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胡修道:少年英雄,勇者无惧
华夏经纬网   2020-08-13 15:03:03   
字号:

  在上甘岭战争中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而这位上甘岭战场的战神胡修道,曾经打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人。那么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胡修道出生于1931年,1951年加入志愿军并奔赴朝鲜作战。

  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班长及另一名新战士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

  浴血鏖战上甘岭

  著名作者杨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结尾处写道:“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创造了一个人一天之内击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的奇迹。

    1952年11月5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和李承晚,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的重点就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

胡修道

  由于是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年轻的胡修道起初还有些心跳。当敌人第一次向阵地冲来时,胡修道紧握爆破筒的手渗出了汗水。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就没命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直到班长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胡修道风趣地说:“多年来,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在当时,志愿军的供给艰难,弹药常常比生命还宝贵。

  不久,两个多排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胡修道和班长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敌人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这种被称为“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在当时,为了让新战士尽快适应战场,志愿军采取了“一看、二打、三带”的方法,即由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地,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边指导;第三次或让新兵自己打,或由老兵带着新兵打。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长就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们俩又连续击退了几个排的敌军多次疯狂反扑。

  他们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儿,这时,连指挥所传来紧急战报: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急!这时,连长朝他们一挥手,他们立即又突破敌人几道火墙,来到10号阵地,发现守在10号阵地上的只有一个已经挂了彩的战士,而旁边的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带着一腔怒火,胡修道和战友又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

  这时,排长郭三旦向他们匍匐过来支援,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是排长牺牲前留给他们唯一的话。

  排长牺牲了,负伤的战友滕土生又被调走执行其他任务,阵地上只留下了胡修道一个人。正当胡修道感到身体极度虚弱,准备停下来啃两口馒头时,正前方一大群敌人又蜂拥而至。胡修道炸雷般地吼了声:“还我排长!”兜头就是一阵手榴弹。扔得正酣时,几个战友过来支援,说:“连长命令你速回3号高地!”

点击看大图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敌人把坦克开了过来,几百门火炮齐射过来,头顶上的飞机开始狂轰乱炸。胡修道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弹药,在3号、10号高地间来来回回地打,竟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

  “阵地上没了一点声响,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等待着敌人最后的挣扎,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老英雄平和了一下情绪,又接着回忆——

  黄昏的时候,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胡修道扔完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手雷后,抓起自动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随着这一声怒吼,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敌人再次溃逃,战斗胜利结束了。

  这一天,他们打退了美军、李承晚军在坦克、大炮掩护下,从排到两个营规模的进攻41次,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守住了阵地。

  主政砀山 兴修水利

点击看大图

  大名鼎鼎的胡修道,本来是部队上的人,为什么突然之间会主政砀山呢?

  胡修道一生,有55年都在部队当中任职,或许在砀山主政的5年,是他唯一一段在地方的履历吧。

  从1969年开始就任砀山县委书记的胡修道觉得砀山的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水利不强,当地百姓受灾受难不说,农业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他召开了县委会议,很快形成了”以蓄为主,以排为辅,蓄排结合“的水利建设方案。

  军人出身的胡修道,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立即着手布置任务,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运动。结果是喜人的,当年全县新打的井,无一例外都在当年的旱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受益到现在。

  胡修道还发动群众,对全县的沟渠河流,进行了重新修整疏通,配备了相应的水利设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一心为国,一战封神

  胡修道从1969年到1974年,主政了砀山5年。随后又回到了部队,后任南京军区某军副参谋长。虽说官职没有多大,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生死面前他是英雄,荣誉面前他堪称模范的光辉形象。

点击看大图

  如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以东,一处丘陵松柏苍翠。

  阳光照在墙上,一面红旗缀着四枚勋章,它们属于上甘岭上立下盖世奇功的胡修道,也有为砀山建设做出贡献的胡修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英雄,记住这位曾经也战斗在砀山建设中的英雄县委书记!

  胡修道曾动情地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为了和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强大的侵略者,我的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我们要学习英烈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业绩,把国家建设好、保卫好,以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百度百科、搜狐网等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战史解码:临津江战役志愿军“干掉”英军王牌
·铁在烧: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
·县里围歼战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一个人报团去南北极,87岁抗美援朝女兵火了!
·伍先华:爆破英雄 身先士卒
·纪念抗美援朝70年 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开机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1951年)
·汉江南岸的坚守防御作战
·砥平里战斗
·第四次战役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