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陆
央视曝光新型坦克穿甲弹 外形首创威力翻倍
华夏经纬网   2018-08-14 09:05:25   
字号:

    在央视1套8月12日播出的《加油!向未来》节目中,有一道题要求从“半球形”、“截锥形”与“尖头形”中选出一种不适合用于穿甲弹弹头的外形设计。很多军迷的答案都是从前两个中二选一,答案却是“尖头形”。但目前几乎全部现役穿甲弹的弹头外形都是“尖头形”,题目是不是出错了?但从随后的专家讲解来看,事情似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传统的尖头形穿甲弹因跳弹未能击穿装甲,装甲上这种长长的伤口很常见。(资料图)

    为了验证这道题,这期节目专门将外景地选在了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试验场,用1辆装备105mm坦克炮的59式坦克,对100多米外的1块230mm厚的大角度倾斜钢装甲进行了射击。最终“半球形”与“截锥形”弹头的穿甲弹都很顺利的击穿了钢装甲,但“尖头形”穿甲弹却在钢装甲表面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后,因为跳弹未能击穿装甲。对于场上的竞猜者而言,这只是一个结果,但对于各国装甲兵而言,这其中却包含这一个尴尬的后果。

    这块装甲靶版的倾斜角度接近45度,厚度约为230mm。向靶版开炮的59式坦克车体前装甲倾斜角约为55度,厚度为120mm,炮塔前装甲厚度为 220mm,结合炮塔的半卵型设计,倾角大致相当于60度。考虑到59式炮塔采用铸造技术,防御性能相比轧制均质钢装甲约低10%,所以本次试射采用的装甲靶板的防御等级要明显超过59式坦克的主装甲。但本次试射的距离仅有100多米,采用的还是尾翼稳定托脱壳穿甲弹,却仍未能击穿装甲靶板。

中国的VT5型坦克105mm坦克炮几乎已达到了同口径火炮穿甲威力的极限。(资料图)

    这是实际上是个相当尴尬的结果,要知道在2017年“装甲与反装甲日”中对VT5型坦克105mm炮的讲解中,主持人称该炮具备在2000m距离上击穿 700mm厚钢装甲的能力,即使面对倾斜装甲,2000m距离上对45度倾斜装甲的穿甲能力也不应低于300mm。相比之下,同口径穿甲弹在100多米的距离上,居然无法打穿230mm厚的装甲确实显得匪夷所思。VT5的数据应该是真实的,那现场的情况又怎么解释呢?最后专家的讲解似乎给出了答案。

中国的穿甲弹技术从引进到现在,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增加了接近一倍。(资料图)

    在公布题目答案后,场外采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王泽山表示,中国的穿甲弹技术从引进到现在,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增加了接近一倍,而且从材料、设计结构理念的创新,包括发射部分相关的(技术),和国外相比都处在前沿位置。面对倾斜装甲跳弹这个传统问题,美欧走了加粗、加重弹丸的方式,中国似乎选择在穿甲但的“结构理念”方面进行创新,直接成果或许就是那两款“半球形”与“截锥形”弹头的穿甲弹。

美国在穿甲弹领域比较倾向于“大力出奇迹”与弹丸新材料。(资料图)

    尽管自英国发明“乔巴姆”复合装甲后,世界主流主战坦克都将复合装甲作为坦克的主装甲,但倾斜装甲技术却并未从坦克上消失。因此面对倾斜+复合的坦克主装甲,美国现役的M829系列穿甲弹,除了不断增加杆体与弹托长度,还将穿甲弹的弹头形状由锐尖形改为钝尖形,最重要的是将杆体直径由此前的28mm增加至 39mm,杆体质量增加了30%。美国期望以更大的弹头重量与更新的弹头外形,对类似99A这类新型主战坦克的主装甲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中国似乎并非将全部精力放在增加穿甲弹弹丸的长度与质量上,反而更加专注于穿甲弹弹丸新外形的设计。要知道获得一款不易发生跳弹的弹丸外形并不难,但这款外形还需要同时兼顾弹丸在高速飞行时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能相比传统尖头外形过分增加空气阻力。如果题目中的“半球形”与“截锥形”弹头穿甲弹已经投入现役,那么这两者必将是兼顾了穿甲威力与空气动力的全新穿甲弹外形,从目前世界穿甲弹发展来看,它们都是中国首创。

    相比美国在坦克穿甲弹领域信奉“大力出奇迹”与新材料(贫铀合金),中国更倾向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深挖成熟的钨合金穿甲弹的技术潜力。从目前中国穿甲弹正逐渐超越德国的 DM53成为世界最强钨合金穿甲弹,穿甲威力已与美国最新的M829E2相差无几来看,中国模式显然更有前途。【凤凰网军事 凤凰网军评 刘畅】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国为何建设超级计算机?未来战争没它不行!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甘做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外媒关注中国成功试飞高超音速飞行器
·李屹东:“翼龙”绝杀千里之外 他却这样谈创新
·温刚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 尹家绪不再担任
·“中国军工神器”隐居昆山小公园
·韩珺礼: “培育”又准又狠的火箭弹
·军工厂战车驰援灾区
·侦察、海战还核威慑?中国无人潜艇未来“不得了”
·中国无人潜艇2020年成军?媒体称将挑战西方优势
·传统军工大省的破茧之路
·“两弹一星”:自主创新的精神原点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