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抗美援朝铁道兵黄星奎:冰河中抢修桥梁保障“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华夏经纬网   2020-11-02 11:03:22   
字号:

 

 70年过去了,曾经熟悉的朝鲜语已经忘却,而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冬日踏入冰河,却成为黄星奎老人记忆中永远的刺骨烙印,宛如昨日。

  今年95岁高龄的黄星奎,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26岁时,他应征入伍,分配到铁道兵团一师三团,参与抢修桥梁、铁路。美军白天轰炸,黄星奎和战友晚上抢修,保障“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1952年5月3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不得不承认:尽管“联合国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供应,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了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敌机白天拼命地炸

  我们晚上使劲地修

  1951年6月,黄星奎和12位同乡应征入伍后,被安排到河北廊坊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集训。随后,中央一声令下,部队向朝鲜出发。黄星奎来到战场时,正值“联合国军”空军的“空中绞杀战”时期,也就是从空中封锁朝鲜北部交通运输线,以切断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补给,削弱志愿军的战斗力,从而使战局向有利于美军的方向转变。

  “铁路线是前方战士的生命线。美军白天拼命地炸,我们晚上使劲地修,确保天天晚上都要通车!”黄星奎所在的铁道兵团,主要担负着保障运输参战部队战略物资和后续部队铁路畅通的任务,战士们深知铁路线对前线的重要性。当时,朝鲜北部共有7条铁路干线,其中南北走向4条,东西走向3条,总长约1200公里。在平壤以北清川江以南地区,是朝鲜北部铁路交通的交会地区,尤其是以新安州、西浦和价川为三个端点的“三角地区”汇集了南北走向的京义线、满浦线和东西走向的平元线、价新线,特别是平元线,是连接东西海岸的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因此,这个“三角地区”就成为朝鲜北部铁路运输最为关键的咽喉所在,也毫无悬念地成了美军“绞杀战”的重中之重,美军飞机每天对这一地区的空袭都在200架次以上。

  在持续10个月的空袭中,美军仅在“三角地区”就投下3.8万枚炸弹,平均每半米铁路线上就落弹一枚。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曾有这样一组数字:志愿军铁道兵和铁路抗美援朝职工共发出运送部队和物资的列车385234辆,抢修与新建桥梁2294 座(次),抢修与新建线路1003303延长米,修复与新修隧道122处。铁道兵部队与铁路抗美援朝职工参战总人数15万人,铁道兵部队牺牲1131人,铁路抗美援朝职工牺牲574人。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期间,铁路运输达到800万吨。

  抢修百岭川大桥

  跳入冰河扛枕木

  抗美援朝战争中,百岭川大桥曾是美军轰炸重点。这里是我方供给前方弹药粮草的必经之路。在两个月时间里,百岭川大桥被轰炸26次,投弹约9000吨,桥墩连根被摧毁。

  “没有枕木,只能在河里去捞。冰河水的刺骨,现在都能想起来。”黄星奎老人说,面对敌机的一次次轰炸,战友们不怕牺牲,不畏严寒,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在冰河里扛枕木、运铁轨、运钢材,修复桥梁,抢修铁路。

  “有的战友就牺牲在铁道上,连完整的遗体都没有。但是来不及伤心啊,大家伙不分昼夜在抢修。”黄星奎老人回忆,轰炸过后一些定时炸弹被瞬爆弹所炸的土石掩埋,当时没有手段测出作业区是否有定时弹,而在抢修中定时弹突然爆炸造成很大伤亡。抢修工作主要是肩扛身背手拖完成,没有起重设备,大家齐心协力把工字梁抬上去,用肩膀扛起塞满石头、瓦砾的草袋,填平弹坑、抢铺道渣;用手挖出泥块石头,再填坑铺平路面;抬来枕木、摆好枕木,然后铺轨。

  “当时,运输线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线作战。有时你会觉得,铁路永远也修不完。刚修好,敌机就来炸。炸了我们又修。”黄星奎说,白天有敌机轰炸,大家只能把道钉、螺帽、扳手等藏在山洞里。等敌机一走,战士们再次冲向抢修战场,清理定时炸弹、灭火、搬运损毁物资。

  在持续“绞杀”的恶劣状况下,志愿军铁道兵以防空、抢修和抢运三位一体展开了反“绞杀”作战,最终保障了后勤补给线的畅通。讲述中,黄星奎老人念叨起好几位战友的名字。1953年,当他们完成任务凯旋时,和他同去的战友有9位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部队共接运从国内运往前线的物资560多万吨,修复铁路路基640公里、桥梁2294座次,新修公路2510公里,加宽公路8100多公里,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老兵档案

  姓名:黄星奎

  年龄:95岁

  籍贯:四川乐山市市中区

  经历:1951年6月,黄星奎和12位同乡应征入伍,分配到铁道兵团一师三团,主要担负保障运输参战部队战略物资和后续部队铁路畅通的任务,这是前线部队后勤保障的生命线。当他们完成任务凯旋时,和他同去的战友有9位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只有3位回到祖国。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铭记伟大胜利 推进伟大事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
·曾在欧洲战场上不可一世的美军坦克,被志愿军缴获
·金城战役中的志愿军炮兵
·辽宁展出大批抗美援朝图片文献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 勇夺战争中的制空权
·轮椅上的他举起断臂高喊:我是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向连队报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书” 书写必胜信念
·奇迹!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用"铁脚板"跑过了敌人的车轮子
·102岁抗美援朝老兵生日当天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伟大胜利为什么能?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