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敢打必胜的精气神
华夏经纬网   2020-10-29 13:33:31   
字号:

  作者:王晓辉、胡杨(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员)

  7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均远逊于美军等极端不利条件下,与其展开殊死较量,把敌人从中朝边境赶回到三八线,迫使美国首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震惊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彻底终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及其伟大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永恒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传承人民志愿军的精神伟力

  一支没有精神的军队,不可能赢得胜利。军队的“精气神”中,“精”为首要,表现为军队内在、向上、不屈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这种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听党指挥的忠诚精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魂、建军之本。志愿军之所以能胜利,根本在于党的长期哺育,使其拥有了坚如磐石的崇高追求和为人民而战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能够转化为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被敌人和困难压倒的力量优势。1950年11月初,志愿军第9兵团奉令火速入朝参战,十几万官兵来不及更换身上的薄衣,边开进、边动员、边部署。在极寒的长津湖地区,官兵们不顾严重冻伤与饥饿疲惫,昼伏夜行、边行边打、冲锋不息,给予美军精锐陆战1师以毁灭性打击。水门桥,是第9兵团阻击美军南逃的最后一个关口,这里见证了志愿军的忠诚。当美军逃至水门桥,正暗自庆幸时,却看到了令他们肃然起敬的震撼场景: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官兵被冻死在阵地上,却仍保持着手握武器、目光向前、阻击美军的战斗姿态。他们犹如一座座悲壮不屈的冰雕,深刻诠释了志愿军的忠诚精神: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随时准备慷慨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

  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这种精神在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志愿军身上,体现得典型而纯粹。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我们“家门口”时,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志愿军将士坚决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与人数众多、武器先进的侵略者展开悲壮的殊死较量。“打败美帝野心狼”“战斗到底、祖国万岁”,人民志愿军的爱国精神,体现为保家卫国的铁血丹心,体现在感天动地的浴血奋战中。云山之战,中美两军初交锋,志愿军出手即重创美军王牌骑兵团;长津湖之战,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和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汉江50昼夜、上甘岭43昼夜,志愿军顶住美军暴风雨般的火力冲击,做到了寸土不让。无数志愿军将士血洒战场、埋骨异国,用鲜血与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威震敌胆的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时时都有惊心动魄的危机困难,处处都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将士用“铁脚板”与车轮赛跑,以血肉之躯与飞机坦克过招,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抗美援朝战场就是铸就英雄的大熔炉,30万名志愿军将士立功,近6000个单位集体立功,特级英雄、特等功臣黄继光、杨根思,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孙占元、伍先华、杨连弟等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英勇无畏、一往无前。

  涵养人民志愿军的血性胆气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军队的“精气神”中,“气”是中坚,表现为敢打必胜、血战到底、不惧艰苦的血性胆气。正是靠着这股气,志愿军打败了“钢多气少”的美军,创造出以弱胜强的战场传奇。

  敢打必胜的胜战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的豪迈誓言,是杨根思连的连魂,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敢打必胜的胜战勇气。美军装备精良、手握制空制海权;志愿军吃炒面吞雪团、忍饥挨冻,但万般困难都不能挡住志愿军敢向强敌亮剑、敢与强敌血战的胜战勇气。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杨根思带1个排兵力扼守小高岭高地,击退美军8次集团冲锋。最后,子弹打光了,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杨根思命令伤员撤下阵地,自己则点燃炸药包,纵身扑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杨根思和战士们的壮烈牺牲,为志愿军主力追歼美军赢得了时间;杨根思连的连魂,为人民军队增添了凌云壮志之气。“敢”字当头、舍生忘死、“胜”为至上,这是“三个不相信”的精髓,也是志愿军敢打必胜的永恒军语。

  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激战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弹尽粮绝,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是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对松骨峰战斗的一段描述,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坚守阵地的生动缩影。这群最可爱的人,像钢钉一般牢牢钉在阵地上,以血肉之躯把一个个坑道、高地,变成了令敌军望而生畏的钢铁长城。在朝鲜战场上,美海陆空军倾泻弹药多达690万吨,平均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水平。时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曾想不明白,美军怎么就是拿不下那两个由中国士兵把守的小山头?后来,1954年范弗里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这样谈及志愿军:“他们是好样的,很了不起的军人。他们勇敢、纪律性强、视死如归。”一支军队能够赢得敌军司令官的高度赞扬,不能不说志愿军深入骨髓的血性战斗意志世所罕见、令人钦佩。

  不惧艰苦的顽强作风。朝鲜的青山有知,每一座肃穆的山峦,都镌刻着志愿军将士不惧艰难困苦、舍命顽强作战的功绩:反“绞杀战”、反细菌战、防毒气袭击、近身肉搏战、夜战、坑道战、冷枪冷炮战……在英勇壮烈的每次战役中,我军始终处于粮弹不济等不利后勤条件中,却能在零下30多度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志愿军丝毫没有在极端困难面前退缩,而是顶着敌军的狂轰滥炸前仆后继。三所里、龙源里、长津湖、北汉江桥、五圣山、天德山、丁字山……朝鲜的山川河流、道路桥梁,都记录着志愿军的辉煌战绩与血染风采,见证着志愿军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这支军队的顽强战斗作风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历经长期战火洗礼锤炼出来的,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生命线涵养激发出来的。

  厚植人民志愿军的强军胜战神韵

  军队的“精气神”中,“神”为根本,表现为战略指挥艺术。人民志愿军是人民军队的优秀代表,秉承人民军队千锤百炼的强军胜战品质。在朝鲜战场上,这些优秀品质再经淬火加压,百炼成钢,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打赢留下了宝贵财富。

  以弱胜强的战略自信。强军之强,强在精神气度。一支没有胜战意志和决心的军队,即使装备再先进,也撑不起强军的架子,打不出强军的底气。志愿军初上异国战场,没有坦克,没有飞机,重炮不多,军装粗陋,行军靠人扛马驮。当美军不顾新中国严正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后,曾放言如果中国出兵干涉,将会自取灭亡。最终,骄狂被现实击退,美军从鸭绿江边被一步步赶回三八线。美军看到的是自己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而看不到志愿军长期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作战锻造出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之敌的过硬本领。这种战略自信,源于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长期斗争较量的历史经验,人民军队敢于在战略上蔑视强敌、善于在战术上重视强敌,形成了时刻保持战略自信的优良传统。

  力挽狂澜的战略能力。强军之强,强在能打胜仗这一根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价值追求,高度凝结着人民军队的战略能力。不管担负什么样的战争任务,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作战对手,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战场环境,人民军队始终具备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必须解决问题的战略能力,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言出必行、顶天立地的强大底气。志愿军出兵朝鲜之际,战场形势十分严峻。西线美军离中朝边境不过70公里,东线美军第7师兵锋已抵鸭绿江边。对敌人来说,大获全胜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英勇的志愿军出手不凡,出兵仅仅7个月,就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随后,长期坚持轮番作战、坑道作战、“零敲牛皮糖”战法等,加上换装新式武器装备,志愿军越战越强,真正做到了“打必歼,攻必克、守必固”。

  制敌胜战的战略战术。强军之强,还体现在战略战术之优。“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军事智慧与艺术,不是靠武器装备堆出来的,而是靠生死百战磨砺出来的,是靠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滋养生发的。志愿军是人民军队的优秀代表,传承了人民军队久经沙场历练出来的高超战争指导和作战指导艺术,其核心在于灵活机动,精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华文明优秀基因滋养出这支军队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军事性格和注重谋略的军事传统。这种性格和传统,为人民军队创立因情制敌的战略战术提供了丰厚滋养。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闪耀着人民军队独特的军事智慧光芒,标志着人民军队战争经验与战略战术在现代战场上走上了新的高峰。第一次战役,抓住敌军分兵冒进、骄狂轻敌之机痛打之,显示出志愿军根据战场态势调整作战指导的高度灵活性;第二次战役,能而示之不能,诱敌深入,把敌军一步步地引入伏击战场,这是中国古代韬略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动运用;第三次战役,克服困难,连续作战,乘势收复汉城,显示出十大军事原则的强大威力;第四次战役,坚守防御和战役反击相结合,运动战与阵地战有机结合,机动用兵实行横城反击作战,再次重创敌军;第五次战役,正面突击和迂回包围相结合,直插敌纵深,取得歼敌八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把战线重新稳定在三八线上,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与伟大精神,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典范。要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忠实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人民军队必须始终牢铸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军魂,始终保持敢打必胜的精神风骨与红色基因,始终锻造强军打赢的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保证与战略支撑。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这三种“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抗美援朝中的一级爆破英雄黄家富
·辽宁向社会全文公布一批抗美援朝档案
·上甘岭:用血与肉守住的精神高地
·汲取历史力量,弘扬伟大精神
·永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首战两水洞
·倪志亮: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将军大使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运输
·纪念抗美援朝对台湾问题的启示
·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