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第四次战役
华夏经纬网   2020-08-14 16:21:14   
字号:

  1951年1月下旬,当中朝军队正转入休整,准备两个月后再发动春季攻势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反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敌人攻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兵团到达,以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后,我军按照计划转入休整。此时,我军经三次战役的胜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对现代化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士气异常高涨。但是,我军减员很大,兵员没有得到补充,而且第9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我军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二十一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七万余人,而敌人有二十三万余人(美军7个师、韩军8个师、英军2个旅),我仅略占优势。同时,随战线南移,我军运输线已长达五百五十公里至七百公里,在敌机狂轰烂炸下粮弹物资补给十分困难。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内部愈加混乱,失败情绪愈加严重。为挽回颓势,保住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美国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同时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

  美国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迅速的运输手段,对在朝军队进行了补充。1月15日,敌军为消耗疲惫我军,查明我军情况,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同我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我军的一种战术)在水原和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此时敌人已发现中朝人民军队粮弹物资补给困难,同时发觉我军第一线兵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为了晚会其失败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积极准备实施反扑,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军队压回”三八线“以北。

  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韩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同时,针对志愿军迂回穿插的传统战术,改变过去只沿公路冒进的战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

  战役开始后,志愿军确定“西顶东放”的战略部署,以一部兵力在西线顶住向汉城攻击之敌,集中主力于东线,待敌深入后对西线之敌进行迂回包抄,从而一举粉碎敌人进攻。如反击受挫,就放弃三八线以南地区,待战略预备队到达后再举行下一次进攻战役。

  敌进攻开始后,我西线第38军和第50军负责在汉江南岸一线阻击向汉城进攻的美第1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异常缺乏的条件下,我志愿军依托一般野战工事,顽强坚守阵地,每一要点都要和敌人反复争夺,使敌付出重大代价。汉江南岸阻击战进行了20余天,是志愿军战史上最艰苦的防御战之一。我志愿军也从防御作战中吸取教训,在前沿对部队实行疏散配置,火炮也进行分散隐蔽,并总结了“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同时对白天失去的阵地,夜间再以反击夺回。

  美第1军经过14天进攻,只前进了18公里,并付出重大伤亡。2月10日占领人民军主动放弃的仁川,但汉江南岸阵地仍在我志愿军坚守之下。2月中旬,汉江已经开始解冻,为避免背水作战,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才于2月18日前全部撤至汉江以北。

  敌军于1月31日开始,集中8个师开始东线的攻势。美第2师和韩第5、第8师分向砥平里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至2月9日,韩军第3、第5、第8师和美2师一部已进至横城以北,形成突出。

  按照预定计划,2月11日17时,中朝军队6个军(志愿军第39、第40、第42、第66及人民军第3、第5军团)开始战役反击,以迂回穿插战术,向突出之敌发起进攻。我军在夜间利用敌人间隙大胆穿插,给横城之敌以沉重打击。经激战,我军歼灭韩8师全部三个团、美2师一个营、美韩军四个炮兵营和韩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一万二千余人,其中俘虏7800余人(大部分是韩军),是朝鲜战争中我军俘虏韩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迫后撤。志愿军于2月13日乘胜向横城以西的砥平里发起攻击。

  砥平里有美军第2师第23团全部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共六千余人,并且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第39、第40、第42军的8个团兵力发起进攻。由于事前对敌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以致当夜仅歼敌一部,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但敌已形成据点式防御,兵力、火力集中,而且我军火炮稀少(只有十几门炮、数百发炮弹),仍未能将敌歼灭。15日,敌增援部队到达,同时敌人在原州、武陵里一线形成了新的防御。我军向原州等方向发展攻势受阻。鉴于歼敌时机已失,志愿军遂于当晚停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至2月16日,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2月17日,中朝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在“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2月19日,敌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节节抗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始将东西战线拉平。美第9军军长布莱恩特•穆尔在指挥其部队进攻中,于2月24日坠机身亡。

  3月7日,西线敌军以5个军共14个师3个旅又2个团的兵力,发动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对汉城的迂回包围。我军坚持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大规模机动防御作战,对敌节节抗击。

  3月14日,人民军第1军团主动放弃汉城。此时,我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已集结于安东、凤城地区,准备立即入朝;第9兵团主力亦准备向金化、平康地区开进。我第一线部队8个军转入第二线休整,第2梯队3个军又一个师(第26、第39、第40军和人民军第19师团)接替了第一线运动防御的作战任务,并在阻击作战中给敌以大量杀伤。其中第26军在3月28日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1次,杀伤敌人一千余名,并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敌军发觉志愿军大批新锐部队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我准备发动的战役反击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四次战役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九百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我军战斗减员五万三千多人,敌我伤亡对比1:0.6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诗絮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胡修道:少年英雄,勇者无惧
·孙占元:永不后退的战斗英雄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爆破大王
·激战松骨峰——让“最可爱的人”响彻神州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1950年)
·抗美援朝第一仗:温井之战
·第一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的"秘事、大事"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黄继光:舍身堵机枪
·王海:“王牌空军”的“领头鹰”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