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刀与星河: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华夏经纬网   2020-10-20 09:42:45   
字号:

写在前面:

有人,因为看见,才会相信;

有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70年前,有这样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因相信而看见,并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铁心跟党走的忠实写照。

飞机从头顶掠过,不断丢下照明弹和炸弹。志愿军王凤和这才看清眼前的光景,路两旁遍布弹坑,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有的还冒着烟。

轰炸持续到天亮,那里仿佛是“地狱”。

……

与岁月对望,光影拉远了记忆的最初。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说:“人总会遗忘,但往事自己会爬上心头”。

再度凝眸回首,那些难忘的、铭心的、悲壮的记忆碎片,零落渐疏,却燃烧在每一个瞳孔里——

1950年11月27日,夜,长津湖,嘹亮的军号划破了长空。继而,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零下30℃的天气里,9兵团的勇士们身穿单薄的军装,从埋伏处一跃而起,气吞万里如虎。

一个晚上,从北向南,把美军分割包围成了5块。仅仅坚守了两天,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志愿军入朝作战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自大,告诉所有西方媒体:“中国人敢越过鸭绿江南下,必然遭到一场屠杀”;二次战役后,麦克阿瑟大惊失色,“志愿军要是继续南下,我们将被全部歼灭”。

从顶峰到深渊,令他战栗的是,中国军队熊熊燃烧的血性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你是否也有过不解,这样一群正值年华的人,为何心甘情愿的为“祖国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

“打仗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中国军人知道为谁而战,也愿意为此牺牲奉献。

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所谓“知道为什么而活”,其实就是信仰。

理解了这一精神信仰,我们也就读懂了历史的一幕幕,读懂了战争的意义,读懂了一个个冲锋的背影——

极寒天气中,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被冻成坚守阵地的冰雕。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依然手持武器,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注视着攻击发起的方向。

松骨峰阻击战,不间断的炮弹,把整个山丘的土翻了一遍又一遍。整整一个连,只剩下7名活着的志愿军战士。老兵李润芝说,战斗胜利后,团长范天恩一倒地就睡着了。这份真实的记录,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谁是最可爱的人》。

20岁的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朝鲜前线。他在给母亲的信中立下了一个军令状,“不立功不下战场”。6个多月后的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战友赢得了宝贵的冲锋时间。他兑现了这份军令状,却也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同留在了战场。

他们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野火焚烧,哪怕爬冰卧雪,哪怕忍饥挨饿,依然志向不改,依然信念不衰,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秒。

这场起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的斗争,一开始并不被看好。麦克阿瑟甚至断言,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因为这是一场血肉之躯,同飞机大炮坦克车的斗争;一场初生的共和国,同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斗争。

从1949年上溯至1840年,这个国家任人宰割。屈辱之下,这片土地上的这支军队,为保卫国家,保护人民,捍卫尊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觉醒”。

一个觉醒了的民族,一支有信仰的军队,当他们为祖国的光荣和独立而奋起战斗的时候,是战无不胜的。

抗美援朝打出了新中国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穿越时空的隧道,冲锋的号角一刻未停。

一支军队,走过了怎样的征程,才炼成了这样一支威武之师?

时光倒流回1927年9月,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毛泽东在枫树坪的一棵大树下向萌芽中的革命队伍宣布了三条内容:部队整编、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主义。历史性的提出了“为人民而战”的建军思路。人民军队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深夜里,一盏发出微弱之光的小油灯,照见的并非方寸之地,在毛泽东眼里,照见的是整个中国和世界。

真正的看见一定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必胜的信念。

在革命进行到低谷的时候,毛泽东不断探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实践论》《矛盾论》等煌煌大作振聋发聩。

在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之下,革命的红色火种渐成燎原之势。在全球政治版图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美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写着:“自由不是无代价的”;7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朝鲜战场上证明“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两水洞、云山城、清川江、长津湖、上甘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刻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让历史也吐出沉重的叹息。

距离三八线不到六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志愿军墓群,所有的墓碑都朝着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1958年12月,即将回国的志愿军战士黄继恕,在上甘岭597.9高地放下一束花,那里有他牺牲的哥哥黄继光。

有些很苦的日子其实一点都不难,因为我们知道它会变好,我们的荣光也在这里。

“我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幸存老兵喃喃道。

此刻,老兵朝我们走来的路途温柔了万般光景。

一个世纪的历史浩荡,人生汹涌,最后沉寂地流向前去……伴随着金达莱摇曳的影影绰绰,流过北纬38度线,流经鸭绿江弯弯的河畔,流向静默的英华山。

循着先烈的足迹,朝着梦想的方向,让我们向前,向前,向前……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朱伯燕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习近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志愿军将士后勤保障奇迹:在血与火洗礼中铸就钢铁后勤
·珍贵影像致敬“最可爱的人” 战地记者镜头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启示录丨既要敢于亮剑,也要重视铸剑
·解放军报评论员:铭记伟大胜利 弘扬伟大精神
·求是:捍卫正义的伟大胜利 复兴图强的不朽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入敌群——来自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的讲述
·《跨过鸭绿江》等作品将亮相 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吹响集结号
·抗美援朝:反侵略的正义之战
·英雄号手郑起使用过的军号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