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房产消息 4月25日下午,SOHO中国潘石屹作客网站,以下为网聊部分精彩内容:
对大陆商人来说,台湾是块处女地
主持人:观点地产网记者李碧问,此次台湾之行本来是2月份就有安排的,当时也有消息称参观的是商业地产,不知道潘总这次去台湾有否考察商业项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潘石屹:我们原计划2月份去台湾,但是这个团里面的团员时间总是凑不到一起,一直推到4月21号,大家的时间凑到一起才启程。
这次去台湾,行程安排得很满,对项目的考察也只是走马观花,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经济停滞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他们讲得最多的话是“快了,机会马上就来了。”
主持人:网友“锋芒不露”问潘总,听说您去台湾了,能否谈谈台湾有哪些建筑给您留下最深的印象?
潘石屹:这次去的城市很多,在台北只呆了几个小时,我们住的饭店就在101大厦旁边,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这个台北的标志性建筑。
台北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街道都很干净,高楼大厦并不多,总体感觉有点像东京。
主持人:有位网友问潘总,您对台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潘石屹:刚出台北机场就看到铺天盖地的媒体记者,新闻业在台湾非常发达。
主持人:网友“有话好好说”说,我的印象中,台湾人谦恭、有礼、勤劳、聪慧、服务意识强、文化底蕴深厚,您这次去与台湾人面对面接触,有什么感触?
潘石屹:在去台湾之前,只是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台湾,这次去到台湾,发现台湾人确实特别谦恭、有礼,也低调,不像媒体给我们造成的印象。
主持人:新地产杂志的记者刘天子问,请问您这次台湾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寻求到哪些投资机会?
潘石屹:这次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我想在“三通”之后,让我们的同事和专业人士一起再去考察,对台湾的法律、市场和项目进行评估。
两岸“三通”之后,台湾一定有很大的商业机会;对中国大陆来说,台湾是块商业的处女地。这也是台湾多年来发展停滞之后迸发出来的机会。
主持人:有位网友问潘总,您此次去台湾,一定收获不少,能否谈谈两地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和台北,上海和高雄,在地产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差距,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吗?
潘石屹:台湾城市与大陆城市相比,台湾房地产开发规模小,但做工、设计都非常精良。
主持人:观点地产的记者李碧问,您觉得现在投资台湾地产,最大的障碍可能是什么?
潘石屹:还是法律障碍,在“5.20”之前,台湾的法律是限制大陆资金去投资台湾房地产的。
主持人:网友“锦上添话”问潘总,这次台湾之行给您留下最深的是什么?是101大楼,是蒋友柏,是沐兰汽车旅馆,还是高规格的接待?
潘石屹:这次台湾之行虽然时间很短,但许多人和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陈文茜、李敖、胡志强、蒋友柏等等个个都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主持人:香港《文汇报》的记者赵建强问您,一些台湾人对内地人的看法是不是还比较敌视?
潘石屹:敌视、对立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是老一辈的事情,在年轻人身上我没有看到任何的敌视,他们对我们还是非常欢迎的。
主持人:香港《文汇报》的记者赵建强说,现在两岸三通,所有人都唱好,感觉好象一帆风顺,其实有没有什么障碍呢?
潘石屹:在我接触到的人当中,不光是媒体唱好,所有人都希望早日实现两岸三通。台湾有100多万人在大陆工作,因为没有“三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这是人为设置的障碍,坐飞机不能直接飞到台湾,要到别处转机,完全是多此一举,费时、费力、费钱。从目前来看,我没看到任何有障碍的地方,也没有看到任何有常识的人要坚决反对“三通”。
主持人:网友“锋芒不露”说,听说您去台湾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行程,看到的风俗人情和所见所思吧。
潘石屹:这次去台湾,到的地方很多,见的人很多,感触也很多,一会儿抽空我会把所见所闻写一篇博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主持人:香港《文汇报》的赵建强问潘总,请问台湾人对大陆的投资者,或者对内地人的感觉如何呢?会不会有抗拒?会不会造成发展上的困难?
潘石屹:我们在台湾接触的人当中,都对我们表示欢迎。在一些媒体上也看到少数反对的声音,但那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多的是出于对“颜色”的考虑。
主持人:香港《文汇报》的记者何丽琪问潘总,现在台湾尚未完全对内地投资者开放,大陆资金往台湾的投资渠道有哪些,目前法规环境有哪些限制?例如参股、往返,资金往来、税务、控股人是否一定是台湾人的?
潘石屹:现在对大陆资金的限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但大家都期望着“5.20”之后,台湾会对现有的法规进行修改。
主持人:网友“卡卡”问潘总,台湾那边有小产权项目吗?
潘石屹:在台湾这几天的接触过程中,他们上上下下的官员法律意识都非常强,非常明确。从国民党的秘书长吴敦义先生,到下面县市的科长、处长,在给我们介绍投资环境时都引用法律条文,他们都能确切地记住是哪一条,以及法律规定如何去做。我想在台湾这样的法律环境中是不会出现像中国大陆小产权这样的房子的。
SOHO的商业模式也适用于台湾
主持人:《新地产》的记者问潘总,您这次去台湾也计划投资建一个台北SOHO吗?
潘石屹:没有具体的想法。但我们看到台湾经济成长中主要的经济力量还是台湾的中小型企业,SOHO这种商业模式我想对台湾来说也是适合的,因为这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产物,只有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才有这样的房地产产品出现。
我们在台北考察时,看到有人在做和“长城脚下的公社”类似的项目,只是他们的规模更大,有177座房子,有好几位设计师正是我们“长城脚下的公社”的设计师。
主持人:《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谭璐问潘总,您前天在台湾表示,在台湾投资的原则,第一会考虑合法性,第二考虑市场大小,对大陆企业来说,目前的台湾投资主要面临哪些限制,台湾三通对房地产业的刺激会有多大?
潘石屹:我们SOHO中国的投资原则,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首先考虑的是合法性,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其次要赚钱。这是两个永远不变的原则。
台湾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因为台湾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5千美金,但过去几年时间发展停滞,“三通”之后,相信大陆一定会有许多的观光客、游客去台湾,这对台湾的经济和房地产是一个巨大的刺激。目前从台湾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大陆去台湾的游客只有8万,这是一个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按照台湾新政府的目标,大陆游客的比例会迅速增加。这可能是台湾房地产目前的平衡状态所不能承受的,所以需要旅游观光物业的投资。
主持人:新地产的记者刘天子问,台湾的豪宅市场相比北京而言,有那些特色,作为投资人,您是否会出手?
潘石屹:我们在台中参观了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房地产开发商在台湾叫“建商”,他们的项目,无论从质量、规划设计,还是物业管理来说,水准都非常高,很值得我们大陆同行学习。在这些高档住宅中,没有大陆那种贴金贴银,恶俗的装修和设计。
主持人:谭璐接着问潘总,经过这几天的考察,您觉得台湾房地产市场哪些领域最有投资潜力?
潘石屹:普通住宅基本已经过剩,我们在台中市了解到他们的“国民住宅”有点像我们大陆的经济适用房,敞开来卖,还有几百套没有销售出去。一旦台湾和大陆实现了“三通”,会对旅游观光行业产生巨大的刺激。这可能是潜力最大的行业。
主持人:香港《文汇报》的赵建强还说,投资者最需要的是速度,内地者投资者现在才进入台湾是不是晚了?
潘石屹:刚刚开始,还没有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我想最重要的、好的投资环境是开放,只有开放了才有机会。封闭的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只能走向衰退!
来源: 和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