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研判敌情须“心细如发”
华夏经纬网   2021-02-24 10:08:11   
字号:

 

  漫画作者:杨林保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模棱两可的作战数据无异于给自己‘埋雷’……”某团在一次对抗演练复盘检讨会上,针对敌情研判粗枝大叶现象认真反思,反复强调要精之又精、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必先悉敌情。”敌情信息是指挥员定下作战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级对作战方案计划进行推演评估的关键支撑。细节决定成败,影响战争胜负。“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对敌情掌握得及时、精细、全面,作战时定下决心才能精当,战役谋划才能精确,战术实施才能精准,胜算几率也就越大。如果掌握敌情似是而非,打起仗来雾里看花,哪来对策?又何谈打赢?

  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要求参谋人员:“各项工作必须心细如发。研究上级指示要细,研究敌情要细。”战场波谲云诡,战局瞬息万变,对敌方目标的性质、数量、位置、范围、状态等信息,能否摸清楚、把握准、分析透,决定着指挥员能否科学决策、火力打击能否一击命中。可以说,没有敌情研判的精细度,就没有一剑封喉的精准度。

  那么,研判敌情要“细”到什么程度?曾国藩曾在《冰鉴》一书中指出:“古之觇敌者,不特知贼首之性情伎俩,而并知某贼与某贼不和,某贼与伪主不协。”意思是,不仅要知道贼寇首领的性情、手段,而且还要知道某个贼与某个贼不和睦、某贼和首领不协同。然而,现实演训中,个别官兵以概略瞄准、差不多心态开展敌情研判工作,或罗列现有资料多,具体分析少;或关注静态信息多,掌握动态数据少;或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等等。如此挂一漏万,两军对垒时必然顾此失彼、左支右绌。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尤其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战争科技含量日益提升的今天,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牵动全局,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胜负。凡事从细微处着手,坚持全方位大纵深做好敌情信息数据采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以具体求精细,练就穿透战争迷雾的“火眼金睛”,方能在扑朔迷离的战场上料敌在先、占据主动。

  (作者单位:69241部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蔡爱民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指导员撕下了我的“包装”
·闻令而动 | 欢迎来到“刺激战场”
·雪域北疆的“播火者”(下)
·西藏军区某旅开训
·新春走军营丨雪漫长白,银线时时保畅通
·连长错怪了指导员
·让流动红旗真正“流动”起来
·用好荣誉激励这个“指挥棒”
·在山的这边,在海的那边,中国军人的坚守点亮山川湖海
·训练中“压力山大”?这三招让你缓解心理压力
·远隔千里,亲人的礼物给他带来了另一种团圆
·戍边英烈,不容诋毁!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