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军号嘹亮: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华夏经纬网   2020-09-28 16:10:37   
字号:

  

    图为志愿军部队突破临津江时,吹起冲锋号的郑起。(资料图片)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军号。它长 33 厘米、宽 10 厘米,金色号身上随处可见绿色铜锈,外形与其他军号并无二致。一把普通的军号为何会被列为馆藏一级文物?

  这把军号的主人、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今年已经88岁。他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司号员。说起心爱的军号,他就精神矍铄:“战争年代,军号就是命令。当冲锋号在战场上响起的时候,我军官兵总是不怕苦难、不惧牺牲地去完成任务。”

  1951年新年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东起东海岸、西至临津江200多公里的战线上,突破了敌人的“38度防线”。“联合国军”一路向南逃窜,撤出汉城。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意图抢占汉城以北门户釜谷里一线的有利地形,想借此迟滞志愿军的行动,掩护“联合国军”主力向南逃窜。

  1月2日晚,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接到任务:拂晓前占领釜谷里。其中,夺取和守卫釜谷里南山阵地的艰巨任务,交给了郑起所在的志愿军347团第7连。战斗打响后不久,7连就遭到严重伤亡。占据高地的敌人用密集火力压制志愿军的进攻,英勇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终于拿下了南山阵地。

  为夺回阵地,敌军在坦克和炮火支援下发起冲击。由于敌人攻势太过猛烈,导致无法修筑工事和掩体,7连官兵就趴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战斗。连长厉风堂、副连长王凤江、指导员张鼎和排长们接连牺牲,厉风堂用尽最后气力把压在身下的驳壳枪掏出来交给了郑起,把指挥权给了这个当时不到20岁的小战士。

  忆往昔峥嵘岁月,郑起声音依然洪亮:“共产党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拿着连长交给自己的驳壳枪,郑起满怀怒火和力量大声喊:“全连同志,听我指挥,守住阵地,打退敌人。”他火速召集全连六名党员,将剩余的十几名战士分为三组死守阵地。很快,敌人迫击炮再度开始轰炸,坦克不停对高地开炮。有人建议,指挥员要靠后指挥。郑起不干,因为刚刚牺牲的连长就是靠前指挥战斗的,他也要在最前方。他说,当时已经安排了共产党员、轻机枪手李家福在自己牺牲后接替指挥战斗。

  “上级命令我们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坚守阵地,绝不让敌人跑掉。”郑起回忆说,幸存的十几名战士打退了敌人连续三次冲锋。“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完了,我就冒死到敌人的尸体堆里去搜寻枪支弹药。”

  1月3日下午,敌人发起第七次冲锋。数千发炮弹雨点般倾泻到阵地上,8辆坦克被全部派上。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攻下南山阵地,才能跳出志愿军的包围。

  50米、40米、30米,等到能看清敌人钢盔时,郑起才下令开火。刹那间,敌人纷纷倒下。可更多的敌人沿着土坎后边爬了上来,越来越近。激战到下午5时,有的敌人已冲到距离阵地不到20米的地方。战士杨占山、爆破手史洪祥拉开爆破筒投向敌人。至此,7连的弹药已经全部打光。战士们端起了刺刀,目光如炬,迎接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嘀嘀嗒,嘀嘀嗒……”突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在阵地上空,蜂拥而上的敌人愣住了。“也许是被吓破了胆,不知是谁带的头,他们转身就往山下跑,然后所有敌军都开始仓皇逃窜。”郑起说。

  原来,在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郑起碰到随身携带的军号。他立即取下,猛然站立起来,用尽全身力气吹响了冲锋号,吹到嘴唇出血也未停下,嘹亮的号声震荡在阵地上空。听到军号的敌人仓促间摸不清虚实,以为志愿军大部队到了,吓得逃回了山下。

  不久后,阵地上空升起了红色信号弹。“我们的大部队来了!”郑起和其余6名战士激动地欢呼起来。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7连战士坚守阵地,先后击退敌方营、连级规模的7次进攻,为全团部队成功发起总攻争取了宝贵时间。7连由此获得“钢七连”的荣誉称号,全军闻名。

  “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曾这样形容志愿军的军号: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够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只要它一响起,志愿军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向“联合国军”扑来。

  郑起回忆说,自己是抱着生命中最后一次吹响军号的想法,使出全部力气,吹响了那一次冲锋号。“军号,是我军执行命令坚决、纪律严明的外在体现,是我军由小变大、以弱胜强的精神密码。”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郑起记特等功,195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郑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提起参战经历,耄耋之年的郑起仍然激情澎湃,采访结束时,他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是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别忘了尊严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祎鑫   转自: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邓芳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英雄,安息!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举行
·孙春兰出席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并讲话
·迎接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家
·运-20首次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志愿军老兵佩戴勋章迎接战友
·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举行
·抗美援朝战场上,这首歌被西方媒体称为“重磅炸弹”
·抗美援朝战场机要译电员,从密码电报里“认识”了英雄们
·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仁川举行
·运-20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飞机编号01
·王海上将功勋战机
·苏联造“喀秋莎”火箭炮
·英雄的215号坦克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