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雷霆万钧的野战火箭研发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
华夏经纬网   2018-09-10 10:43:37   
字号:

铸剑

■陈海强 解放军报

初夏,天还没完全亮起来,一辆出租车就停在京城北郊某研究所营区门口。韩珺礼下车后直奔办公楼而去。十几个小时前,他在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的颁奖典礼现场,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但他并不喜欢热闹,更不习惯待在聚光灯下。

回到办公室,韩珺礼从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荣誉证书,塞进了桌旁的大箱子里。谁也想不到这个普普通通的箱子里装的全是获奖证书,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还有厚厚的一摞一等功、二等功证书……韩珺礼的目光并没有在证书上更多的停留,而是第一时间打开对面墙壁前的投影装置,将文稿投到大屏幕上,逐字逐句地修改起来。两年前,韩珺礼因劳累患上眼疾,在电脑上看东西很吃力,索性就在办公室安装了一台投影设备。从此,韩珺礼坐在投影仪前的时间就一天比一天长了。

一阵疲倦袭来,韩珺礼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伸手到抽屉里摸索香烟,结果摸到一个老相册。他心中一动,拿出来翻开,一张泛黄的照片映入眼帘,是一个年轻的军人正在烈士陵园里祭奠战友。端详着照片中那个熟悉的身影,那段炮火连天的青春岁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韩珺礼大学毕业分配到昆明没多久,就被一纸命令调往前线。在战场上,韩珺礼亲眼目睹了战友的壮烈牺牲,对于军人这个职业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和理解。有一天,韩珺礼和战友们收到一批缴获的敌军弹药,但却无人能够辨识其类别和用途,是直接销毁还是留下来再做鉴别?反复思考之后,韩珺礼决定将这批弹药寻找安全地点挖个坑先埋起来。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些废旧弹药是外军在侵略战争中遗留的尚未爆炸的生化武器,这时人人都被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当初贸然销毁,势必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类似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韩珺礼开始了对战争、和平以及生命价值的更多思考。从战场归来后,他萌发了献身装备科研事业的宏愿,凭着一股子拼劲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一口气拿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然后来到驻京某研究所,从此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型野战火箭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中。

出差途中,韩珺礼将一根耳机线递给我,耳机里传来熟悉的旋律:“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将士们高唱着这首《喀秋莎》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战争期间,苏军首次将滑轨式火箭炮用于实战,一时间令德军闻“炮”丧胆。而这款火箭炮就是以“喀秋莎”命名的。从诞生之日起,“喀秋莎”火箭炮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和韩珺礼一同出差,他最喜欢纵谈野战火箭的前世今生,好像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就是他手头正在忙的事。韩珺礼研究了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发现野战火箭作为炮兵远程精确打击和火力突击的骨干装备,在我国陆军远程压制火力体系内占有特殊地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将其打造成陆战决胜的利剑。

待到韩珺礼参与野战火箭研发论证工作时,国内已走过引进和仿制阶段,正在探索自主研发。有一次,韩珺礼在某型野战火箭炮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焊缝,这个毫无用处的焊缝竟然在同类火箭炮上都保留着。韩珺礼带着疑问走访部分厂家的技术人员,结果谁也说不清这个焊缝究竟为何存在。最终,他和几位专家深入研究后,才搞明白这道焊缝是早年的技术特征,如今这个焊缝已无存在的必要,但是设计图纸上没有予以改进,因而在生产中沿用下来。当时,科研团队曾考虑直接引进外军先进技术,减少研发周期,实现弯道超车。在与外军科研专家交流时也得到过相关承诺,但最终却再无下文。韩珺礼也明白,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任何军事大国都不会将尖端技术拱手送人。究竟路在何方?韩珺礼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野战火箭。

在某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的研发过程中,刚开始做试验就在命中率偏低的问题上碰壁了。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韩珺礼带领科研团队成员展开了半年的艰苦攻关,最终取得重大突破。戈壁滩上,随着一阵激动人心的读秒指令:“5、4、3、2、1,发射!”一枚枚火箭弹呼啸着飞向落弹区的坦克集群目标。这是韩珺礼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在组织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试验,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例攻击真实坦克集群目标的野战火箭毁伤试验。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充分展示了对真实集群装甲目标的强大毁伤效能,被击毁的一辆辆坦克叙说着野战火箭事业的新发展。庆功会上,众人欢呼雀跃时,韩珺礼却默默坐在角落里泪流满面。

面对阶段性的成功,一个新的设想在韩珺礼内心诞生了——新型智能化灵巧弹药必须向更多武器平台拓展。试验期间,韩珺礼带领科研团队的同志们每天凌晨起床出发,在戈壁滩上乘车颠簸数百公里来到试验场区。进入实弹射击阶段,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大家每天忍饥挨渴、风吹日晒,嘴唇裂了、嗓子哑了、眼睛肿了,但没有人叫苦叫累。从试验场回来,韩珺礼顾不上休息,带领科研团队连续奋战十多天,整理出10余万字的汇报材料。

在祖国版图的西南部,横亘着连绵起伏的褐色山脉。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西南高原许多边境地段都属于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恶劣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使得高原国土防卫困难重重。

当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西南高原时,韩珺礼拿出一幅亲手绘制的野战火箭高原配属地理图,图上不仅标注了兵力部署情况,而且标注了高原地区野战火箭的射程、精度、覆盖区域、用弹量等精确数据,见者无不惊呼:原来韩珺礼早就做好了准备!

韩珺礼究竟是怎样变戏法一样拿出这份图纸的呢?原来,早在多年前,韩珺礼在赴高原开展野战火箭适应性试验期间,就深入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科研团队就相关问题展开对策研究。他反复思考过西南高原因为突发事件失去控制,需要军事手段介入的复杂情况。对西南高原野战火箭的部署和使用,韩珺礼胸有成竹: “高原山地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6%,野战火箭能够有效解决通道作战中后勤、机动等问题。不用跋山涉水,不用庞大后勤,野战火箭就能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创数百平方公里之内的任何入侵势力。”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对战争做了这样的定义:“战争就是以暴力制服暴力。”韩珺礼举了一个例子,两个人打架,谁的胳膊长、拳头硬、打得准,谁就能占据优势。在西南高原,野战火箭可以继续增加射程、提高精度、增大威力,从而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又狠又准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韩珺礼的底气,也来自于这些年从未间断过的野战火箭高原科研试验。在昆仑山等高寒高海拔地域,留下了韩珺礼和野战火箭科研团队成员们披星戴月的背影、跋山涉水的足迹。他们总结了野战火箭运用的经验和办法,确保了利剑一旦出鞘,便能威震高原。

韩珺礼自认为自己算不上“聪明人”,总是以最笨的方式做最实在的事情。翻译《弹道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将一本砖头般厚重的图书送给我时,我才知道韩珺礼竟然不声不响地翻译了这么一部弹道学巨著。翻开版权页瞅一眼,全书57.2万字!翻译这种艰涩深奥的大部头作品,韩珺礼竟然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当我问他翻译这部作品用了多长时间?韩珺礼举起4根手指晃动着。

韩珺礼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书中丰富的内容、广博的知识所吸引,书中的一系列新颖理论和算法,是我国弹道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韩珺礼觉得将这部专著翻译到国内出版,对于野战火箭学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很有价值和意义。但对于从未翻译过学术专著的韩珺礼来说,这可是一项艰巨任务。他只能利用周末、节假日和边边角角的休息时间进行翻译。有时为了准确阐述一个词,前前后后就要花费很大精力。比如书中涉及一个化学反应的装置,直接翻译成燃烧瓶感觉不妥,词典上也查不到详细词义。韩珺礼为此请教了很多人,甚至专程到北京大学拜访一位老师。最终,才将这个词翻译成“反应釜”。前后4年,他呕心沥血,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字一句地推敲出来。最终,这部译著在国内出版后,迅速引起业界关注。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高技术战争离不开经济支撑,武器装备的效费比问题必须要考虑。近年来,韩珺礼总是在算这笔账,假如战争真正打响,究竟该如何面对高技术战争的惊人消耗。一位专家的回答直言不讳:“问题好解决,因为我们有一大批韩珺礼式的科研专家。”

每当韩珺礼的身影出现在戈壁滩深处的试验靶场,总会传来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这两年,韩珺礼负责的低成本远程制导火箭弹总体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得到全面验证,通过弹道精确控制实现远程精确点打击,大幅提升了对目标的精确毁伤能力,优化了野战火箭作战使用的效费比。而在箱式火箭研发过程中,韩珺礼带领科研团队摘得发明专利23项,引来业界一片惊呼。在成功突破野战火箭一系列关键技术后,我国野战火箭总体性能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港媒:中国解决发动机难题 到2025年造200架歼20
·“两弹元勋”邓稼先铜像安放仪式在四川绵阳举行
·航空炸弹“轰炸式”灭火很有效
·诚信是军工人品质的基石
·中国首个高超音速飞行器有多厉害?
·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芯片组发布
·中船重工3勇士为挽救重点试验平台捐躯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与地方单位联合攻关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武玉平
·军科研究员吴飚以实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创新攻关
·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机器人团队紧追机械臂智能控制前沿纪实
·专家聊装备:3D打印枪,以假乱真或会伤人伤己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