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决战卫河,豫北抗击罕见强降雨纪实
华夏经纬网   2021-07-27 08:59:09   
字号:

  决战卫河,豫北抗击罕见强降雨纪实

  新华社记者

  卫河,海河水系的一条支流,源于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新乡、鹤壁、安阳等地。

  连日来,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河南,让这条河流险情不断,直至在新乡、鹤壁等地漫堤、决口,沿岸数百万群众受困,形势十分危急。

  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决战卫河!经过两个昼夜持续奋战,26日2时27分,卫河决口终于合龙。

  保卫大堤

  这是豫北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所遭遇的最极端降水!

  7月17日8时至22日6时,新乡最大降水量907毫米,最大2小时降雨267.4毫米,超过了郑州的262.5毫米。鹤壁的降水量也超过郑州,平均降水量为562.1毫米,最大降水量达到1072.8毫米。

  受罕见强降雨影响,豫北多条河流、水库超过警戒水位。卫河新乡段、鹤壁段和共产主义渠出现超保洪水,甚至发生漫堤、决口,沿线58个乡镇纷纷告急。一场卫河大堤保卫战打响。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被水淹没的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2日17时,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的卫河河堤上,巡查人员发现险情:一处穿堤涵洞出现漏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鹤壁市立即组织全力抢护。

  由于雨势、水势太大,21时左右,彭村段发生决口,最大宽度至40米,左岸16个村旋即成为一片汪洋。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卫河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段的决口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与此同时,共产主义渠洪水漫堤,涌入卫河,致使卫河水位抬升,排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卫河大堤的压力。

  相关地市紧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村庄紧急转移群众,组织人员上堤堵口抢险。  

  7月25日,满载石料的重型卡车被推入卫河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段的决口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7月23日,在卫河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段的决口处,救援人员在投掷沙袋。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至23日凌晨,7辆满载石块的重型卡车开进决口处,瞬间就被洪水吞没。上午,当地群众陆续自发用卡车、石头投河,但仍未堵住决口。

  险情就是命令,专业救援队伍火速驰援!

  “经先遣组侦测分析,河堤顶宽7米,底宽25米,决口宽度约40米,流速3米每秒。”23日下午,最先抵达的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救援先遣组发回报告。

  接到险情后,中国安能紧急调集正在焦作、开封备勤的158名工程救援人员、39台套大型装备赶赴现场,立即投入抢险。

  24日凌晨1时,抢修的道路具备了重型装备行驶条件,石料筹备到位,第一车石料倒入决口处。

  还剩5米、4米……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眼看就要合龙,对岸再次发生垮塌,已经缩小的龙口再次被强劲的水流冲开,刚卸载的填满石块的钢筋笼,一入水就被冲刷到几米外。  

  7月24日,中国安能应急动力舟桥赶到卫河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段进行决口封堵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从来没见过难度这么大的封堵!”大堤上推土机轰隆隆作响,驾驶室内温度高达40℃,多次参加过封堵决口的操作手蔡向峰浑身湿透,全神贯注。  

  这是7月26日凌晨拍摄的卫河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决口封堵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中国安能集团安全总监王永平告诉记者,土堤十分松软,右岸完全被淹没,运料车无法到达,原来制定的双向推进方案只有改为从左岸单向推进,大大增加了封堵难度。

  25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为缓减水流速度,救援队伍又将满载石料的3辆重型卡车、1辆公交车推入待合龙处。其他抢险队员用三层钢筋笼、将12个1立方钢筋笼一起串起来,进行护角。同时,继续加固右岸。

  连续两个昼夜合力奋战,到26日2时27分,大堤上终于传来喜讯:卫河决口成功合龙!  

  7月23日,在卫河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段的决口处,救援车辆在进行救援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紧急转移

  水位越涨越高,危险快速迫近,生命高于一切!  

  7月23日,新乡卫辉市受灾群众被紧急转移。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全市所有公交车辆停运;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除必要的抢险救灾人员和值班人员外全部居家办公;所有地下商场、停车场人员全部撤离,确保安全。”

  22日,安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紧急公告。

  暴雨突袭,安阳市所属汤阴县、安阳县、内黄县、文峰区发出启用广润坡蓄滞洪区预警指令,超前安排部署做好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工作。

  市水利局、公安局、卫健委紧急成立应急队伍,市消防支队全员出战,社会救援队伍全部到位。截至22日,安阳市共转移约11.5万人。

  22日晚,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村委会用大喇叭通知村民立即撤离。

  “凌晨1点,没来得及收拾东西,我和村民们就一起跑出来了。”村民赵广琴说,看着暴涨的河水,心里很害怕,但后来看到部队前来驰援,乡亲们都踏实多了。  

  7月24日,在新乡卫辉市区,救援人员使用铲车转移被困群众。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3日上午,记者乘船来到新乡卫辉市清水河村。

  浑浊的洪水没过膝盖,救援人员排成两列站在水里,中间是一条长长的绳索。在救援人员保护下,村民们扶着绳索一步步向动力舟桥靠近。

  40艘冲锋舟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郑州仓库中紧急调拨至此,中国安能102名专业救援人员,携带应急动力舟桥、全地形两栖救援车等装备30余台套,22日晚抵达现场。

  23日早8时,滂沱大雨中,一台动力舟桥启动出发。前行的水路中,有的地方被电线阻拦,有的地方水下是障碍物。经过一番摸索,动力舟桥终于在清水河村村口靠岸。

  村民陆续在村口集结,救援队员利用绳索将村民护送至动力舟桥上。

  “我们将3个河中舟、1个岸边舟拼在一起,组成2台漕渡门桥,每台展开后承载65吨,可满载450人。”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安能一局副总经理白文军说。

  茫茫洪水中,绿色的动力舟桥犹如“生命之舟”,不间断运送受困村民。截至23日中午12时,约1400名被困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带。

  “我们刚刚把一位101岁高龄婆婆救出来了!她体力不支晕过去了,马上送医院治疗。”

  23日16时,正在卫辉市下园村救灾的佛山南狮救援队队长马建华传来最新消息。这是一支全部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救援队伍,22日下午就赶到下园村,已经协助当地转移千余名村民。

  最统计数据显示,至25日,新乡市紧急转移安置20万余人;至24日,鹤壁22.7万受灾群众被安全转移。

  安置救援

  23日,记者来到安阳县最大的受灾转移群众安置点——高庄镇第四中学。

  “高庄镇共设5个安置点,共安置受灾群众3200余人,其中第四中学这个点安置了1000多人。确保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医疗保障。”安阳县高庄镇纪委书记刘永军说。

  记者看到,这个安置点启用了25间教室,每间安置30多名村民,都配备了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未满月。镇里还配备了3名村医提供医疗服务。

  在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被安排到学生宿舍,实行男女分宿。年长者和行动不便者被安排到下铺。学校专门设置了两间教室储放饮用水、方便面等救援物资。

  “吃住都很好。”72岁的牛村村民牛朋士握着记者手激动地说,“水都过胸口了,要不是解放军解救,老命都没了。”

  新镇镇党委委员戴路人介绍,从23日上午开始,科达中学陆续安置了1300多名受灾群众。周边市县以及民间多方救援力量也送来了大量救援物资。

  24日中午,记者来到新乡市牧野区尚村小学安置点,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自发组成的救援队也刚刚赶到。

  “我们一早从郑州出发,带了衣物、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娄松涛老师说,得知尚村小学被设为临时安置点,就连夜组织生活物资运送过来。  

  7月23日,车辆往来于京港澳高速卫辉段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记者随同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在京港澳高速上由南向北行驶,透过车窗,看到一辆辆载满物资的大卡车、拉着皮划艇的皮卡车以及一些私人越野车等疾驰而过。车头或车身上,挂着“兰考为新乡加油”“蓝天救援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条幅。

  京港澳高速成了一条生命接力的跑道,各方支援力量从四面八方汇向灾情严重的豫北地区。

  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是泄洪区,全镇14个行政村有12个村被淹,其中秀才庄、孟庄、石庄等三个村共1万多人受灾严重,不断有救援人员载着受困村民转移。  

  7月24日,在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在转运被困群众。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7月24日,在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志愿者驾驶铲车转运被困群众。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记者看到,一艘皮划艇运出7名村民。泡在水里的,是三名救援队员,他们一人在前面用绳子拉、两人在后面推。这三人分别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志愿救援人员张家骏、来自新乡市原阳县的消防员张育源和邻近村村民赵家萱。

  “我是从山东开车6个多小时,今天凌晨2点赶到这里的,一直干到现在。”张家骏告诉记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一家人。”

  文字记者:王圣志 齐中熙 孙清清 刘夏村 李鹏

  视频记者:杨志刚 尚昆仑 姜亮 冯大鹏 张浩然 李金红 韩朝阳 杨金鑫 万志云 李安 任卓如 袁月明 刘宇轩 谢禛

  海报设计:殷哲伦

  (新华社郑州7月26日电)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圣志、齐中熙 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看完这些“救灾后续”,瞬间破防……
·“抱起孩子,我不再是个孩子”——列兵李江帆的抗洪故事
·人民子弟兵奔赴救灾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抗击台风“烟花”,人民子弟兵持续奋战
·截至7月26日12时,中部战区共计派出67批次救援梯队
·临时安置点的教学楼内,传出了朗朗读书声……
·新乡共产主义渠顺利合龙,嘹亮军歌响彻抗洪大堤
·新乡市灾后首次清淤工作展开 285名官兵凌晨奋战
·现场直击:驻豫空军部队争分夺秒投入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
·铁丝扎破手掌,消毒包扎后他重返大堤继续战斗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紧急驰援抗洪一线
·郑州:清淤排涝 恢复重建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