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华夏经纬网   2020-11-02 16:08:03   
字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孙景坤、徐振明是广大志愿军将士、广大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在战争年代奔赴疆场、英勇战斗,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投身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堪为时代之楷模,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以身许国 舍生忘死写忠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民族的灵魂,需要英雄精神来滋养。一个民族的未来,需要英雄的人民来创造。

  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声。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在异常严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面对美国占压倒性优势的飞机、大炮、坦克,承受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掘地三尺的狂轰滥炸,以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1950年10月,孙景坤随部队刚从海南战场撤回,随即从自己的家乡丹东开赴朝鲜战场。战场上,孙景坤作战勇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同美军的一次激战中负伤,伤愈之后又立即奔赴战场。1952年秋,上甘岭战役打响的同时,孙景坤所在的40军119师357团3营8连负责坚守上甘岭西侧的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缺粮少弹,陷入绝境。在8连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主动请战,带领9名战士扛着8箱手榴弹和2箱子弹,利用敌人火力死角从敌人鼻子底下突上阵地。在阵地上,孙景坤以高度的勇敢和机智,毙敌21名,协助副连长指挥打退敌人的五次反扑,以少胜多,出色完成坚守任务。战后,他被批准记一等功一次。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孙景坤已久经炮火洗礼,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也落下了20多处伤疤。

  也是在1950年10月,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徐振明在战争期间担任38军112师336团1营3连连长,参加过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整日在炮火轰鸣中行进、在枪弹飞舞中穿梭,立下卓越战功。他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步兵连长,打过112师在朝鲜参加的“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徐振明指挥作战勇敢,始终和战友们奋战在最前沿。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的他,身上大伤小伤不断,但保家卫国的初心不变,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勇往直前。军旅生涯中,徐振明荣立大功一次、小功多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因在394.8高地争夺战中的英勇表现记大功一次。

  徐振明所在的38军、孙景坤所在的40军,是首批入朝并最先与敌军交战的部队。40军的石宝山,是朝鲜战争中第一位拿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孙景坤立功的161高地东侧,在上甘岭附近潜伏的邱少云被敌军炮火烧身,在烈火中永生;而上甘岭战役更是打得异常惨烈,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并涌现出多位像杨根思、石宝山一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

  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向毛泽东同志汇报说,美军的缺点是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我们志愿军则擅长夜战、近战,根本在于我们不怕死,前仆后继、冲锋不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战场上的生命如暴风雨中的花朵,为何我们志愿军将士不怕牺牲、浴血向前?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保家卫国的信念、敢打必胜的信念、维护和平的信念、捍卫正义的信念,他们以钢铁般的精神战胜了钢铁武装的敌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所以毛泽东同志讲:“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

  英雄的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意志和精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过去了,烽烟散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那些经过战争洗礼的英雄许多已经远去,健在的也大多年事甚高。他们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不朽功勋,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尊崇优待和服务保障。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军地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做好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家属等的荣誉褒扬和优待抚恤工作,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定期走访慰问,加强先进事迹宣传,让英雄们在新时代安度晚年,让英雄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的尊崇、人民的爱戴。

  深藏功名 接续奋斗为人民

  在战时,英雄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伟大功绩。战争结束后,他们解甲归田、深藏功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普通工作岗位上执着坚守、默默付出,一心为民造福、一心为国奉献。

  孙景坤、徐振明们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

  1955年初,孙景坤复员。丹东市安排他到工厂当车间主任,但他却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把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有关部门后,主动申请回到故乡山城村务农。过去有关战场的一切,都被孙景坤刻意封存起来。回乡第3天,他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种地修路,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生产队期间,孙景坤因为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劳动中能吃苦,得到村民们的拥护,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进行村庄建设,并组织村民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等,还动员村民将2.6公顷土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让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1958年,徐振明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到吉林通化。当时,徐振明面临3个职业选项: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环境好,但他却毅然选择去陵园,为杨靖宇将军守灵。他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把心放在陵园里面。为了让英雄安息,他山前山后踏勘,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锹抡镐、栽植松柏花草。遇到刮风下雨,他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树木是否倒伏。如今的陵园,树木葱郁,庄重肃穆,守卫着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

  为了使烈士陵园承载更多英雄的记忆,徐振明想尽各种办法,踏访抗联旧址,采访当地老百姓,搜寻历史资料和实物,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抗战故事,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了烈士陵园上。1980年退休后,徐振明仍坚持留下来在陵园守门,要一生为杨靖宇将军守灵。他说:“能守护烈士陵园,这是我的无上光荣。”

  解放战争胜利后,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国家赢得了和平建设的机会,广大军官士兵服从国家需要,脱下军装,转业复员地方,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中,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孙景坤、徐振明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坚决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从战斗英雄成为基层干部、普通群众,不计得失、不辞辛劳,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生动展现了革命军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成立了中央复员委员会,之后又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退役军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设计、亲自部署推动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重视,必将激励广大退役军人永葆革命本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途上不断作出新贡献。

  坚守初心 革命精神传薪火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才能做到质朴而纯粹、勇毅而笃行,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孙景坤、徐振明们为什么能在战时舍生忘死、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他们的回答淳朴而真挚,“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

  孙景坤长期在农村生活,日子并不富裕。一些爱心人士曾多次提出要帮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绝:“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孙景坤既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家人。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他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女儿孙美丽16岁时报名想当电话局电话员,也被孙景坤将名额给了别人。家里儿女7人,除了一个儿子正常招工、一个儿子参军外,其余都是农民。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着儿女、启迪着后人。

  战争年代,孙景坤南征北战,患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后,只是吃上两片药顶一顶。几十年间,孙景坤都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有人让孙景坤找一找组织,但他从没动过这个念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长眠在他乡,我还活着,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我再麻烦组织,怎么对得起那些战友”?

  徐振明刚参军时就以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为“精神偶像”,立志要像杨靖宇一样抗击敌寇,为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挥洒热血。最初的信念,激励着他在战场上英勇战斗,也引导他转业时坚定选择为英雄守陵。他说:“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十分崇敬杨将军和东北抗联,想和将军离得更近一点,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

  离休后,徐振明又动员儿子到陵园工作,继承他的志愿,接续守护烈士陵园。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仍然天天来陵园,给参观的人们讲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他还经常深入学校、部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宣讲,把英雄的故事代代传扬,告诉人们“要时刻记住这些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孙景坤、徐振明转业复员后,把自己的各种奖状和军功章深藏起来,甚至一起生活的家人、一起劳动的群众,都只知道他们是抗美援朝老兵,却不知道他们曾立下赫赫战功、当过战斗英雄。他们一生淡泊名利,从未因战斗英雄的身份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徐振明说,“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他们用一生的牺牲奉献,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如磐初心,践行了革命军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不懈奋斗 崇高精神永弘扬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现了革命军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顽强的奋斗精神,彰显了他们坚守初心、永葆本色的高尚政治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大力弘扬。

  弘扬他们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以孙景坤、徐振明为代表的革命军人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为了和平和正义事业顽强战斗。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前行。

  弘扬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以孙景坤、徐振明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党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在战场上闻令而动、奋勇向前,退役后继续奋斗、默默奉献,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好儿女。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广大退役军人,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甘于吃苦受累、甘于牺牲奉献的高尚精神,始终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激情和青春、挥洒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弘扬他们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天下艰难际,奋斗造英雄。”以孙景坤、徐振明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忍饥挨饿、勇敢冲锋,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严酷考验,展现出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敢打必胜、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在经济建设中,他们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一样战天斗地、坚韧不拔,成为生活中的英雄。当前,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惊涛骇浪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知难而进、坚韧向前,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学习以孙景坤、徐振明为代表的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奋力前行,让英雄的火种代代相传、薪火不灭。

  作者:中共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 求是网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70周年:中国宣示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
·抗美援朝铁道兵黄星奎:冰河中抢修桥梁保障“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丨英雄气概 感天动地
·铭记伟大胜利 推进伟大事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
·曾在欧洲战场上不可一世的美军坦克,被志愿军缴获
·金城战役中的志愿军炮兵
·辽宁展出大批抗美援朝图片文献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 勇夺战争中的制空权
·轮椅上的他举起断臂高喊:我是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向连队报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书” 书写必胜信念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