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战士周文:为了不再做亡国奴,我上了前线
华夏经纬网   2020-10-16 08:50:53   
字号:

老战士周文:为了不再做亡国奴,我上了前线

新华社记者卢东方

“我1933年出生在东北,1931年东北沦陷,当‘亡国奴’的悲惨岁月充斥了我整个童年。”坐在安静的小院里,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的安徽省淮南市原人武部副部长周文回忆说,“日军侵占东北,强征劳工、肆意抢掠。我们才赶走日寇,没过两天好日子,美帝又来了。”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一经发出,刚满17岁的周文随即报名参军,“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再做亡国奴!”

1951年1月的一个夜晚,周文和战友们趁着夜色通过了鸭绿江大桥。

朝鲜境内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路两旁遍布弹坑,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有的还冒着火。周文说,“突然,敌人的飞机从我们头顶掠过,丢下照明弹,轰炸扫射。班长大叫着‘隐蔽!’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真正来到战场了。”

随后,周文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侦察通信连。不久后的一个黄昏,第五次战役打响了。

周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我军一天一夜连续追击敌人200余里路,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溃散的李承晚部队跑不动,把枪一扔,或蹲或趴在路边,被我军收容起来,一批一批送去后方。“这是我入朝以来参与打的第一场胜仗,大家都很高兴。”

作为一名通信兵,接电话线是周文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部队通信畅通,周文强忍身上十多个疥疮带来的疼痛,每天和战友们穿梭在阵地前沿。

周文回忆,敌机轰炸频繁,当时他和战友们负责检查修复电话线。“战斗大多在夜里,电话线在地上,我们躲着炮弹摸黑匍匐好久才能找到电话线断口。”周文顿了顿,缓缓讲道,自己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扛着电话线出了坑道就再没见过。“猛烈的炮火甚至把前线很多地域的地貌都给改变了。”

周文在朝鲜战场两次荣立三等功。提及这些经历,周文谦虚地说,自己是通信兵,和那些前沿阵地的战斗员们比算不了什么。“我刚入朝时还是个新兵,在老兵的帮带下逐渐成长起来。当时排里的参谋对我们说‘要想进步就要埋头苦干’,我把这话牢记在心,不怕苦、不怕死,积极主动,啥都抢着干。”

“这是战斗快结束时拍的连队楷模合影。”他从书房拿出一个铁盒打开,摩挲着铁盒里的一张老照片说,“这个是我,这是连长、指导员……哎,照片上的人都比我大好多岁,(现在)恐怕都不在了。”

常有人问周文,咱们军队还能像抗美援朝时一样顽强作战吗?周文肯定地回答:能!“现在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可比我们高多了。抗美援朝,敌我装备那么悬殊,我们最后不也胜利了!”

(新华社合肥10月15日电)

来源:新华社   作者:卢东方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启示录|用好“刀尖上的艺术”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史上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秘密入朝
·刘维汉:奋勇杀敌生死以
·短评:烈士英魂 千载景仰
·短评:英魂浩气长存天地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启示录①
·制胜刀锋何以锻造--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战斗精神管窥
·战史今日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中央广电总台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集: 深度披露抗美援朝决策内幕
·百战归来一布衣——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期而至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