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沉醉在痴迷的事业里
华夏经纬网   2018-10-10 14:23:28   
字号: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新增挂像英模林俊德扎根戈壁大漠50多年,为锻造大国重器立下赫赫功劳。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守住专注孤寂,迎来厚重芬芳,人生的真谛往往便是于无声处响惊雷。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他,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林俊德像马兰花一样,一辈子扎根荒漠,沉醉在他一生痴迷的事业里。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唯有执着和坚守。正如习主席所倡导的那样,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国际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自己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也曾讲,他这辈子主要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个人的能力和生命固然有限,但忠于神圣使命就能释放无限能量,融入伟大事业就能实现最大价值。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林俊德工作的罗布泊,被许多人称作“死亡之海”,核试验亦是风险巨大。然而,林俊德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和旺盛的热情,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奈何不了他;爆炸的危险、辐射的侵袭,动摇不了他。他和战友们坚信:苦地方,险地方,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矣晓沅,6岁时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身体的残缺,并没有让矣晓沅精神颓废,他扶轮前行、刻苦钻研,获得特等奖学金。矣晓沅说:“即使再难,星星点点的火光也将驱散黑暗!”奋斗的人生最有范儿,不经漫长艰苦的跋涉,永远抵达不了光辉的顶峰。

“有计安家国,无心许禄田”。林俊德把名节看得比命还重,把名利看得比纸还薄,主持完成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但在报奖排名时,总是将自己往后放。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干工作时可以叫上我,其他的就不用再考虑我了。”心不动于虚名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晕,手不染于厚利之惑,便是成功的做人做事之道。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受到数十位国家元首接见,但始终视名利如浮云,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农民科学家本色,每天下地与水稻为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慕虚名,才能专注实事;敢于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一场艰苦寂寞的长跑,唯有默默无闻的坚持,方可成就壮美的事业;唯有孜孜不倦的跋涉,才能留下闪光的足迹。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该像林俊德那样,保持质朴的本色、超然的心态,不为奢华所惑、不为浮躁所扰,始终沉醉在自己痴迷的事业里,聚精会神谋打赢,孜孜不倦强本领,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的军旅人生华丽篇章。

(作者单位:湖北省安陆市人武部)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同时测试三种模型 中国神秘武器即将横空出世?
·于新:十年操作零失误 驾驶无人机逐梦天空
·百岁老人刘杰的核工业情结
·中国军工大省山西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
·追寻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群体的生命印记
·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掠影
·中国最早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为科研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担当科技强军重任
·以智慧汗水监造“国之重器”
·追忆“东方巨响”的壮阔历史 “两弹一星”之旅现精神
·雷霆万钧的野战火箭研发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