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组建东北边防军始末
华夏经纬网   2020-05-17 09:04:44   
字号:

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英勇壮举,仿佛又浮现在眼前。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随后,东北边防军,这个仅仅存在了两个多月的建制,以“志愿军”的名义,开赴朝鲜战场。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身部队,东北边防军的组建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笔。

未雨绸缪

保卫东北边防、组建东北边防军,是在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中共中央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边防军自组建之日起,几经集结、加强、再部署,既巩固了国防,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权,也为边防军部队出动作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援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部署中,东北地区处于战略大后方,由东北军区领导和指挥其所属的人民武装力量。东北地区解放最早,地理位置上背倚苏联、毗邻朝鲜。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中朝友好关系确立,局势相对稳定,工作重点也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美国军队入侵朝鲜之后,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全局的复杂问题。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东北地区从战略后方变成国防前哨,中国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调整国防部署,增强东北地区的国防力量,以巩固国防,预防突发事件,做好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准备。

1950年7月7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第一次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提出并同与会者初步商议了边防军所辖与部署、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员补充等问题。10日,周恩来副主席又主持召开第二次会议,最后商定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根据两次会议精神,13日正式形成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立即抽调第13兵团(兵团部、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编制人数达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决定》确定编入东北边防军的各部队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等原驻地开展车运工作,于8月5日前全部集结到达指定地区;《决定》确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万毅负责指挥边防军特种兵部队,段苏权为司令员组成东北空军司令部。

组建之前,各部队分散在各地担负着整训、生产和剿匪作战等任务。由于国内各铁路干线受损严重,尚未恢复,大范围车运调防任务很重。在边集中、边动员、边车运的状况下,20余天内,东北边防军在辽宁安东(今丹东)、铁岭、辽阳,吉林通化等地完成集结。8月中旬以后,朝鲜形势已不容乐观,战争双方在朝鲜东南隅的洛东江一线形成僵持局面,朝鲜战争长期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中央军委根据朝鲜战场局势,预判发展趋势,再一次加强东北边防部署,开始增调部队加强边防军的力量,并部署边防军的二线、三线部队。

9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调中南军区第50军北上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开赴吉林西丰、辽源、海龙、磐石地区,转入战略临战准备。9月20日,中央军委下达第9兵团北上命令,决定从10月1日起,按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第26军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铁路山东段的泰安、兖州、曲阜、滕县等地区集结,转入整训。第19兵团所属3个军,调至陇海铁路沿线地区集结,兵团部位于西安,所辖第63军位于三原地区,第64军位于宝鸡地区,第65军位于宁夏境内。二线、三线部队的部署,计划在第13兵团等第一批出国作战部队出动后,即以第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由山东北上,进入位于东北的边防军原驻地,随时准备入朝作战;同时以第19兵团东进,进入山东驻地整训,作为三线部队。

一切为了战时

充分的准备是争取胜利的先决条件。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副主席在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紧和加强准备工作。一切都要准备好,不要成为‘临急应战’,而要有充分准备,出手就胜。”

东北边防军集结后,召开了“沈阳军事会议”。会议明确了东北边防军的未来作战任务:准备赴朝鲜作战,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的侵略;部队出国作战时将使用“志愿军”的名称。“各个部门与各个部分都应迅速地、仔细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的政治动员、积极的军事准备、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具体的物资准备等,各项准备均应专人负责,严格检查,防止落空,限期完成。

为统一东北边防军部队的领导,调整指挥关系、保证整训工作正常进行,中央军委8月26日决定,东北边防军部队,包括第42军和特种兵部队,以第13兵团为统一训练机构,特种兵司令部辅助。直至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东北边防军都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东北军区负主责,第四野战军予以协助,第13兵团分管军事整训,东北军区负责后勤保障。任命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因赖传珠身体有病,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其离职休养一个时期,萧华兼任第13兵团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这些决定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作战要求,以作战经验丰富、指挥才能出众的骨干力量充实领导集体,同时考虑到部队情况,保留政治部和组织部机构,组成了一个汇集精兵强将的北上兵团指挥机构。

东北边防军从实际出发,把编制和装备调整工作与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精简机关人员和司令部直属分队,以充实作战部队;加强师以下部队的特种兵分队;部队连以上单位,配备朝鲜语联络员;加强侦察分队建设等。中央军委增调工兵第4团北上,归第13兵团指挥。补充兵员以军内调整为主,东北军区作补充,并从各大军区抽调10万老兵作为补充兵员。将第169师、第171师划归第13兵团指挥,担负战勤任务。同时,补充步枪2000支、轻机枪540挺、重机枪76挺、60毫米炮179门、各种迫击炮138门、92毫米步兵炮68门、火箭炮48门、火箭筒80具、反坦克地雷2000枚、燃烧瓶2000个。并加紧武器装备的维修工作,增加弹药补充和储备,补充装具缺额等。

通过召开官兵大会、小组和班排讨论、墙报和板报宣传、到敌机轰炸现场参观等方式,部队对“该不该打”“愿不愿打”“能不能打”等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讨论和教育,保证了政治动员和教育富有针对性和强大的说服力。同时,部队对美军陆、海、空联合作战可能带来的战争考验进行了克服困难的教育;对朝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进行了宣传。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教育,为东北边防军战前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后勤部门也进行了物资筹措、调运和储备工作。步机枪弹药按5个基数,炮弹按20个基数准备,各先行运抵集中地区2个基数和5个基数,每团携带炸药2000斤;从第四野战军和东北地区抽调汽车1000辆,从东北地区动员大车4000辆,担任运输任务;按31万人员、3万牲口、1000辆汽车、4000辆大车,准备3个月的粮草、汽油,在部队完成集结前,先运1个月的粮草、汽油;由总后勤部按朝鲜人民军服式样赶制服装,每人单衣、棉衣各1套,另准备其他装具;按收容本军和人民军共4万伤员准备医院;准备5000副担架等。

在安东至辑安、凤城至通化、本溪至梅河口、沈阳至四平等“四线八点”上,东北边防军建立和完善了边境地区物资储备体系,并确定部署了通往战区的3条兵站运输线,对未来作战的卫勤保障作了精心部署。

苦练杀敌本领

采取“多用老办法、多想新办法”的训练方式,以“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为训练原则,东北边防军展开集中军事训练。

通过进一步研究部队未来作战任务,东北边防军认为,部队赴朝鲜作战,主要应该抓住美军怕截断退路和过分依赖技术装备的弱点,根据朝鲜多山地、河流的特点来确定部队的作战样式。通过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等客观条件,部队将山地进攻作战作为重点,军事训练也随着作战指导方针与原则的确定,将这些内容作为训练重点。

部队从实际出发,既强调熟练掌握传统战法,又要学习现代战争和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知识。训练包括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防空、反坦克教育4个部分。训练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进行班以下战术训练和单兵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等基本技术训练,以及反坦克、防空教育。第二期从9月11日至10月2日,以排、连、营进攻战术训练为主要内容,其中以排、连战术为重点,同时利用早晚时间继续复习和巩固各种技术。

干部主要进行夜战和协同作战战术教育。团以下干部主要学习如何组织兵力、火力,其中连、排干部侧重于对“一点两面”“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三制”等战法的学习和研究;团、营干部侧重学习“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和合同战术,特别是步炮协同战术;师以上干部主要学习兵力、火力的组织指挥和陆空协同、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术。

针对部队老兵新兵参差不齐、对技术掌握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部队普遍在训练中采取因人施教的原则,并在战士中组成互助小组。通过不断变换不同地形、训练地点等,使战士熟练掌握规范动作,明确单兵战术与发扬火力的关系。除此之外,通过实兵演练,突出进行山地进攻作战中连续突破、近战、短促火力战的训练;火器疏散配置、火力集中使用的训练;以及在敌人拥有制空权情况下,部队主要依靠的夜间运动和作战的训练。通过严密组织、分批训练、战术训练、实地教学等方式,部队战斗力恢复和提升很快。东北边防军在军事训练中,不断强化了准备打恶仗、打大仗的战斗作风,和百折不挠、勇猛顽强的战斗意志。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年8月下旬,朝鲜战局出现相持局面。周恩来主持召开军委各部门、各军兵种领导人参加的国防会议,专题检查和督促东北边防军的作战工作时,指出:“朝鲜战争长期化形势的出现,加重了我们的责任。”对东北边防军的参战准备工作,及空军和特种兵部队的参战准备工作作了要求和部署。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釜山防御圈的美第8集团军全线向三八线推进,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内。”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权衡了利弊,以及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于1950年10月5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正确地把握了局部和当前、根本和长远的利益关系,是革命胆略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产物,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周恩来曾提到:“毛泽东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他科学的判见、实际的分析。”

中共中央决定,立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挂帅出征。中国人民志愿军辖第13兵团及所属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及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统一由东北军区负责。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这支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部队,所创造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东北边防军的组建,不仅巩固了东北边防,而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进行了极其重要的战前准备,也为后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彭德怀曾在总结战争经验中提到:“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我们即调了五个军置于鸭绿江北岸,待敌越过三八线向我国边境逼近时,出敌不意地给以痛击,取得第一个战役的胜利。这不仅挽救了当时朝鲜人民军败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果预先无此准备,想要凭空扭转当时极不利极严重的局面,那是不可设想的。”这肯定了东北边防军的重要意义。

1950年10月,东北边防军炮1师召开战前誓师大会。在第26团5连召开的表决心大会上,连队指导员麻扶摇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出征誓词记录下来,在修改补充后,写成一份诗歌形式的决心书。在全团出国作战的誓师大会上,麻扶摇代表连队发言,这份决心书作为开场白,受到热烈欢迎。会后,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麻扶摇,觉得诗歌写得很好,并提出将“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等几处修改意见,随后引用于一篇战地通讯,发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作曲家周巍峙看到通讯后,主动为文中这首诗歌谱曲,最初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曲目,在全军、全国广为传唱,后歌名正式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每当这首战歌响起,都是对东北边防军坚实的努力和贡献最好的纪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 升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70年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如今93岁的他坚持在家升国旗
·穿越时空的思念——社会各界祭奠抗美援朝英烈侧记
·上甘岭597.9高地坑道用的功勋步话机
·抗美援朝老兵:抗疫战场没有硝烟却更凶险 医护人员可敬
·难忘那支战地腰鼓队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我军动态防御予敌重创
·沈阳:归国志愿军烈士遗物首次对外展出
·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元旦攻势突破“三八线”
·进攻战役在新年前夜打响——1951,元旦头条
·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杨育才
·57岁生日到来,毛泽东还不知道:长子岸英牺牲已经整整一个月
·志愿军铁道兵在定时炸弹爆炸时抢修铁路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