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一张抗美援朝经典照片诞生背后的故事
华夏经纬网   2020-10-19 14:17:29   
字号:

定格“巨龙”过大江

  任弘道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祥辉

  照片的远景,是朝鲜新义州深灰色天空下绵延起伏的群山和田野,近景是新中国辽宁省安东市(现丹东市)白雪茫茫的大地,一支如巨龙般蜿蜒绵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全副武装行进其间。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开阔壮观,展现出志愿军将士一往无前、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这幅照片是时任志愿军第64军政治部摄影记者黎民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我军曾经参加过入朝作战的部队各级单位的荣誉室,大都会把这张照片展示在醒目的位置。

  这幅经典照片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起,已成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标志。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是如何拍摄的?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黎民为我们娓娓道来。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黎民在志愿军第64军政治部担任摄影组组长。1951年2月中旬,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准备参加第五次战役。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皑皑冰雪覆盖大地。部队接到过江命令后,很快在鸭绿江上搭起浮桥,日夜兼程疾速过江。

  当时,黎民带领电影队、文工团的同志站在岸边,为过江部队鼓劲加油。他是第64军的老兵,有许多曾一起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他们看见黎民脖子上挂着照相机,便围过来说:“黎民同志,给我们拍张照片吧!不管将来我们能否回来,都是个纪念。”那时,按规定未经允许是不许给个人拍照的,但面对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友,黎民破例为他们拍了照。他顾不得寒冷的天气,时而蹲下,时而趴在地上,从各个角度用镜头留下战友的风采。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天气变得晴朗起来,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辉,空气清冽。不一会儿,前身曾参加过百色起义的191师572团准备列队过江。

  望着那军容严整、逶迤过江的“铁流”,黎民突然来了灵感,想要抓拍一幅全景式的过江照片。于是,黎民将镜头对准如巨龙般蜿蜒前行的过江队伍,就在那“龙头”刚刚探入对岸朝鲜新义州,而“龙尾”尚在祖国安东(今丹东)的土地上逶迤的瞬间,他激动地按下了快门。

  部队过江后,黎民把这幅照片的底片小心翼翼地包好,寄往解放军画报社,不久就收到了采用的通知和小样。这幅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照片,与周巍峙谱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时发表在1951年第4期《解放军画报》的扉页上,并被当时全国各地的报刊普遍刊用,后来还荣获了志愿军总部颁发的二等奖。照片的原片如今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朝鲜的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也都予以陈列。

  照片刊登后,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很多战友称赞黎民是英雄。黎民深情地说:“我哪里是什么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浴血奋战的一线指战员,他们英勇无畏地跨过鸭绿江,在异国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我不过是那个历史时刻的一个忠实记录者。没有那一段慷慨激昂的壮阔历史,我的摄影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创作出这样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能够用这张照片去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牺牲的战友,是我一生的荣耀。”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0年10月17日第7版)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任务是亲手安葬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林炳远
·志愿军有哪些以英雄命名的连、排、班?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谱写新的时代赞歌
·北京卫视推出纪录片《英雄》 讲述抗美援朝往事
·用生命捍卫尊严的如虹征途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启示录⑤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齐金炳:离开不到十分钟,指挥所就被敌机炸平
·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战火青春 英雄永生
·96岁老战士荣立一等功,为何鲜谈往事?他的回答让人想哭……
·抗美援朝: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战士周文:为了不再做亡国奴,我上了前线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