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热点投资 -> 东北

 


辽宁跻身万亿俱乐部 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浮出水面

2008年01月22日09:41
华夏经纬网

  1月21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辽宁省代省长陈政高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颇引人注意。

  2007年,辽宁省生产总值实现1102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8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

  这表明,在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河北、河南后,辽宁成为全国第八个万亿元GDP省份。而另一个令辽宁人兴奋的是,2007年该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首次全面超过东部平均水平。

  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复兴,对于辽宁来说,已渐行渐近。

  “双突破”背后:“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浮出

  “这些都是历史性的跨越,辽宁人民期盼多年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对于5年内GDP翻番的成就,陈政高语气激昂。

  “这表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辽宁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进入了全面振兴的阶段。”1月21日,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马洪君兴奋地向记者表示。

  而令辽宁的执政者们兴奋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措施,在2007年初见成效。

  首先,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6年,辽宁明确提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5个重点发展区域建设。2007年是实施这一战略的第二年。从2007年给出的“中期答卷”看,成果还是颇为令人注目的。

  如截至2007年11月底,“五点”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资金296.03亿元。其中,2007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入资金18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7.55亿元。

  “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是我们一直的思路。”马洪君对本报记者表示,如韩国STX、新加坡万邦、台湾富士康纷至沓来,一亮相都是超10亿美元的大手笔。

  在他看来,“这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凸显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魅力和吸引力”,“必将生发出强大磁力,带动更多产业集聚和配套”。

  第二,作为辽宁振兴的主要弈局——“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也在逐步接近。“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当日会上,陈政高称。

  “辽宁经济结构在优化。”马洪君分析,以数控机床、船舶制造为重点内容的装备制造业代替重化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标志着辽宁按国家“两型产业基地”(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型原材料基地)的要求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已迈入了新阶段。

  此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国有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国企三年改革(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一直是外界观察辽宁的重点。

  “国有企业甩掉了包袱,走出了困境,挺起了脊梁,显现出强大活力。”陈政高称。

  据辽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90%的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中小企业改制任务;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关闭破产基本完成;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5.5%。

  相比国企,辽宁人也看了另外一个拐点——2007年,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这意味着,辽宁的经济结构在优化,转向更良性的发展。”马洪君称。

  负重前行:向东部看齐

  在此基础上,辽宁对未来5年的发展充满了想象。对此,辽宁决策者们提出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首先,经济指标指向一个目标:“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始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

  具体指标为,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

  其次,表征人民生活水平的两个指标也要“赶超”全国或东部地区。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辽宁未来发展战略中的第三看点是“初步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

  以“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一直是辽宁人的梦想。为此,辽宁提出,未来5年,以沈西工业走廊和大连“两带一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为核心,基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当然,产业结构优化也是一个目标。辽宁提出,未来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服务业占全省聚集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同时,鉴于目前“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取得的成效,辽宁欲推其更进一步。“继续安排3亿元贴息资金,支持五个重点发展区域产业项目建设。”陈政高称。

  上述经济目标需要市场主体——企业来实现。而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市场体系是否完善、投资环境是否改善。对此,辽宁要拿出“大手笔”。

  如辽宁承诺,国企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完善国有资本经验预算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100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到6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世玲 陈培婵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