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杨勇:他为抗美援朝画上“完美的句号”
华夏经纬网   2020-09-18 15:53:07   
字号:

  杨勇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高级将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2-1983)

  杨勇,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多次表扬他,称其“耿直、刚毅,带着一股虎气。”

  “三杨开泰”最后入朝的“杨”

杨勇与杨成武(中)、杨得志(右)的合影。

  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2月5日,周恩来在欢送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李志民率部入朝时说:“你们十九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要把你们‘三杨’拿出来,叫做‘三杨开泰’!”

  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这“三杨”都是军中赫赫有名,能征善战的将领。杨得志出战之后,接着,杨成武奉命组建二十军团入朝。然而,杨勇从1950年6月开始就给刘、邓、贺首长和中央军委写报告,要求到朝鲜打美国侵略者,他入朝参战的愿望却迟迟不能实现。

  1951年5月,杨勇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之职;10月,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一直等到1953年5月才得以入朝作战,作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接替因伤回国的杨成武。据说在杨勇入朝之前。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再送一个羊(杨)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指挥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

  当杨勇到达朝鲜战场时,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已经全部达成了协议,只剩下重新划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停战协议的细则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也从北京回到朝鲜,准备参加签字仪式。和平将至,杨勇还以为自己“白来一趟了,没能和美国佬过过招。”

  谁曾想,正当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李承晚公然破坏协议,无理扣留志愿军战俘,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针对李承晚的流氓嘴脸,彭德怀提出:消灭伪军1.5万人,给李伪军以严重打击。毛泽东表示同意。那么,由谁去打这关键一仗呢?周恩来提议:“让杨勇去,‘三杨’开泰嘛!”毛泽东随即采纳了周恩来的提议。

1953年8月,司令员杨勇(右)和政委王平与在朝鲜东线。

  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这一仗,作为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两年多来我志愿军阵地防御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杨勇率领二十兵团,投入了5个军的兵力,并配以强大的炮兵,与第九兵团一部协同作战。面对占有地面火力和空中优势的敌人,二十兵团在依托阵地的防御作战中,以劣势装备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歼敌7.8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置敌于被动地位。金城战役,成为我志愿军从战略防御转向大规模进攻的标志,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战略防御中质的飞跃。抗美援朝在杨勇打出金城战役之后,达成停战协议,完美应和了“三杨开泰”的吉祥之意。

1953年,20兵团司令员杨勇(前中)和政治委员王平,参谋长张震在朝鲜。

  朝鲜停战后,尽管中朝方面一再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建议,但都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杨勇因此一直留在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为实现外国一切军队撤出朝鲜而努力。1954年2月,杨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杨得志领导志愿军总部工作。1955年杨得志回国后,杨勇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职。

  积极修筑工事 应对美方挑衅

  朝鲜停战以后,美国仍然制造紧张的局势,它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屡屡发生。美方制造种种障碍,反对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停战到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五年间,美方在地面和空中越过军事分界线的挑衅活动达七百九十二起。

  杨勇率领志愿军和人民军保持高度戒备,及时地击破了美方的这些挑衅活动,有效地保卫了军事分界线。在杨勇的领导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积极修筑工事,加强军政训练,严阵以待,随时对付美伪军任何军事挑衅。据统计,我军在撤军前仅修筑坑道就达一千二百五十公里,挖各种堑壕、交通壕长达六千二百四十公里;所修的十万个地堡,出土六千多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堆成宽高各一米的长堤,可以围绕地球的赤道线转一圈半,人称“当代地下长城”。

  帮助朝鲜重建 修复战争创伤

  在维护停战协定的同时,杨勇遵照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率领在朝志愿军官兵为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创伤,把重建民主朝鲜当作自己的责任,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加建设工作。

  在接近战区的许多地方,志愿军战士协助回乡的朝鲜农民起出敌人埋下的地雷等爆炸物,盖房子、平整农田,使他们尽快安居,恢复生产。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帮助朝鲜人民修复铁路线和火车站,重建新建铁路桥梁三百多座,迅速恢复朝鲜北部的铁路交通运输。

  志愿军工程部队全力以赴,投入平壤、咸兴、元山等城市的重建工作,担负了修建办公大楼、医院、学校等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朝鲜是生产水稻为主的国家,司令员杨勇和政委王平组织志愿军指战员突击修复了被敌人破坏的见龙、泰川等八个水库,修建了平南灌溉工程、胜湖里灌溉工程等大型水利设施,使朝鲜的农业很快得到恢复。

  在战后的五年多时间内,志愿军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八百八十一座,民房四万五千多间,恢复和新建各种桥梁四千二百六十座;修建堤坝四千零九十六条,全长近四百三十公里;修建大小水渠二千二百九十五条,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植树三千六百多万棵,运送各种物资六万三千多吨,为群众治病一百八十八万多人次。

  尊重朝鲜国家主权 制定十条纪律

  在杨勇的带领下,志愿军在朝鲜严守纪律,尊重朝鲜国家主权,不干涉朝鲜国家内政。司令员杨勇和政委王平及志愿军总部机关,从自身做起,做出表率,带头尊重朝鲜党和政府,重大问题都和朝鲜政府洽商,尊重朝鲜国家主权,不干涉朝鲜国家内政。

  根据毛主席、周总理、彭老总和中央军委的一些指示,杨勇和王平等总部同志共同商讨,参照志愿军入朝以来的有关规定和实践经验,结合当时部队中出现的问题,对志愿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在部队执行政策纪律方面做出了规定和要求,具体归纳为十条:(一)尊重朝鲜劳动党、国家政府和领导人;遵守朝鲜的政策法令(特别是货币政策);爱护兄弟国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尊重人民的风俗习惯,严禁调戏妇女。(二)不准干涉朝鲜内政,不准批评朝鲜国家领导人的缺点或议论是非,不得了解朝鲜党和国家的内部情况,严禁单独的做社会调查。(三)不准擅自划禁区,必要时应通过朝鲜国家政府,由政府作出规定。(四)部队个别人员犯有违法乱心行为,应征求朝鲜政府意见,按朝鲜国家法律处理,必要时,直接送朝鲜国家政府惩处。(五)对朝鲜人民中个别盗窃我军物资的人,一般应当面劝告了事,严重的应送请朝鲜国家政府处理,严禁私自扣留、打骂或开枪伤人。(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特别要防止走火、车祸伤人。 (七)除紧急情况外,对群众进行助耕生产、发放救济物品等,应事先与政府协商,并通过政府办理,不要直接自行办理。(八)要特别注意尊重朝鲜的民族自尊心,在一切接触中,要多讲人家对我们的援助,少讲我们对人家的援助,坚决反对以恩人自居的思想。(九)对部队要经常地、具体地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时时警惕大国主义思想。(十)在国内行之有效的群众纪律,在国外更应严格遵守,要做得更好。

  他率领志愿军分三批撤出朝鲜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首相谈到从朝鲜撤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问题。毛主席说:“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

  一九五八年二月五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撤出在朝鲜的一切外国军队,并在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同时提出,应当早日实现南北朝鲜之间的协商,以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我国政府于二月七日发表声明,完全赞同和支持朝鲜政府的声明。

  根据中央军委的撤军安排,从三月十五日到四月十五日,志愿军第九兵团第十六军、二十三军共六个师第一批回国;第二批归国部队是第二十兵团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共六个师,从七月十一日开始撤离;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归国部队,从九月二十五日开始撤离,有第一军三个师、后勤部队、炮兵部队和总部直属队。

  从朝鲜撤军不仅涉及面广,部队行动复杂,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和历史意义,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杨勇司令以志愿军党委名义向全军发出了“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号召。要求部队做到“交好,走好,到好”。交好,就是除了武器装备和个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外,其余东西一律移交给朝鲜人民军;走好,就是要圆满安全的撤出;到好,就是回国受到人民欢迎不居功,防止骄傲,服从祖国需要。

  最热烈最隆重的欢送

  十月十七日,杨勇和金光侠分别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保卫省签署了联合公报。双方交接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十月二十一日,杨勇带领志愿军总部全体志同到志愿军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我军烈士们告别和作最后一次悼念。守墓老人李守昌对我们说:“请你们转告烈士们的父母妻儿,他们的亲人为了我们朝鲜献出了宝贵生命,只要朝鲜人民在,烈士们的坟墓也同在。”

  朝鲜党政军民以最热烈最隆重的形式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十月二十五日,平壤市三十万人欢送志愿军,十二时整,我军最后归国的一次列车徐徐启动了,车站上响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杨勇率领志愿军官兵穿过“凯旋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二十六日中午,当志愿军归国的最后一列火车驶进边城丹东时,车站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花束挥舞,口号声响彻云霄,各界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志愿军胜利归来。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安排,杨勇和王平率领一百五十人的志愿军代表团和一个二百多人的文工团,在廖承志等领导的陪同下,乘车到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汇报。沿途受到沈阳、锦州、鞍山和天津等市党政军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送。

  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列车驶进北京站,周恩来怀着喜悦的心情,亲自到北京火车站迎接由杨勇和王平率领的最后一批回国的志愿军。他非常激动,大步走向杨勇,说:“你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当代表团的汽车由火车站驶向北京饭店,受到首都二十多万人的夹道欢迎。

  九月二十九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志愿军代表团,第一句话就问:“都回来了吗?”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代表团同志们起立齐声回答:“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杨勇生平

    杨勇,原名杨世峻,1913年10月28日出生于文家市清江一贫农家庭。1926年在里仁学校读书时,参加劳动童子军,任队长。

    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马日事变后,随本县农军参加围攻长沙的战斗。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红三军团连政治委员。

    1931年7月任红二师江西安远独立营政委,12月任二师政治部政务处长。1933年4月任第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10月任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长征途中,他坚决果敢,率部参加了突破湘江封锁线、娄山关等一系列战斗,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作战任务。1936年1月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1937年1月任四师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副团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年底任团长兼政委。1939年春率六八六团挺进山东,开辟了鲁西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一一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8月成功地指挥了梁山战斗,全歼进犯日军600余人。

    1940年4月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1941年春赴延安,任军事学院高干队队长。1942年在中央党校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4月任平原军区副司令员。

    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先后从日寇手里收复了清丰、东平、阳谷、菏泽等县城。同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

    1947年3月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参加了平汉、陇海和淮海战役。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员,挥师渡江,进军西南,解放贵州,并指挥了成都战役。

    1950年1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贵州军区司令员。年底赴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兼任高级系主任。1951年4月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10月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为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干部。

    1953年4月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1954年2月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4月任司令员。在举世闻名的金城反击战中,给予美军以沉重打击。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8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72年5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6月任新疆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司令员。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

    先后任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党史网、新湖南网、南海网、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人民政协报》、《党史博览》、《湖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传承“上甘岭精神”,锻造新时代“防空利剑”
·八旬抗美援朝老兵28年“执”守一方“绿水青山”
·川籍志愿军烈士后人:“妈妈,我在这里找到了外公的名字”
·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安葬记
·不畏强敌 敢于斗争
·铭记英雄伟绩 矢志强军兴军
·军号嘹亮: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英雄,安息!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举行
·孙春兰出席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并讲话
·迎接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家
·运-20首次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志愿军老兵佩戴勋章迎接战友
·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举行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