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从志愿军到上市公司董事长 抗美援朝老兵忆峥嵘岁月
华夏经纬网   2020-10-30 10:12:47   
字号:

作者:周潇男 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沛年轻时照片。受访者供图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16岁的张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奔赴战场,经过战争的洗礼,从部队转业后,毅然支援扎根边疆,建设新中国,与广西一家机械厂共同成长、由弱变强,并带领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张沛也从一名志愿军战士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16岁入伍中国空军

  “这些是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所获得的纪念品,它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红闪闪的军功章、略显陈旧的军功证明书、英姿飒爽的军装照……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86岁的张沛一直珍藏这些纪念品。

  知道有记者前来采访,张沛早已提前将纪念品摆放整齐。10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工生活南区,张沛深情地望着这些“老物件”,详细而认真地介绍每个军功章和荣誉证书的由来。

  虽然已年过八旬,张沛腰杆笔直,脸上精神奕奕,走路仍然豪迈矫健。从入伍讲起,张沛缓慢而坚定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全国上下都在宣传保家卫国,征集志愿军到抗美援朝前线。1934年出生的张沛是江苏南通人,年仅16岁的张沛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那时只想上战场,根本就没考虑过怕死的问题。”回忆起参军入伍、奔赴战场的情形,张沛依然历历在目。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为张沛颁发的毕业证书。周潇男 摄

  刻苦学习 申请赴前线参战

  入伍后,张沛一心想到前沿阵地杀敌立功。由于抗美援朝形势发展急迫,新建空军部队急需地勤人员。1950年10月初,张沛经体检合格后,被选送到济南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机械师班学习空军地勤。

  “我们是为抗美援朝而参军的,因此,我们学习的时间抓得很紧,上课堂、礼堂、饭堂都背上书包列队齐行。那时候,大家都是满腔热血,都想早点上战场,我们班全部同学都写了申请书,申请到前线去参战。”

  1951年5月,学校决定让张沛等学生提前毕业。张沛被分配到中国志愿军空12师34团,进驻上海虹桥机场进行训练。尽管已经过去了70年,张沛对当年的学习生活仍然记忆犹新,他记得自己是从最检查飞机开始学习,后来逐步学习飞机的各种定期维护、故障排除、文件记录等。

  “我们深知战争形势的紧迫,大家都会主动要求多做工作,尤其是独立发现和排除故障的方面的。”虽然实战经验不足,求战心切的张沛和他的战友们,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沛荣获过的各项奖章和证书。周潇男 摄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负责地勤工作

  1952年3月19日,张沛随部队进驻到鸭绿江边中朝边境的辽东大孤山机场,正式参与抗美援朝战斗。 进入战场的第一天,张沛就经受了极寒天气的考验。“零下二十几度,感觉冷气直往裤子里钻。只能跺脚搓手取暖直到天亮。”

  张沛回忆称,作为地勤人员,和战友们睡在工棚里。每天认真细致的做好飞机的战前准备工作,保证故障不过夜。全天处于待命状态,一有警报立即协助飞行员战斗起飞。

  “那时候的维修任务十分繁重,每天3点钟起床,为飞机升空作战做好一切准备。每次飞机起降后,都要做各种检查,不能有任何失误,还要尽量快速。因为当时我方飞机少,敌方飞机多,为了对敌,飞行员必须频繁出战,一天少则二三次,多则四五次,就靠地勤维护战机性能,保障战机随时可以升空作战。”

  虽然战争紧张,张沛仍利用空隙学习时事政治和讨论战时机务保证问题。“我们还开展技术革新,当时为解决副油箱的可靠供油,研究出简单又可靠的通气检验方法,成功的保证了副油箱的可靠供油,该方法在部队中进行了推广并受到奖励。”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朝鲜政府给张沛颁发的军功证书。周潇男 摄

  经历生死考验

  和正面战场相比,地勤人员较少见烽火连天的场面,但惊心动魄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天,张沛所在大队的8架战机正在等待战斗值班,飞行员坐在驾驶舱内,张沛站在机旁悬梯上,随时协助飞行员起动升空。突然2架美国F86敌机飞抵机场临空扫射,为保护飞行员安全,张沛和机械师们自觉的趴在驾驶舱顶上,用身体保护飞行员。“这时有一架苏军飞机返航,美F86机立即追上苏军机射击,使我们逃过一劫,大家都经受了一次生死考验。”

  张沛清楚地记得当年的12月2日,34团飞行人员驾机击落了一架F86敌机。“知道敌机被击落,激动地欢呼雀跃,热泪盈眶。飞机回来后,我们在上面喷上第一颗红五角星,后来每次击落敌机,就喷上一个颗星。”

  张沛自豪地说,正是因为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全团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而他本人也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我们团在空战中也有数名飞行员牺牲,他们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烈士,永远怀念他们。”说到此处,张沛神情黯然,叹了一口气。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沛获得的军功证明书。周潇男 摄

  从志愿军战士到上市公司董事长

  由于战争中作出了贡献,张沛获得了朝鲜政府颁发的军功证书,并获得了1953年去北京参加国庆检阅的机会。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1959年,张沛转业到地方,为支援边疆,开始扎根广西。

  1964年,张沛进入柳州工程机械厂工作。由于对机械技术有着天然的爱好与兴趣,张沛很快在装载机研制小组中成为技术骨干。1968年,型号Z435的装载机通过国家鉴定,这是我国首台通过鉴定的装载机,随后开始小批量生产。

  受从军经历的影响,张沛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脉里,将在部队积累的技术经验,传承到工作岗位上。

  “他对技术研究近乎痴迷,做事又执着又认真。虽然担任领导岗位,但是经常和我们一块加班到凌晨。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柳工的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的异军突起,他功不可没。”柳工首席科学家初长祥评价称。

  张沛在柳工先后担任过设计组长、副厂长、厂长、董事长等职务,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国机械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担任柳工第三任厂长期间,认为当时的生产能力影响了柳工的发展步伐,于是决定成立股份制公司上市。1993年10月,“桂柳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广西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65岁的张沛正式退休。说起退休,张沛的老伴过话来:“他闲不住,本来退休就晚了几年,退休后又被公司聘为顾问,他总不忘关注公司的动态和发展”。

  在张沛整洁简朴的家里,记者看到他的两个老花镜。张沛笑着给介绍:“这两个老花镜,都是每天学习用的。每天看书戴着一个,看电脑戴着一个”。说着,张沛随手拿起沙发上的几本书,“我每天都有看书读报的习惯,时刻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的年轻人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工作。”张沛用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那一仗,我们全歼“北极熊团”3100多人,并缴获该团团旗
·把崇尚荣誉的基因融入军人血脉
·深藏功名“英雄炮”,上甘岭一战志愿军战士用它歼敌400余人
·纪念抗美援朝60.4%受访者会看纪录片和影视作品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敢打必胜的精气神
·这三种“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抗美援朝中的一级爆破英雄黄家富
·辽宁向社会全文公布一批抗美援朝档案
·上甘岭:用血与肉守住的精神高地
·汲取历史力量,弘扬伟大精神
·永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