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事文艺
专访《金刚川》导演郭帆:拍抗美援朝电影是我的梦想
华夏经纬网   2020-10-27 09:42:27   
字号:

  【环球时报记者 徐刘刘】“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是我的梦想”,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导演郭帆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这样说。本片由管虎、郭帆和路阳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两个月内完成拍摄,首日票房破亿,首日排片18.4万场更是刷新国产电影首日场次纪录。

  “修桥不是打仗,修桥也是打仗”

  环球时报:许多观众比较好奇,继《流浪地球》之后,你为什么会选择拍摄一部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片?

  郭帆:我觉得男性导演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拍战争片的梦想,同时加入此次联合创作,我觉得很光荣,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环球时报:包括前期的几大战役在内,抗美援朝过程中发生过许多英雄事迹,这次为什么选择拍摄一座工兵桥的故事?

  郭帆:其实有很多方向,但是我们最初讨论的时候,就想能不能找一个之前没有用过的视角。看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有这样一段修桥的故事。从普通士兵的个人视角切进去,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出整个宏观战场,而且能让观众留下更多脑补空间。

  就像片中邓超饰演的高连长所说:修桥不是打仗,修桥也是打仗。没有后勤保障,我们很多事情是完成不了的。

  

郭帆(李昊 摄)

  “我们得铭记这些英雄”

  环球时报:电影的哪一部分最打动你?

  郭帆:电影的英语片名“Sacrifice”本意是牺牲,这个影片本身其实就是讲牺牲。最打动我的是吴京和张译饰演的角色之间的战友情和兄弟情,他们两个抢着去为彼此牺牲。“我知道你想干什么,我所在的地方是最危险的,所以你想替我守卫这个地方”,这就是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们也想通过这部影片表达这种情感,当下的年轻人距离这场战争已经有70年了,很多事情已经被淡忘,但这份情感和信念弥足珍贵。我们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影片把它传递下去,正是当年这样一群比我们年龄还小的年轻人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的今天,我们得铭记这些英雄。

  “我们做了100多种树”

  环球时报:《金刚川》由三位导演合作完成,你们是如何分工的?

  郭帆:“分”其实特别容易,商量好你做这个我做那个(就行),难的是“合”。因为影片并没有严格区分段落,所以很难让它观感一致。大家有各自的风格、预定方式和叙事方式,我们必须把它合在一部电影里面。

  最难的其实是大量沟通,举一个小例子:片中有大量地面阵地与天上的飞机对战(的画面),可能是一扫而过的两个镜头,但这两个镜头不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拍摄的。

  管虎和张译每天在丹东拍,我在北京拍。如果想把这些镜头剪在一起就需要大量沟通,演员怎么看,飞机朝哪个方向飞,甚至地面开了几枪几炮,这些都要沟通。我和张译有时夜里三四点还打电话,我说你眼睛还得往上抬。

  特别是到了后期,所有的视效、混音和配音都必须融合在一起。我记得校片前一天我们三个导演一起看,很难分清哪个镜头是谁做的。其实最开始是按照各自的擅长进行分工,但最难的是完全融合在一起。

  环球时报:你之前没有碰过战争片题材,拍摄战争片有哪些挑战?

  郭帆: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全片应该是600多个视效镜头,而且它不是相对简单的,是很复杂的,有很多是全CG的。所以我们需要大量前期准备,想在短时间完成,就必须明确知道到底有多少个镜头。

  我们看景的时候,把金刚川36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整体扫描了一遍,之后就有基础物理环境的底了。但上面还需要有树木、河流,这些都需要准备。要用三维技术建一棵树,需要有树干、树叶,但一个山丘上不可能只有一棵树,而把这棵树不断复制的话,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假的。怎么办呢?我们就做了100多种树,拼在这里面,才能产生植物多样性的感觉。

  我们当时有2600人的视效团队,如果不知道需要多少任务量、多少镜头,我们就没有办法用好这2600人,所以必须知道怎么分工,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文学性作品影视化不太容易”

  环球时报:近日流媒体巨头网飞买下《三体》海外改编权,将把《三体》小说三部曲打造成剧集,对此你怎么看?

  郭帆:关于文学影视化的问题,文学和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一类文学作品是偏向视觉化的,比如双雪涛老师的作品,所以影视化改编相对容易。但如果偏向文学性,就不太容易,或者说改编的时候需要换一个思路——选择文学作品中的视觉化的基础,当时我们改编《流浪地球》其实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先选取其中最大的视觉逻辑和冲突,即能够给观众带来主要印象的点,其实就是行星化用机,一个庞然大物,所以我们基于这个点去开发世界观,改编的时候也要选取作品中最容易转换成视觉的部分。 我们经常和编剧说“你不要写太文学性的东西”。比如:天上飘过一朵开心的、忧伤的云。字好写,但是我们很难把它表现出来,需要通过某种视觉组合去表现云的开心。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志愿军老兵李继德讲述:我目睹黄继光堵枪眼全过程
·大陆隆重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苏贞昌妄称“威胁台湾人民”,国台办回应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铭记抗美援朝 熔铸战斗精神
·抗美援朝老兵孙泰镐:在上甘岭对敌广播
·四论学习贯彻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面对面丨抗美援朝老兵杨德盛:他们的愿望我们都实现了
·抗美援朝英模部队:一支攻的猛、守的牢的“特功连”
·遇见你丨张国瀛:七次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国 以最高礼仪接英雄回家
·致敬!25名国防科大老战士获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杨秀珍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精神动力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