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信息领域探路人
华夏经纬网   2018-08-15 13:43:42   
字号:

■万东明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何有些技术可以创造巨大价值,有些却只是‘昙花一现’?”面对记者的提问,一身戎装的汪成为院士的回答简明扼要:“技术发展再快,也要遵循规律。”

早在进入计算机领域那天起,汪成为就有一个习惯:每当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新名词或一项新技术出现,他都会做下标记,并记录它们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条条轨迹已长成一棵“信息技术发展树”。

汪院士于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国家“97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1986年,我国启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而智能计算机是当时的热点之一。在“863计划”推出前夕,国际科技界都对日本计算机领域的“第五代机计划”持乐观态度。

“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学者都支持研发‘第五代机’,我们要是顺着这个思路,风险会很小。”然而,时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的汪成为和同事们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考。

汪成为在收集和分析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科技资料基础上发现,日本的“第五代机”虽然思维理念超前,但与当时世界各国的现实需求并不搭配。通过与老一辈科学家和团队同事反复讨论分析,汪成为与专家组最终认为:日本的“第五代机计划”不适合中国国情。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年这一判断使中国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1997年12月,在总结智能计算机过去10多年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汪院士在“863计划”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虚拟计算机环境是未来的服务端”和“基于网络的普适化算通机是未来的客户端”的预判。

2004年,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汪院士又对21世纪初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作出预判,他提出,网络技术将发展为协同计算;多媒体技术将发展为虚拟现实;面向对象技术将发展为面向智能体技术;嵌入技术将发展为普适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21世纪初,有望实现一个智能化的人机和谐环境。

10多年后,基于虚拟计算、异构网络、人工智能理念所研发的智能物流、智能管家、智能汽车等应用正逐步实现。

“搞科研,必须时时刻刻把国家装在心里。”作为“863计划”“973计划”信息领域的成员,汪院士始终提倡“在限制条件下求出最优解”的思路,对一些可上可不上的项目,坚决不上。

“我是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认识、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体会到,信息技术领域的角逐不会止步,它是科技实力的比拼,更是志气胆识的角逐,永远需要我们敢于迎着风浪前行。”这位85岁高龄的科技先锋,从没停止对信息领域的探索。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央视曝光新型坦克穿甲弹 外形首创威力翻倍
·中国为何建设超级计算机?未来战争没它不行!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甘做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外媒关注中国成功试飞高超音速飞行器
·李屹东:“翼龙”绝杀千里之外 他却这样谈创新
·温刚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 尹家绪不再担任
·“中国军工神器”隐居昆山小公园
·韩珺礼: “培育”又准又狠的火箭弹
·军工厂战车驰援灾区
·侦察、海战还核威慑?中国无人潜艇未来“不得了”
·中国无人潜艇2020年成军?媒体称将挑战西方优势
·传统军工大省的破茧之路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