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武玉平
华夏经纬网   2018-08-24 13:25:26   
字号:

“一心做好一件事,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

在一机集团,曾经与武玉平共事的员工要么走上领导岗位,要么交流到外单位任职。在生产一线超过35年的基层技术员,武玉平是唯一一个。

武玉平曾面临过选择。进入公司第5年,武玉平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厂里告知他可以调到机关工作。回到家中,武玉平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武玉平对领导说:“我只想一心做好一件事,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

另一次选择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沿海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不少同事纷纷跳槽,工资待遇翻倍。有跳槽同事来挖武玉平:“老武啊,你在厂里干了10多年还没混个职位,不如跟我走,工作都给你安排妥了,就等你一句话。”

武玉平不为所动,他心里有一本账。上学的时候,学校免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还给他发助学金。现如今,军工企业缺少技术人才,作为一名军工人,岂能忘本?

清华大学育章中教授来厂的一次授课,让武玉平终生难忘。作为当时铸造行业的“泰斗”,育教授让武玉平有机会了解到铸造业最前沿技术。

“把工作做到极致,把品质做到最好。”育教授的这句话,武玉平一直记在心里。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育教授一样,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抱着这种信念,武玉平决心要在铸造行业闯出点名堂来。

武玉平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连续3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机集团创建首批14个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武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武玉平说:“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过多少泥泞之路,经历多少坎坷只有自己知道。”

5年前的那次经历,曾深深刺激武玉平。作为铸造协会理事单位,武玉平认为分公司在国内有些实力,但在高端产品加工上,客户却选择了其他中外合资企业。

武玉平心里五味杂陈:“要取得客户的信任,必须技术上赶超。公司高端产品的质量在同行中不占优势,自然就失去了市场。”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武玉平决心要擦亮公司这块“金字招牌”。

技术突破谈何容易?那段时间,武玉平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型砂工艺研发上。他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成功摸索出新的工艺,使高端铸件试制成功。

工艺问题解决了,如何赢得客户信任?

“有实力就有底气。”武玉平提出,先生产出一批铸件免费给客户试用,让市场检验效果。

在产品价格和质量优势面前,一家军工企业签下订单,之前失去的订单又重新“飞”回来了。

“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来必然会受制于人”

从跟跑到领跑距离有多远?武玉平用36年的时间来作答。

武玉平进入铸造行业之初,厂里只有7种型砂工艺。如今,公司已经研发出20多种工艺,不少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0多年来,武玉平从当年的一名普通型砂实验员,成长为国内铸造行业专家。用他的话说,以前是跟随者,别人怎么规范,他们就怎么去做。而现在,行业内不少标准他都会参与起草制定。

武玉平的名气越来越大。长年累月忙于工作,武玉平对家人有一种深深的亏欠。

儿子上高中前,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岳母帮着带孩子。直到儿子上了高中,妻子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家人才总算团了圆。

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口中的“加班”往往是一个通宵,参加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旅游,是一种奢望。家庭缺位无形中疏远了父子间的距离,儿子只知道父亲是厂里的一名技术员,对父亲的工作却知之甚少。

有一天,儿子实在忍不住:“爸,你工资也不高,天天那么拼命到底图个啥?”

武玉平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人生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用心做好一件事,你才能体会它的意义所在。”

武玉平通宵加班的事,妻子也没少闹过情绪,她心疼丈夫的身体。后来,妻子拗不过他,埋怨逐渐变成了默默支持。

同事滕虹记忆深刻,在某型履带板试制过程中,有近半年的时间,武玉平白班连着夜班,吃住在厂里,专心“琢磨”符合要求的型砂配比参数,最终研制出的产品。

高锰钢履带板是分公司的核心产品。投产4年来,合格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厂里决定从国外引进技术,这意味公司没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武玉平不甘心:“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来必然会受制于人。”

“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武玉平开始了艰难的摸索和试验。晚上,他办公室的灯总比其他楼层亮得更长。时间久了,同事们送给他一个称号——“值班楼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万次的实验论证后,武玉平最终攻克这项重大技术难题,产品合格率迅速提升。

2016年,武玉平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称号,并入选中国铸造专家。

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2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军科研究员吴飚以实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创新攻关
·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机器人团队紧追机械臂智能控制前沿纪实
·专家聊装备:3D打印枪,以假乱真或会伤人伤己
·碳纤维:撑起大国重器的“小材料”
·军工“草根”创客,如何激活一池春水
·各地惠军工程积极开拓社会化拥军“创新之路”
·陈和生:打造国之重器 71岁奋斗不止
·韩珺礼:一位野战火箭专家的和平大爱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信息领域探路人
·央视曝光新型坦克穿甲弹 外形首创威力翻倍
·中国为何建设超级计算机?未来战争没它不行!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甘做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