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追忆“东方巨响”的壮阔历史 “两弹一星”之旅现精神
华夏经纬网   2018-09-14 08:41:27   
字号:

 中新网杭州9月13日电(童笑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部地区罗布泊的上空,一朵绚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消息如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撼了世界,也拉开了中国发展“两弹一星”事业的序幕。

  在中国第一个发射实验基地——酒泉东风卫星发射基地成立60周年之际,“东风行杭州代表团”和很多参加发射工作的老同志也重回当年为之付出青春的故土。

“东风行杭州代表团”到达东风航天城。主办方提供
“东风行杭州代表团”到达东风航天城。主办方提供

  9月13日,该团团长、浙江安贤园集团(下称“安贤园”)董事长施华在浙江杭州谈及活动初衷时表示,“他们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事业,虽然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但‘两弹一星’精神不能忘。”

  据悉,“东风行杭州代表团”走进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重走两弹一星路 追忆两弹一星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于2018年3月在浙江启动,希冀在历史的印记中,捕捉“两弹一星”人的光彩,重现“两弹一星”精神的力量。

  重回酒泉 在历史印记中感知过去

  从杭州出发,经过近六个小时的飞行和转机,再搭乘近5个小时的长途大巴,穿越荒漠和种植着梭梭树的戈壁后,“东风行杭州代表团”终于抵达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据悉,该发射中心组是中国组建最早的综合性导弹、卫星发射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和想象中的大漠孤烟不同,基地内,笔直的水泥路两旁,是成排的绿树,在绿树的尽头,是一幢幢拔地而起、崭新的建筑。很难想象,6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有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景象。

参观4号发射塔。主办方提供
参观4号发射塔。主办方提供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戈壁滩环境确实恶劣,但大家都抱着‘生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信念,并没有人退缩。”时隔多年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曾在发射团工作过的老同志感慨万千。

  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高入云霄的发射塔架迎风矗立。在地下试验指挥控制室,依旧摆放着的设备和每一寸墙上散发的气味,仿佛都在讲述着这个狭小空间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

  在基地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随行人员参观了东方红卫星发射场、航天飞船的垂直测试厂房和发射工位,感受着火箭飞速离开地面,空气被撕裂时大地在脚下的震颤。

参观问天阁。主办方提供
参观问天阁。主办方提供

  “虽然我不是‘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但‘两弹一星’的成就一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当我来到现场,就能感受当时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代表团成员李钢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成功,中、美、俄、英、法五个核国家中,中国用时最短,开展核试验最少,这些成就,与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科技工作者和一线指战员密不可分。

  追忆过往 丹心坚恒藏“中国风骨”

  铸造重器关键在人。如其所言,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每一次技术创新、每一个科技成就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作为该基地原发射团参谋长,王秉刚直言,自己也曾有过一段叫苦喊累的时光。“尤其在零下20多度的冬天只能用冷水洗脚的时候,真的是受不住。但一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心里却火热热的。”

  从基地地面设备营的一员到地面设备中队技师再到发射团参谋长,王秉刚笑称,自己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就是在基地度过的。

  除了艰苦,基地工作人员的任务还具有极强的保密性,“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的命令常伴其身。“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为了‘两弹一星’事业,大家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王秉刚说。

  此外,“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也成为大家的普遍心理。王秉刚说:“在基地建成之初,我就被分配了过去。周围是延绵几百里的沙漠,杳无人烟,跟家人一年也难得有几次见面。但所有人都奋战在各自的岗位,期待见证导弹发射成功的那一刻。”

  正是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60年来,这群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塑造着民族的脊梁,将核导弹腾飞、东方红卫星升空和神舟飞船起航变成了现实。

  施华说:“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奉献,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维度里,更不应该忘掉这一代人。”

  立足当下 多措并举传递“两弹一星”精神

  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建成为世界闻名的东风航天城,共有145颗卫星、11艘飞船和两个空间实验室在此成功发射。在中国建设核弹研究试验基地60周年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4周年之际,“两弹一星”精神如何传承?

  李钢认为,“两弹一星”精神应该大力弘扬,社会更应该有所担当。

  “我们曾举办过多次座谈会,邀请‘两弹一星’工作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在他看来,每一次宣讲都是灵魂的洗礼,道德的升华。作为倾听者,在被他们感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而在此次活动中,安贤园与当年参加发射任务的老同志一起,举行了纪念基地成立60周年的联谊会,收获了不同的感动。

  “这一次我哭了,因为想到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舍家为国,如今却是白发苍苍,依然无怨无悔时,我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和他们一起泪洒会场。”谈及座谈会情形,本次活动副团长、杭州钱镠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刚感同身受。

  他说,这不仅是一次“重走之旅”,更是一次个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密切配合的教育活动。

  终年不断的大漠长风,扑打着河边的胡杨林,激荡着隽永的“两弹一星”精神。

  施华说,目前在安贤园也设计建造了“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该园以参加“两弹一星”建设的浙江奉献者为纪念主体,由主题纪念园、功勋艺术园、生态纪念墓园三大部分组成。

  据他介绍,接下来,该团队将选派人员前往全国各地,采访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及其家属,汇编成书,向社会发布,让他们的故事不仅闪耀在基地,也传播到全国。(完)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雷霆万钧的野战火箭研发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
·港媒:中国解决发动机难题 到2025年造200架歼20
·“两弹元勋”邓稼先铜像安放仪式在四川绵阳举行
·航空炸弹“轰炸式”灭火很有效
·诚信是军工人品质的基石
·中国首个高超音速飞行器有多厉害?
·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芯片组发布
·中船重工3勇士为挽救重点试验平台捐躯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与地方单位联合攻关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武玉平
·军科研究员吴飚以实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创新攻关
·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机器人团队紧追机械臂智能控制前沿纪实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