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没有飞越不了的雪山
华夏经纬网   2021-02-18 09:19:09   
字号:

  雪山巍峨,飞鸟难寻。

  2月7日上午,记者乘车来到海拔近4000米的新疆军区某陆航旅高原驻训场采访。

  停机坪上,某型武装直升机、某型运输直升机,一架架,一排排,犹如威武的士兵整齐列队,随时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出发之前,记者本想拍点“铁翼飞旋”“战鹰出击”的精彩大片。不巧,今天不是飞行训练日,我们的拍摄计划暂时搁下,此次与飞行员们的“零距离”接触,变成了一场“高原精武故事会”。

  “低云遮蔽山体、风向突然变化是我们在飞行中经常遇到的‘拦路虎’……”快人快语的某运输直升机营副营长于科伟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那一天,他受命担任长机机长,带领4架“战鹰”飞赴某地域,执行开辟机降点和接送伤病员等任务。

  编队在高山峡谷中穿行,在距目标约80公里处时,低云遮蔽山体。

  “启用备份航线。”于科伟用力一拉操纵杆,长机猛地来了一个120度的大转弯,另外几架“战鹰”紧随其后。

  编队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此刻,前方又有一大片云团横亘在他们面前……

  “没有飞越不了的雪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在请示上级同意后,他决定振翅一搏。极目天际,在前方约5公里处,云团中出现了一个亮点,于科伟判断此处云层比较薄。不一会儿,巨大的云团露出了一条缝隙。

  “机会来了!我们驾驶‘战鹰’快速从云层缝隙中穿行而过,十几秒钟后,云层又闭合了。”回忆起那一幕,于科伟说当时真有点突出重围的感觉。

  知天知地,乃有胜算。优秀的飞行员,都会在平时的训练中,熟记地形地貌特征,山有多高,河谷有多宽,哪些山很相似,哪些峡谷不利于飞行;识别天象变化,掌握应对方法……

  该旅旅长粟祥告诉记者,此次高原驻训,他们着眼提升部队全域作战能力,充分利用驻训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多变天候,锤炼飞行员过硬心理素质和打仗本领,挖掘武器装备的极限性能,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不久前,该旅某型武装直升机,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原突破了理论上的最大起飞重量;在高原陌生地域开辟了10余条新航线……某攻击直升机营副营长张月平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珍贵。

  宝剑锋从磨砺出。高原氧气稀薄,气候寒冷。训练中,为了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练就杀敌硬功,飞行员往往自我加压,不开加温环控系统,节省发动机功率。

  “没有数据,我们就‘飞’出数据!”一次,张月平驾驶的“战鹰”突发险情,机身开始剧烈颤抖。危急时刻,他沉着应对,精准操控,最终让战机顺利降落。

  为了挖掘装备极限性能,他们就是凭着这种勇于挑战极限、敢于战场拼命的精神,打破了许多“不可能”。不到一年时间,不论是“战鹰”的飞行高度,还是载重量,他们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纪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三红 闫 延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帮单位建设一个温暖“新家”
·让官兵感受一种别样团圆
·给战友拍摄一套“军营写真”
·坚守战位就是军人的使命
·军营年味分外浓:百款福字迎新春
·新兵下连,翻开军旅生活新篇章
·大国长剑守护静好岁月
·擦亮“后进兵”身上的闪光点
·一篇新闻稿留住多名技术骨干
·第74集团军某旅技术维护室工程师吴建军
·战略支援部队在深山打造训练场,3个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新兵下连,“六大”初体验!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