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鞍山市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在“吸引大台商、促成大项目”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果。“十五”期间,全市新批台资项目64个,合同利用台资额4.77亿美元,实缴台资额达1.20亿美元。2005年全市台资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36%。目前,全市累计登记注册台资企业161家,总投资额8亿多美元,合同台资额6.56亿美元。鞍山市利用台资额在全市外资中的排位于2004年就由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在全省各市利用台资额的排位为第三位,台资已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新的战略构想——把台湾作为招商引资的首选地区
鞍山市十分重视对台工作,市领导多次赴台直接促进有关重大项目,扩大了鞍山在台湾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鞍山市加强了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制订了《鞍山市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案》,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特批准给市台办增加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健全了台办的领导班子,同时还加强县(市)区台办的建设,鞍山市所属县(市)区委、政府对台工作不断加强,2005年3月,海城市台办独立建制,设置行政编制4名。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全市台办系统建制,充实了力量,为做好对台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的重要基础
鞍山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鞍山市相继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畅通工程国家A类一等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第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01年鞍山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极大地改善了投资软环境。第三,主动为台资企业服务,帮助台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2003年以来,鞍山市制定了“市长接待台商日”制度,市长、副市长每年两次亲自听取台商意见和建议;市主要领导每年都到台资企业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几年来,鞍山市领导仅深入台资企业海城正昌公司调研就达十余次,为企业解决了用电问题、土地问题、道路改造问题,打消了企业搬迁的想法,使海城正昌公司由140万美元起家的小企业,变成一个总投资达3500万美元、年产值3.2亿元、年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年纳税2400万元的海内外知名钢缆及设备制造大型企业。第四,认真解决台商投诉案件,全力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对于台商投诉案件,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批示,分管市领导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协调会,具体负责部门坚持有访必接、接访必果。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受理台商投诉案件18件,到2005年底已经全部调处解决,台商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对台工作资源——推进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鞍山市充分发挥市台办在对台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并任命市台办主任兼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鞍山市台办对外积极利用上级台办、外省市台办等重点工作资源和渠道,对内有效发挥本市重点台属、台商和其他涉台人员的作用。一是认真把握每次参加和主办各类涉台活动的机会,广泛开拓渠道,外引内联,积极为鞍山吸引台资,为鞍山与台湾各领域交流牵线搭桥和创造工作机会。二是通过每年邀请接待来鞍山几十批次的重要经贸和交流团组,接待来访数千人次的台胞,在鞍山举办数次重要的交流活动和组织十余个交流或经贸考察团组赴台等,大大密切了鞍山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现已促成了海城纺织工业园等诸多台资项目落户鞍山。三是通过利用网络、多家台湾媒体和大量的往来交流活动对鞍山的宣传,大大提高了鞍山市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积极发挥台资企业协会的“以台引台”作用。2004年4月,鞍山市成立了台资企业协会,这是我省继沈阳、大连之后第三个台资企业协会。
确定主攻方向——瞄准大台商、抓住大项目
鞍山市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台湾大企业集团、大台商和上市公司,在引来大台商、搞成大项目上狠下功夫。海城纺织工业园项目落户鞍山就是一个成功典型。当时该项目引起闽、辽、渝三省市和鞍山、营口、辽阳等市的极大关注和激烈竞争。鞍山市主要领导三赴厦门,五进北京,通过高效、严谨的工作,使台商考察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均得到圆满解决,目前,园区龙头项目——投资3.43亿美元的差别化化纤厂已完成投资7000万美元。总投资980万美元的腾龙服装项目也全部建成,产品已出口海外。台塑关系企业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董事长王永庆以“经营之神”闻名于世。经过市领导亲自做工作,台塑关系企业将2000万美元的塑胶管材项目,改在鞍山建设,这是台塑关系企业在东北地区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项目,成为两岸著名民营企业强强合作在第三地建厂的典范。
来源:辽宁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