是要打破国民党在“立法院”的优势地位。尽管民进党做出礼让姿态,但“第三势力”想要在国民党优势选区取胜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不分区“立委”提名国、民两党各有盘算。民进党的不分区“立委”名单在“习马会”后的11月11日迅速抛出,时间点上颇有转移外界对国民党“两岸牌”关注的用意,其最大亮点是名单中政治人物大幅降低,党内“老天王”谢长廷、游锡堃等皆未纳入,一扫上届名单“政治分赃”的质疑,显示出蔡英文对民进党掌控力进一步增强,“英派时代”大幕开启。这份名单也兼顾社会观感与实用性,既有利于争取政党票支持,为民进党整体选情加分,又能体现“论功行赏”,有利于安抚深绿势力。 

   国民党的不分区名单,王金平经党内修法继续排在不分区名单之首,这让国民党再遭诟病。虽然国民党的名单不如民进党排在前面的候选人社会知名度高,但国民党的布局也具有“实用性”,体现了国民党中央提前规划下次选举的考虑。特别是朱立伦提出不分区“立委”可能引入两年任期的轮替机制,2年后可转投入地方首长选举,以期为2018年的县市长选举和2020年“大选”锻炼贮备人才。 

  本次选举中,新兴“第三势力”乘势而起,许多原本资源消耗殆尽、后继乏人的政党也“再次焕发活力”。综合政党实力及民调,预估明年“立委”选举有一搏实力的“第三势力”,主要包括老牌的亲民党、台联党、无党团结联盟,以及新兴的时代力量、民国党等。从结果看,民进党有望成为第一大党,进而实现全面执政,“立法院”政治生态将发生重大变化。 

  台湾社会思潮由“蓝绿之争”向兼容“主义之争”交织演进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政治思潮,仍然是定型于19世纪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而台湾有其特殊性。台湾政坛蓝绿对立的二元结构,与岛内社会政治思潮相互影响,形成了蓝绿特征明显的民意结构。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民意特征并不突出,但是在政治动员下,其影响力就易显现。意识形态与民意变迁,虽受到历史、政治现实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还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随着台湾经济基础、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人口代际差异的变化,蓝绿对抗的“物质基础”呈现减弱态势,因此社会政治思潮也开始调整。 

  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是近年来台湾政经、社会矛盾累积至一定程度的一次爆发。选前,岛内社会特别是年轻族群中,普遍存在一种反国民党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除了承接传统的蓝绿对抗基因外,还受到全球化下对传统权威、传统价值取向的不服从与反叛。经历“九合一”选举的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不满,但这种情绪背后,也表现出社会思潮的新变化,即“蓝绿之争”与“主义之争”相互交织,蓝绿对抗之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思潮也在影响台湾民众的选择与判断。 

   (一)台湾的保守主义 

  台湾的保守主义社会思潮在政治上以国民党为代表,其拥趸主要包括大财团、大企业主,军公教阶层,以及传统的中产阶级。其政治、经济、社会主张与国民党的政治路线较为吻合,在国家认同上认同“中华民国”,在两岸关系上坚持“九二共识”、两岸非国与国关系,在经贸领域,努力增进双方贸易与投资,推动ECFA及后续协商,在社会民间及文化交流等领域,拓展人员交流,强调中华文化传承,尝试教育领域“去独化”。岛内这种保守主义思潮,经济上根源于20世纪西方新保守主义,秉持了传统的放任主义理论,希望通过扩大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是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延续。在政治上,保守主义的基础是秩序主义,期望通过强国家、强政府的管理形式,实现社会稳定,进而兑现福利。在分配上,强调按劳取酬的相对公平,鼓励以个人打拼增加财富。在处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时,强调要尊重法制,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二)台湾的自由主义 

  台湾的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在政治上以民进党为代表,其拥趸主要包括本土中小企业主、自由派知识分子等,而劳工阶层、中南部农渔民是其动员的对象。其政治、经济、社会主张与民进党的政治路线较为吻合,在国家认同上主张视台湾为事实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在两岸关系上不愿承认“九二共识”。在经贸、社会民间及文化交流领域,由于视大陆为主要的安全威胁,故要求在确保台湾主体性的基础上,开展与大陆交流,防范心态、不安全感较强。岛内自由主义思潮的哲学与价值基础是个人主义,推崇草根出身的打拼精神,具有天然的悲情意识,希望通过奋斗来实现“出头天”。在分配上,既关注权利平等又注重形式平等,因此对两岸交流中的获利不均异常敏感,认为是对台湾弱势群体的伤害。在处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时,强调个人才是三者中真正具有终极性质的实体,推崇“小确幸”的生活态度。 

  (三)台湾的激进主义 

  “如果一个政党不能给予选民们他们想要的东西的话,另外的政党就会站出来提供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国家,特定比例的不满市民会接受进行民粹主义煽动的政治家们的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保守主义实际上是保守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是激进的自由主义”。台湾激进主义社会思潮传统上的支持者为“台独基本教义派”,目前以鼓吹“公民运动”、打着“第三势力”旗号,推动“反中”、“反国民党”为目标的年轻世代为生力军,政治光谱属于更加偏绿的民进党外围势力,具有“天然独”特质,但也表现出诸多不成熟特征。这股激进主义目前仍处于不稳定发展期,如果“滑入一种叫做‘无限革命’的轨道”,就会对岛内社会民生和民主产生更大伤害,近年来香港极端派的种种表现与后果就是明显例子。  

  台湾的社会思潮过去更多受“国家认同”与“统独认同”下的蓝绿二元结构影响,目前正转向兼受“主义之争”路线选择影响的双重驱动模式。而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路线孰优孰劣,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的政党表现下,评价自然不同。虽然民进党在特定民意氛围下能够借助民粹路线占据话语权优势,但无论如何这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因此两条路线之争势将长期存在。而国民党只要坚持立场、守住基础、擦亮招牌,仍然能够与认可这条路线的民众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国民党再起的有效路径。至于激进主义路线,也能够代表部分群体的利益,但很难走出只占据政治光谱边缘地带的局限。 

  两岸因素在岛内政局发展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岛内政局博弈呈现“国退民进”态势,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选战中,蔡英文在两岸议题上主打安全牌,表示要“维持现状”,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推动两岸关系,避免让两岸议题成为竞选焦点。这种局面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随着8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成果的不断累积,两岸议题在岛内政局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民进党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处理、决不能逆潮流而动。 

   2008年之前,“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执政权推行分裂路线,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让两岸关系一度濒临危机边缘。这种危险举动满足的是少部分人的政治利益,伤害的是台湾整体的发展利益。2008年“大选”,民众抛弃了“台独”政党,选择了走两岸和平发展道路的政党。8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和平发展道路基础更稳,成果丰硕。主要表现在: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巩固增进政治互信,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重新恢复制度化协商并签署了23项协议,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今年11月举行的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进一步强化了“一个中国框架”和“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此外,两岸间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正式开启,社会各界大交流格局基本形成,两岸在涉外领域的内耗大幅减少。 

  这些成果的取得,可总结出一些重要经验: 

  一是夯实一个基础,即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这体现了对台政策的底线思维。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二是坚持一条道路,即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体现了大陆领导人在此问题上的战略思维。未来,两岸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 

  三是确立一个目标,即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这显示出共产党执政兴国强调的民生思维。 

  四是树立一个信念,即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大陆领导人在处理两岸问题上的历史思维,不能割裂历史,要用延续纵深的视野看待问题。习总书记表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随着2016年到来,两场选举即将尘埃落定,台湾政局可能再次面临变动。但8年来和平发展路线的确立,为解决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经济、社会、涉外事务做了极富价值的探索,取得的“实验数据”,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财富。未来蔡英文的政策如何规划,国民党如何洗牌盘整,明智之举都应吸取借鉴这笔共同财富,因为这笔财富是让台湾选民放心、引领民意走向、抓住发展机遇的不二法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鸿志博士)

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年终观察:台湾迎重要新节点 “台独”仍有多重顾忌
·回看台海波澜之二:2015年台湾政局回顾
·朱卫东:台湾政局正处于大变动的前夜
·台北市府:公有眷舍搬迁补助6亿元 2017年废除
·台湾历任卫生部门负责人卸任 医院、大学抢着要
·台湾“大选”史上首度出现正副搭档都不同党籍
·高雄市议会员工上班还领加勤费 议员批福利太好
·台"财长"张盛和:证所税纷扰不断 任内废除机率高
·网络民调不满意度高于满意度 台中市府:代表性不足
·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选举23日起登记 保证金需1500万
·台湾泛绿阵营爆内讧 绿社盟指时代力量破坏默契
·苗栗县府陷财务危机 副县长仍出境拼观光惹争议
·台新“水利署长”上任 提出“四要三不” 勉励同仁
·林佳龙上任政策"龙不完" 议员讽马屁拍出"一条龙"
特别策划
  更多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
    直球,有态度!【We Talk 两岸大咖堂】VOL.2
聚焦台岛
  更多
    
    
台岛夜话
  更多
·董拔萃:携手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
·民进党自制两岸危机,终将失去台湾多数民意
·加入CPTPP 民进党“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王昆义:民进党开辟CPTPP两岸新战场
·高市早苗和蔡英文视频会谈 是一计借东风
·挺台成显学? 岸田文雄“鸽转鹰”对决高市
·蔡英文所谓“邻国论”注定仅是”昙花一现“
·“驻美代表处”更名? 台湾小心被美国当枪
·驻外单位正名 民进党又再贩卖“芒果干”
独家评论
  更多
·“九二共识”再起:“朱上江下”预示着积极
·途穷与路转——后疫情时代两岸教育交流再思
·台军若参与环太军演 也难防卫台海安全
·【评,不平小组】是“塔绿班”,不是“塔利
·台湾发展长程飞弹的地缘因素
·朱立伦当选首要任务重在党的团结
各抒己见
 
·台军8人验出一级毒品反应 高层驳斥:因吃了
·多包毒品被发现,是否代表军中吸毒已是普遍现
·从霸凌致死、虐狗到毒品泛滥,台军纪为何生锈
·力拼司法改革 蔡英文决定亲任司改会议召集人
· 目前看,连续的人事问题已经冲击到蔡英文的
·有人说蔡女士被深绿胁持,那么她还算是绿营的
台海视点
  更多
台海视点388期 赖清德为军公教加薪
·台海视点387期 赖清德就职“行政院长”
·台海视点386期 林全请辞"行政院长"
·台海视点385期 台当局欲删减文言文
·台海视点384期 吴敦义任国民党主席
·台海视点383期 全台大停电惹议
·台海视点382期 张柯会带来两岸契机
评论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图片新闻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台海评论
台岛夜话 | 台海七日谈 | 特别策划 | 华夏视点 | 媒体链接 | 深度分析 | 网友评说 | 经纬观察 | 台海热点透视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