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军史钩沉
某团先后3次执行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任务
华夏经纬网   2016-04-11 11:09:15   
字号:

    陆军第39集团军某团先后3次执行迎接安葬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任务。这一特殊任务成为他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好载体——

    接过英雄的枪迈步新征程

    ■孙连绪 冯国楠 本报特约通讯员 海洋

    擦拭、瞻仰、献花……4月3日,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陆军第39集团军某团排长谷雨丰率4名礼兵将一面崭新的军旗敬献碑前。就在两天前,谷雨丰作为护送队员之一,亲手将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护送至陵园安葬。

    该团政委陈永峰介绍,他们团3次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安葬任务,共有700余名官兵参与其中。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之际,他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任务,组织官兵重温《上甘岭》《三八线上》等经典影片,“晒晒”官兵亲人的参战经历,开展“岗位学先烈,强军我先行”实践活动,使主题教育活动更富实效。

    烈士英名墙前,一连下士马士伟饱含热泪,与战友们分享了自己爷爷的参战经历。

    马士伟的爷爷马登臣是原190师569团机枪连重机枪主射手,1950年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一次战斗中,马登臣所在连队的阵地遭到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所有官兵抱定“血战到底、寸土不让”的信念,浴血奋战。此战,马登臣的胳膊被子弹击穿,头后部被炮弹弹片击中。全班战友除了他重伤昏迷被救治幸免于难,其余全都壮烈牺牲。战争结束后,马登臣没有跟组织提任何条件,回乡务农直至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人依然用微弱的声音哼着《志愿军军歌》。

    听着马士伟动情的讲述,战士张文博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虽说我们是90后,但一样有铮铮铁骨。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们一定会像英雄一样担当和冲锋!”

    “想一想,与邱少云烈士相比,我们平时训练受点苦流点汗算什么?!”集体祭扫结束后,八连上等兵汪源波和战友们自发来到邱少云烈士墓前献花。

    汪源波是迎接安葬仪式的鸣枪礼兵。东北三月,冰冷的枪身冻得他指尖发麻,但他不曾有一丝动摇,一次次熟练出枪动作,直到高度角度分毫不差。“其实每个时代的英雄都是血脉相通的。学习英雄,就是要让自己向英雄看齐,找差距校坐标,以先烈为标杆投身改革强军实践。”汪源波边思考边说。

    “同样是青春年华,志愿军烈士用热血和生命为祖国人民赢得了幸福安宁,这是一种撼人心魄的责任担当。”站在黄继光英雄纪念碑下,下士姜超若有所思,“练就硬本事,方显真担当。英雄魂归故里,忠魂终得安息,对我们来说,却意味着新的继承和出发。”

    姜超曾连续三次担任迎接安葬仪式礼兵,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前年,还是一名新兵的他就暗暗发誓,要靠过硬本领接过英雄的钢枪。当年年底,他在原沈阳军区组织的专业技能比武中摘得一枚银牌。前不久在上级创破纪录比武中,他一人独揽三金,用拼命三郎的冲劲诠释了一名军人在强军征程上的使命担当。

    穿越时空,90后官兵与英雄同呼吸共血脉。“有人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信仰之旅,那么坚守上甘岭就是信仰之战。”仰望巍峨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谷雨丰感慨万千,“英雄虽然已经长眠,但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永远鲜明如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解放军报》2016年04月09日 04版)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寻踪: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沈阳
·36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将长眠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清明节前,他们回家了:韩国归还36具中国志愿军遗骸
·邱少云入团的故事
·韩媒:36具在韩中国志愿军遗骸入殓 将归还中方
·杨根思:打退美军王牌师8次进攻
·上甘岭战役:美军承认“月亮是中国人的”
·抗美援朝:面对敌机疯狂扫射志愿军不躲藏
·揭秘:志愿军重创美开国“元勋师”始末
·志愿军测高机手力敌美军机群
·朝鲜战场,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为什么炸不断?
最新酷图
  更多
兵器大观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热点新闻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网上谈兵
  更多
军事观察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战争回顾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精彩视频   更多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