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上热搜的空降兵某营营长周立文:晒出的水泡是我的抗洪“勋章”
华夏经纬网   2020-08-27 16:11:54   
字号:

上热搜的空降兵某营营长周立文:晒出的水泡是我的抗洪“勋章”

■蒋龙 熊浩 禹云飞

7月14日,空降兵某旅防汛分队在洪狮大堤组织围堰作业。图为周立文带着官兵在训练间隙展示水泡“勋章”。

一张特写照片,让周立文登上热搜。

身处大堤之上、泥泞之中,微微抬起的胳膊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水泡……谈及那张让他在网上走红的特写照片,空降兵某营营长周立文笑了笑:“对一名军人来说,这点皮肉伤不算啥。”

“拿枪能打仗,拿锹能抗洪。” 7月9日,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周立文带着400余名官兵凌晨两点出发,赶赴洪湖地区紧急支援防汛抗洪。对他来说,不同的战场,军人有着相同责任和使命。

7月11日,空降兵某旅防汛分队在洪湖市三八湖堤构筑子堤,排除险情,他们利用抗洪间隙时间,组织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图为周立文领读誓词。

1

千丈堤,以蝼蚁之穴溃。现场情况远比大家想象中更加严峻。

7月18日和19日,防汛遭遇了“抢险时速”。

预报的暴雨大风天气如约而至,部队紧急开拔,在洪狮大堤跨昼夜值守。

暴雨连绵,连续半个多月的水位超警,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使得防汛形势更为严峻。

到达堤坝附近后,周立文立即叫来党员突击队,揣起手电,拎上竹竿,直奔大堤。

“按照当地防指安排,当晚任务是就近值守,原本不需上大堤。”回忆起当晚情形,连长姚奎说。

起初,大家对营长的决定有些疑惑:任务已经明确,又机动了近2小时,此时不是应该抓紧时间养精蓄锐吗?

然而,上堤之后,眼前的景象让大家瞬间清醒:大堤内坡面,用于防浪的丰茂水草已经被洪水掀到上斜坡,电线杆一般粗的防浪靶,有些也被洪浪冲散。强劲的浪花正不断舔噬堤顶的泥土,形成浑浊的泥水,向大堤外坡面流淌。

“必须进行地毯式巡查,不放过任何角落。”

上大堤的路只有一条且宽不足3米,他一遍遍验证官兵上堤、下堤需要的时间。

19日上午9点,指挥部通报一处30米内脱坡。

现场,堤坡受到水渗透,发生散浸,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内坡整块向下滑动,一旦形成溃口,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马集合党员突击队,将人员编组,划分好任务和区域,投入紧张的抢险作业。

大堤上,队员们铁锹翻飞。散浸地段,大家结成小组,挖滤水沟,风浪袭堤,就抢筑子堤,并用彩条布和枕耙来减小对堤身的冲击力。

连续作战,抢的是时间,拼的是意志。一上午,泥水、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突击队员们在风浪面前用身体筑起一道道堤坝。

7月13日,空降兵某旅防汛分队在洪湖市三八湖堤构筑子堤。图为周立文在一线指挥。

2

算起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和洪水“过招”,周立文也是抗洪战场上的“老兵”了。

四年前,他还在荣誉连队当连长,受命带着连队60余名官兵前往湖北应城执行抢险任务。

“危险、紧张,又兴奋。”提及那年抗洪,周立文眼神坚定。

当时,应城汉北河河水漫溢,水位持续上涨,沿河居民房屋受灾比较严重。夜里,接到营里命令,周立文带着连队4名参加过抗洪的老党员,组成党员先锋队,乘冲锋舟搜救、转移被困群众。

一栋两层居民楼被洪水围困,受困老人行动不便,在二楼窗口呼喊求救。

暗夜,面对未知的洪流,周立文不禁有些发怵。还没等回过神来,4名老班长缠上救援绳、叼着手电筒,一跃而下。

齐腰深的洪水中,双脚陷入淤泥,每挪动一步都十分费力,他们手挽手搭人墙,慢慢将老人接出,安置在冲锋舟上。

那一刻,周立文感觉老班长胳膊上的党员袖标无比鲜艳,“抗洪战场上,党员就是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关键。”第一次作为连队主官执行重大任务,这是周立文总结出的“金点子”,他带到了这次抗洪战场上。

7月初,湖北地区暴雨不断。

洪湖作为湖北省内最大湖泊,防汛形势逐渐严峻。周立文所在的空降兵某旅听令进行抗洪抢险行动准备。

“有任务,请让我们先上!”周立文主动请缨,申请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去抗洪就是去打仗,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今年5月,周立文所在营尝过了几次临机拉动演练的苦头,他深谙:任务随时到来,只有过细准备,才能万无一失。

作为营党委副书记,周立文找到书记朱龙飞商量,成立抗洪抢险行动党员突击队,并担任突击队长。

他带着队员们“恶补”防汛知识技能,研究推演预案。

“处理管涌应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午夜1点,周立文还在带着次日抢险流程示范的队员们进行逐环节推演。

果不其然,7月9日深夜,值班室接到洪湖地区防汛出动命令,周立文紧急带领全营完成驰援洪湖的拉动集结,仅用不到2个小时!

7月14日,空降兵某旅防汛分队在洪狮大堤组织围堰作业。图为周立文组织官兵向漫堤险段运送沙袋。

3

在官兵眼里,周立文就像一根“钢桩”,牢牢钉在大堤上,更钉在他们的心里。

7月14日,洪狮大堤上保证水位堤段达18.3公里,是当时洪湖抗洪抢险的最重要阵地之一。

一侧是逼近堤顶的汹涌湖水,另一侧是2万亩良田、鱼池和6500多名群众家园,堤内外水位差接近3米,高强度的水压导致堤坝出现大堤内脱坡、渗水洞以及散浸等问题。

上午10时许,气温已直逼35℃,地面潮湿,水汽蒸腾,救灾现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洪水急,任务重,热浪猛。

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考验着每一位救援官兵。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尽管十分疲惫,但周立文清楚,在任务面前,自己绝不能后退半步。

“95”后战士庄臣双臂和脖子被紫外线严重灼伤,出现了大面积红肿与水泡,痛痒难忍,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消毒上药,又投入作业。

“营长年龄比我们大、胳膊上水泡比我们多,他都没休息,我们也不能休息。”庄臣龇着牙,一手扶着肩上的沙袋,一手指了指周立文胳膊上密密麻麻豆大的水泡。

“当兵受一些皮肉之苦,再正常不过。” 胳膊晒伤长满水泡的照片被传到网上,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心疼”,周立文却觉得不算什么,他说,这是他的抗洪“勋章”。

经过一天奋战,官兵们在洪湖湖畔筑起拦水大坝。

“跟着营长出任务,再危险,心里也很踏实。”谈起周营长,战士杨伟杰眼神里满是崇拜。

68年前,这支部队在上甘岭坚守缺水断粮的坑道43天,与敌人殊死搏斗。

68年后,年轻的官兵咬牙坚持着这场与洪水的较量,再一次将“上甘岭英雄部队”的战旗插在了抗洪大堤上。

没有谁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抗洪抢险一线,许许多多个“周立文”,牢牢钉在大堤最险处,用血肉之躯在肆虐的洪水中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迷彩大堤”。

望着大堤上高高飘扬的“上甘岭英雄部队”战旗,他目光坚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他们在,战旗就屹立不倒!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蒋龙 熊浩 禹云飞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老人为抗洪战士擦汗的照片“走红”网络,背后的故事来了
·转岗在即,他依然递交请战书带领全营出征抗洪
·在党旗指引下——第71集团军某旅工兵连党员突击队抗洪记事
·抗洪一线,满身泥巴的兵
·人在堤在 向险冲锋
·陆军某舟桥旅重舟一营:“抗洪智能团”是怎样炼成的
·第77集团军某旅救援机组转运受灾群众见闻:再闯“水上孤岛”
·洪水肆虐,向险逆行,人民子弟兵倾力守护
·从洪水里的生死营救到成功转出ICU 95后排长冒小驰的“重生”来之不易
·军人的誓言,永远不变!
·迷彩摆渡人——四川省抗洪救灾一线见闻
·“我是党员让我上!”这位“硬核”班长洪流中托举生的希望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