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我的战位|军人的身后,始终有一个“观众”——祖国
华夏经纬网   2021-03-02 09:50:11   
字号:

  2021新春特别策划 我的战位

  在你看不见的远方,有祖国注视的目光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饭香盈满了整个房间。欢声笑语中,潘晓军母亲的目光,反复落在了桌案上的那盘砂糖橘上。

  思念,涌上了心头。以前,每到自家砂糖橘成熟时,潘晓军就帮着母亲一同采摘。此刻,这位母亲不知道儿子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会怎样过春节。

  潘晓军究竟在哪里呢?

  距离广西山区数千里之外,一艘潜艇航行在大洋深处。作为声呐兵,潘晓军正头戴耳机,全神贯注地捕捉着大海里的每一丝声波。从小对声音敏感的他,此刻耳朵里听到的不再是高亢的山歌,而是海中传来的各种声音,如巨轮厚重的回声、蓝鲸的低吟、鱼虾的喁唱……

  爆竹声声,陕西咸阳一户人家,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最后摆上了年夜饭的餐桌。这是刘严康母亲临时加的一道菜——因为远方当兵的儿子打来电话,特地询问她西红柿炒鸡蛋的做法。

  此刻,这位母亲也不知道儿子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会怎样过春节。

  此刻,儿子刘严康在大山深处,在高原积雪覆盖下的深山洞库里。大年三十,不会做饭的刘严康,为战友们做了一道有着母亲味道的家常菜。

  穿越遥远的距离,一道相同口味的西红柿炒鸡蛋,带来了另一种的“团圆”滋味。

  这个春节,有许许多多的母亲,不知道自己当兵的孩子战位在哪里,不知道他们怎样过春节。在神州大地,有许许多多“母亲的孩子”,坚守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

  西南边陲,巡逻官兵破晓出征,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岛之上,雷达兵紧盯眼前的屏幕,日夜守护祖国的海防;大漠戈壁,点号兵在肆虐的风沙中清理铁路轨道;林海雪原,滴水成冰的户外,哨兵密切注视着边情……

  在你看不见的远方,无数军人在默默无闻的坚守和奋斗,父母未曾见过,妻儿未曾见过,亲朋也未曾见过。但在他们心中,他们的身后,始终有一个“观众”——祖国。

  在祖国注视的目光里,有领袖的关怀——

  每年的新年贺词直播画面里,细心的人们发现,习主席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的照片中,总少不了基层官兵的身影。走边防、上高原,登甲板、进座舱……基层,是统帅去得最多的地方;士兵,在他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统帅与士兵“同框”的画面深处,爱兵之情沛然流露,殷殷嘱托传递力量。

  在祖国注视的目光里,有亲人的牵挂——

  这个春节,新婚不久的马凤娜只能和丈夫张世强“线上团圆”。看着视频,马凤娜不断想象着爱人在洞库里生活的画面。“有些事我不说,你也别问。”张世强说。

  在祖国注视的目光里,有亿万同胞的祝福——

  几乎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都有一档和军人有关的节目。那些远方的身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互联网上,和军人有关的新闻出现在热搜里。刷屏、点赞、留言……字里行间洋溢着人民对子弟兵的真诚祝福。

  阳光洒向大地,新春又至。在静默的水流中,潜艇离大陆更远了一些。潘晓军凝神细听着大海的声音。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即使身处方寸之间,这位潜艇声呐兵仍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心中升腾——

  那是来自遥远青山上母亲的思念与眺望,也是祖国母亲给予他的骄傲和自豪。

  连线战位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

  我们在深海里思念亲人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通讯员 唐思宇 郑洪胜  

  春节期间,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执行海上巡航任务。张元烁摄  

  大年三十,担负值班任务的韦永乐正在保养装备。张元烁摄

  大洋深处,一艘潜艇悄然航行,庞大身躯激起道道涌波。

  千里之外的军港里,另一艘潜艇静静停泊。潜艇内,作战部门长李俊正进行例行检查。港口远处灯火闪烁,一派热闹祥和之中,人们期盼着新春的到来。

  这并非李俊首次在除夕战备值班,以往在海上过春节也是常有的事。仿佛是习惯了,他在安宁的氛围中,默默倒数着时间。

  零点到来的那一刻,原本静谧的军港里热闹非凡。在舰艇久久不息的鸣笛声中,这些潜艇兵迎来了他们的新年。

  声呐兵的耳机里,有家乡的四季

  挂上红灯笼,贴起一张张福字和春联,平日里严肃的营区瞬间有了年味。大年三十清早,中士李军登上潜艇,进行机械检拭。

  今年春节,李军没能和家人团聚。此刻,他正头戴耳机,通过耳边传来的声波,确认潜艇螺旋桨是否正常转动。“这个来自西北的小伙子很踏实,很认真。”一直看着他成长的作战部门长李俊说。

  从甘肃小镇到南国海滨,再到跟随潜艇徜徉在无垠大海的深处……李军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走得这样远。

  刚当兵那两年,每次出海前,李军总会跟远方的父母说:“我要出差忙一段时间,就不联系你们了。”

  他最怕父母问自己去哪儿,因为就像《潜艇兵之歌》里唱的那样,“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久而久之,听到他说要忙,父母也就不再问了……

  “水下漆黑一片,声呐兵就是潜艇的眼睛和耳朵。”多年来,李军在深海辨别不同舰船驶过的声音,帮助潜艇“在群狼环伺的复杂环境中安全航行”。除了聆听大海中各样的声音,他的耳机里,还有家乡的四季——

  鱼雷在深海里的爆炸声,像春天旷野中的惊雷;海洋中鱼类的叫声,如同夏日夜晚的蝉鸣;渔船航行时,发动机高速转动的声音,和深秋时自家附近山头上,杨树林簌簌的落叶声很相近;而海浪翻涌,则让他想起了冬季的北风……

  每一次听到这些声音,李军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结束了艇上的机械检拭,李军回宿舍给家人打去电话。没有出海的春节,能听到家人的声音也是一种幸福。

  通话进行了很久。放下电话时,李军抬手看到,手腕上表盘的指针已指向中午。眼前的这只白色石英表,是两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那时,不善言辞的父亲拿了一个盒子,对他说道:“这个表我戴着不合适,给你吧。”

  从此,李军戴着这支手表值班、训练、出海。即使在大洋深处的潜艇里,不见阳光的每一天,白色石英手表依然陪伴在身边,一如始终牵挂他的家人。

  0.3平方米的战位,离海最近的地方

  大年三十晚上,下士韦永乐完成了一天的艇上值班。

  晚风轻拂,军港里夜色安然。此刻,烧烤晚会已经进行到了高潮。搬来折叠椅坐在院中,拿起面前的一把把烤串,韦永乐享用着自己的年夜饭。眼前过年的感觉,对这个壮族小伙来说别有一番滋味。

  有那么一瞬间,韦永乐想把口中喷香的烤肉,包在柔软的糯米里一起吃掉。此刻,韦永乐在广西的家人也正吃着年夜饭。自家餐桌上,一定会有那道母亲包的咸肉粽子,这是他入伍之前最熟悉的味道。

  18岁离开家乡,韦永乐成为一名潜艇兵。今年22岁的他,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在舱段兵的岗位上。他工作的二舱舱底,是离海最近的地方。这个只有0.3平方米的战位,排布着密密麻麻的仪器和管路,是控制潜艇沉浮的重要一环。

  韦永乐至今记得第一次进入舱底的情形——“嘭”地一声,他迎面撞上了横在头前的管路。还没等缓过神来,他的半只脚又踩入了地上的水洼……如今,面对各种恶劣的海区环境,韦永乐可以有条不紊地操纵每一个阀门,顺利执行任务。

  每次出海,韦永乐会将一盒茉莉花茶带上潜艇。韦永乐的家乡广西横县,被称作“茉莉花之乡”。每逢初夏,朵朵洁白的小花在枝头随风摇摆,飘香四溢。

  潜行深海,狭小封闭、不见阳光的空间,难免会让潜艇兵感到枯燥。休息时间,韦永乐会和李俊一起下象棋。这是他紧张训练之余最轻松的时光。

  棋盘边,一杯温热的茉莉花茶沁人心脾。“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轻哼着悠扬的旋律,身在大海深处的韦永乐,依然心怀着远方的故乡。

  有一种喝彩,是军港的鸣笛

  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李俊是在潜艇上迎来新年的。上艇值班前的那场烧烤晚会,他和战友们用歌声燃起了节日的氛围。

  初中时,李俊常常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晚会上,从《故乡》到《精忠报国》,再到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一首首唱下来,嗓音有些沙哑的李俊终于放下了话筒。

  唱累了坐在人群中,不知是谁点的一首《千里之外》,勾起了李俊的回忆。他眼中的“千里”,是确切到1200公里的距离。

  几年前,李俊曾驱车从驻地驶向贵阳的家。除去汽车在船上渡过的路程,按照手机导航显示,他总计走过了1200公里。那两天的回家路,让他记忆犹新。

  这个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春节,李俊和他最熟悉的“战友”一起跨年。晚上7点,他从烧烤晚会现场离开,走上了潜艇。

  绕艇检查一周,李俊回到自己平时工作的舱室。值班时不让携带手机,突然从热闹到安静,他感到了一丝孤单。灯光下,李俊从口袋拿出一张照片看了起来。

  照片里,两个小孩在房间里手舞足蹈。那是李俊和姐姐小时候过年时的合影。除夕夜,一家人以这样的方式在此刻团圆。

  零点在宁静中到来。倒数最后一秒,军港所有的舰艇齐声鸣笛,经久不息。那一刻内心的震撼,让李俊体会到了一种神圣感:“这些船仿佛也知道我们在为国守岁,鸣笛声听来像是对我们的一种喝彩。”

  午夜,军港重归宁静。李俊从舱室的墙面翻下一张铁床,和衣平躺。离他不远处,是数枚摆放在架上的导弹。

  大年初一凌晨,在这个看不见的战位上,潜艇兵和导弹“并肩而眠”。

  连线战位 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营

  我们在大山里遥望家乡

  ■雷 柱 王栋栋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岳小琳  

  春节期间,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营官兵在洞库通过视频送上新年祝福。刘中华摄  

  看着送给妻子的新年礼物,张世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孙 斌摄

  大山连绵,静谧无声。零星散落山脚的几户农家,早已挂起红灯,点缀出节日的祥和与安宁。

  即将迎来除夕夜,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营上士张世强,依旧在训练区忙碌着。每周对全班战士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是他作为班长雷打不动的习惯。

  结束训练,张世强回到宿舍,温柔地看着一片“大海”——这个用泡沫和颜料做成的手工品,是他即将送给妻子的新年礼物。

  去年6月,张世强和马凤娜参加旅里组织的集体婚礼。那天,张世强对马凤娜承诺,等来年春暖花开,一定陪她去看向往的大海。

  然而,春节期间的值班任务,打破了这次约定。再次走进大山,张世强心中期待的那片海,化成了眼中望不尽的山峦叠嶂。

  “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看海”

  电话间里人头攒动,排队等待的官兵不停翻看写满号码的笔记本,表情焦急又满怀期待。

  此刻,仅有的几台固定外线电话,成了深山洞库里这群年轻官兵传递思念的唯一“桥梁”。

  此刻,节日氛围让思念来得更加猛烈。电话那头,手机在一家人之间转了一圈又一圈。挨个向亲人拜了年,官兵们依旧迟迟舍不得说出那句“再见”。

  图书室布置得格外温馨,两个大大的中国结挂在摄像机正前方。一场“线上团圆”即将在这里举行。今年除夕夜,旅里用视频会议系统,为值班官兵和驻地家属搭建了一座特殊的“鹊桥”。

  张世强准备的礼物,正是要在这里送给爱人马凤娜。

  此时,百公里之外的营区,军嫂们早已坐进了会议室。“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马凤娜和大家一样,内心忍不住猜测着。

  时钟指向6点,张世强推开图书室的门。看见大屏幕里早早等候着的马凤娜,张世强忍不住伸出双臂,给了对面爱人一个隔空的拥抱。

  看见丈夫手上拿着的那片“大海”,马凤娜眼圈一下子红了起来。她站起身,冲着视频中的张世强喊:“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看海。”

  “妈,等我学会了,以后除夕我给你做这道菜”

  听说阵地组织“拼团年夜饭”活动,刘严康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母亲做的那道西红柿炒鸡蛋。他想,让战友们也尝尝自己家乡的味道。

  “妈,等我学会了,以后除夕我给你做这道菜!”没下过厨的刘严康在电话里向母亲许诺。

  2017年9月,刘严康应征入伍。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刘严康度过了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活。恶劣的环境,让这个年轻小伙对坚守有了更深的理解。退伍后,刘严康难舍内心军旅情怀,决定再次报名参军。这一次,他走进了与大山为伴的导弹阵地。

  “如果可以,我愿意在这里多守几年。”刘严康这样跟母亲说。在望不到天空的阵地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定期搬运食材补给时,到洞口看一眼夜空。

  大山寂寥无声,天空挂满繁星。朝着家乡的方向,刘严康抬头仰望,远方的星光,仿佛就是小时候看到的那几颗。

  除夕,在看不到夜空的洞库里,刘严康和战友们尽情分享着各自家乡的味道。一桌来自天南海北的年夜饭,是军人特殊的团圆。

  此刻,刘严康不知道的是,远方的母亲也将同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摆上了自家年夜饭的餐桌。

  “爸爸在这里,你也在这里”

  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拂过山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梦中的宁静。

  阵地内红灯闪烁,导弹兵特殊的新年开场,从紧急拉动开始。

  拉动结束,一级军士长程海峰没有离开,独自待在发射车驾驶室。他从贴着胸膛的口袋中取出一张照片。看着两个儿子稚嫩可爱的小脸,这个40岁出头的父亲露出了笑容。

  进洞库前,程海峰特意揣上了一张全家福。“大儿子今年8岁,小儿子2岁,都是招人疼的模样。”说起孩子,程海峰的话多了起来。

  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程海峰作为发射车驾驶员接受检阅。发射车驶过主席台那一刻,程海峰热血沸腾,自豪满满。

  当时,妻子和儿子守候在电视机旁。战车出现在画面中的每一秒,儿子都会睁大了眼睛寻找爸爸,但他却始终看不到爸爸的脸……

  走下阅兵场,程海峰给妻子拨通了视频电话。当儿子出现在画面中,程海峰从胸前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合照。“你看,爸爸在这里,你也在这里,我们都在那辆导弹车里。”看到照片,小家伙马上笑了。

  从那以后,每次外出执行任务,程海峰都会贴身带一张“全家福”。

  入伍20多年,大山的颜色,早已成为这位老兵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底色。“没有阳光,我们眼中却常有长剑腾飞时那壮美的弹道!”程海峰说,“这里离繁华很远,但离使命很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卫雨檬 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新春走军营|乐开怀!文艺轻骑兵来到山沟沟和咱一起过春节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营长马乾:砺剑云端
·推动战训深度耦合
·“云”服务 暖兵心
·研判敌情须“心细如发”
·指导员撕下了我的“包装”
·闻令而动 | 欢迎来到“刺激战场”
·雪域北疆的“播火者”(下)
·西藏军区某旅开训
·新春走军营丨雪漫长白,银线时时保畅通
·连长错怪了指导员
·让流动红旗真正“流动”起来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