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人和事
华夏经纬网   2020-11-05 09:31:02   
字号: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1950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新华社发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事与愿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将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支援。敢不敢迎战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这对成立刚刚一年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当时,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刚刚开始,物资极度匮乏,财政甚为困难。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悬殊,1950年,美国钢产量是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而当年中国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在军事装备方面,美国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水平,海、空军尚处于初创阶段。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资料图片)。

军情十分紧急,压力万分沉重,决策异常艰难。1950年10月上旬,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是否应朝鲜请求出兵援助问题。经反复讨论、缜密分析,中共中央认为: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美国占领,那么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南北夹击的态势下,国家安全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保障。

据此,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结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最终,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3年7月,中朝两国军队发动对敌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迫使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图为志愿军某集团军坦克部队在战前宣誓。新华社发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志愿军将士克服路河冰冻、衣被单薄、粮弹缺乏等极端困难,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工人们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口号,夜以继日生产武器弹药等军需品;广大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全力保障前线物资供给;各阶层人民还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这一切,都有力支援了志愿军英勇作战,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2年10月11日晚,他参加所在的部队潜伏“391”高地下面的草地时,遭到敌人的燃烧弹袭击,邱少云伏在原地,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图为油画,表现邱少云忍受火烧、原地不动的场景。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雄辈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用胸膛堵住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被敌人燃烧弹烧身却强忍剧痛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为抢救落入冰河的朝鲜少年而牺牲的罗盛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英勇故事;在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来源:求是网

策划:徐辉冠

制作:徐辉冠

审核:李文阁 闫玉清

监制:李达

来源:求是网   作者:徐辉冠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用珍贵文献与历史影像还原战争场景
·我知道,我是在和时间赛跑
·“国门名城”从此金汤永固
·参加战斗20多次,抗美援朝战场的346.6高地是他最辉煌的一页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⑦
·战地记者,以笔尖撑起民族脊梁
·志愿军后勤工作——勇敢与智慧的伟大胜利
·“打不烂、扎不断”——抗美援朝中的钢铁运输线
·“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对话
·毛泽东是如何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
·抗美援朝老兵陈生秀:“我们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
·“顶牛过江”“当当队”……回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创新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