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热点投资 -> 江苏

 


触动海峡两岸工商界 "仁宝"撤离昆山风波调查

2008年04月03日13:23
华夏经纬网

  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10多年来一直高踞昆山“产业链招商”顶端,蝉联昆山出口创汇冠军宝座多年———   

  2月18日,在这个“多事之春”,一条“惊人”的消息再次触动海峡两岸工商界人士的神经:“仁宝电脑加速撤离昆山”。  

  “仁宝电脑”投下的“炸弹”何以惊人?因为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台湾电脑企业,从外设做起,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的代工企业,10多年来一直高踞昆山“产业链招商”的顶端,蝉联昆山出口创汇冠军宝座多年。“仁宝”真的要走吗,撤离的原因何在?记者近日就此展开了系列调查。 

欲走还留的“仁宝”  

  “内地成本上升,仁宝投资转向越南”,这是国内某著名财经传媒有关仁宝新闻的标题。  

  台湾仁宝电脑工业股份公司是首批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1996年,仁宝电脑落户江苏昆山,设立了仁宝光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目前昆山已经成为仁宝电脑的生产中心。不但其代工的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出自昆山,而且其液晶显示器的生产线也落户昆山,现在共有三个分厂,昆山的仁宝四厂也在建设之中。十多年来,仁宝曾蝉联昆山出口创汇宝座多年,见证并参与了昆山外资推动型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为昆山提供了数万个就业机会。  

  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包括仁宝在内的多家台资企业正在寻求新的生产基地,位于东南亚的越南,就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仁宝电脑甚至通过公开或私下渠道频频向昆山市政府表示,如果再没有具体措施协助降低成本,这家最早在大陆设厂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台资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展开大迁移动作。仁宝原预计2010年投资越南的工厂才要量产,但现在已提前至今年底或明年初。  

  如果媒体的说法属实,那么问题就很“严重”了。首先仁宝电脑的地位不简单。作为首批进入昆山的台资企业,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笔记本代工企业,仁宝电脑在昆山、在台资企业中的影响甚大。围绕着仁宝电脑,有着一批为其做零部件配套、服务的台资和内资企业。拔出萝卜带起泥,仁宝电脑如果真的走了,不但会带走一大批配套企业,也会对其他在昆山、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到底是什么变化,让这些企业宁愿放弃多年创下的基业,远赴千里之外另起炉灶? 

否认撤离承认转移  

  就在仁宝电脑将生产重点从昆山移走的传言愈演愈烈之时,西部重镇重庆传来消息:仁宝电脑将投资50亿元在重庆建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这无疑给仁宝电脑“出走昆山”这堆火上,又浇了一勺油。  

  仁宝电脑投资重庆的消息,来源于重庆“2008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表示,仁宝电脑非常看好重庆的投资环境和人工成本、水电成本低等优势,双方已进行了几轮谈判,项目选址已基本敲定。仁宝电脑预计在重庆投资50亿元,达到年产笔记本电脑1000万台—2000万台的规模。  

  消息传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仁宝电脑在昆山的企业仁宝光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仁宝光电总经理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他们只是台湾仁宝电脑设在昆山的下属企业,按照公司规定,他们对于外界没有解释权。所有的对外采访,都由台湾仁宝总部的对外发言人负责。  

  不过,不久之后对方向记者发来一份仁宝电脑总部对外公布的声明。这份材料称,有关媒体所谓仁宝电脑“加速撤离”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仁宝电脑非但不会加速撤离,相反正在持续投入。不过,声明中确认,仁宝电脑的确投入了5000万美元,在越南兴建生产线。不过这是应代工客户要求设立的,主要在于分化投资风险,公司也确实将它规划为未来重要的生产基地。未来5年中,两座工厂的产能将会“一半一半”。计划年内越南厂产量将可达到单月30万—50万台的经济规模,成本较大陆昆山厂平均可降低3%—5%。  

  仁宝电脑台湾总部发言人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部分IT代工企业确实越来越重视东南亚的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生产成本较前几年已有明显提高,而已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台企在税收等方面的投资优惠被缩减,则直接成为它们南下的动力。此外,昆山的土地空间趋于饱和,很难再拿到新的土地,他们预料至2009年,昆山厂的产能便可能无法支持当年旺季所需。由此看来,“加速撤离”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产业转移不容否认。而且随着大陆投资环境的变化,这种产业转移也有加速的可能。 

每月工资涨100的背后  

  虽说“加速撤离”略显夸张,但仁宝电脑将鸡蛋全放在昆山这一只篮子的现状,肯定不会继续下去。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仁宝电脑铁了心要到昆山以外的地方继续发展?  

  通过各方的回应,可以将其原因简单归结为两条: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二、优惠政策的变化。没有办过企业,恐怕无法想象这两点因素对于企业家产生的真实影响。而每个工人上涨100元的月工资,对于拥有数万工人的仁宝光电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张力军是陕西人,家在靠近西安的一个县城里,刚刚25岁的他来昆山打工已经三年时间了。记者见到张力军的时候,是3月21日早上8点,他正在仁宝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外的一家兰州拉面馆,吃着7元钱一碗的炒拉面。张力军告诉记者,他是晚班刚刚下班。其实工厂是提供一顿工作餐的,但是身为陕西人,他吃不惯工作餐里软绵绵的米饭和甜丝丝的菜。因此他时不时会到厂外这家拉面馆,品尝和家乡差不多的风味。  

  自打中专毕业,张力军就开始了打工生活。先在西安干过,后来嫌工资不高,去了丹阳一家汽配厂。3年前经过同乡的介绍,他去了昆山另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富士康工作,去年下半年跳槽来到仁宝光电。目前他在仁宝光电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上,是最普通的流水线操作工。  

  张力军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昆山的台资企业普遍涨了100元工资(每月),他目前的月基本工资是850元。单位还帮他们交三种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不过算上加班工资,他每月能净拿一千三四百元。  

  说到加班,张力军告诉记者,在全国各地打工都是要加班的,昆山也不例外。昆山的台资电子企业,一天24小时开工,每月只有几天检修机器时能够休息。而通常,台资企业只实行两班倒,聘请两班工人,因此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时间,只能靠加班来填补。“不过我们也习惯加班了,流水线工作量不大,就是时间长点。况且,如果不加班,每月扣来扣去就只剩下几百块了。”张力军说,为了这每月一千多的“工资”,和他一样的同事反而希望多加点班。  

  走南闯北打工多年的张力军,对目前的打工状况很是满意。一来,电子企业的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小,企业很关注工人的身体健康,在这里打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二来,企业文化丰富,过年过节都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最重要的是,这里几乎从不拖欠工资,解决了外地务工人员最大的后顾之忧。  

  记者在昆山出口加工区的一处人力资源中介看到,橱窗里贴满了台资、外资企业的招工信息。不论是富士通电子,还是禧玛诺自行车,抑或是樱花电器,几乎开出了一样的用工条件:底薪850元/月,加班费另算,接受两班倒。  

  虽然只是比《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多加了100元,在同样是台湾老板的李少堂眼中看来,因为劳动合同法实施,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涨,绝不仅仅这100元。李少堂介绍,法定假期的增加,带薪年休假的设定,都在无形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据他们研究和估算,《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台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了20%,经营总成本增加5%-8%。 

台商组团考察越南  

  用工成本的增加,对于萌生去意的台商来说,只是因素之一。对他们而言,政策的变化才促成他们远赴东南亚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记者在昆山并没有采访到仁宝光电的高层人士,但认识了其他的一些台商,李少堂正是一位了解仁宝电脑的台湾人,他多年来一直在大陆为包括仁宝电脑在内的多家台资电子企业设计、建造生产厂房。前不久,仁宝电脑组织一批供应商,共同前往越南考察投资环境,李少堂也是其中一员。  

  他告诉记者,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去越南。在此之前,他跟不少来大陆投资的台商朋友,多次前往越南进行考察。至于仁宝电脑在越南的新工厂,李少堂说,他虽然没有参与这次工厂的建设招标,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仁宝电脑越南工厂的建设比计划提前了很多。“最新消息是下个月初就要进行建设的招标,年底之前肯定能够建成投入生产。”在李少堂看来,有关媒体所称仁宝电脑加速撤离大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做生意也存在一个社会责任,像仁宝电脑这样的大公司,用了那么多的工人,是不可能说撤走就撤走的。”  

  但是李少堂同样推测,仁宝电脑肯定有意将未来的生产中心撤出昆山,放在越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越南政府给出的条件让仁宝电脑无法拒绝。据我所知,越南政府的态度异常积极,将给予仁宝电脑减免法人税等优惠税收政策。据说,工厂开工后十年内将免除法人所得税,之后的十年内也将减半收取。”李少堂说,“这一招比当初大陆的投资政策还要优惠,你说仁宝电脑愿意把厂设在哪里呢?”  

    “到越南去,已经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大陆去’一样,成为现在台商的共识。”李少堂告诉记者,不仅是像鸿海精密、仁宝电脑这样全球数一数二的代工厂,在谋求布局越南,就连那些几百万身家的台湾小老板,都随着考察团在越南到处跑。而那些做配套的企业,更是鸿海、仁宝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逐利的经济“候鸟”  

  昆山的另一位台商林正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台资企业看重的是新兴市场初建之时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其实,只要是搞投资、特别是跨境投资的都可被喻为随利而走的经济‘候鸟’。”  

  林正纬是昆山瑞能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来大陆投资已经15年了,林正纬不但成了地道的“大陆台湾人”,而且还娶了一个宜兴籍的老婆。在他看来,台湾人在外做生意,完全是在商言商,如果他们真的要放弃现有的产业到异乡发展,唯一的理由就是当地的投资环境让他们待不下去。  

  “我在外15年,每年只回去一次,老母亲却叫我不要回家,出去开拓自己的事业。”林正纬告诉记者,作为台湾商人,他们就像犹太人一样,哪里有市场,他们就往哪里走。“台湾人也不想背井离乡,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台湾那么小,市场那么小,全挤在一起没有饭吃。”因此,当大陆投资放开,林正纬作为第一批台商,来到昆山投资。  

  林正纬说,为什么台湾人喜欢到大陆来投资,第一个原因并不是政策原因,而是因为大家语言相同,对于出门在外的投资者这一点很重要。而在大陆众多城市中,没有选择语言相近的福建,而选择了昆山,则是兼顾了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林正纬介绍,当初他们来昆山,享受的是超水平待遇。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实行“五免五减半”,土地价格便宜,而且地点几乎是随便挑,想要哪里就是哪里。  

  后来,国家出台规定,统一了外资企业的优惠标准,“五免五减半”改成了“两免三减半”。目前昆山的台资企业,大多已经无法享受此项优惠了。不仅如此,今年实施“两税合一”的政策之后,他们这样的台资企业,也不再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转而与内资企业一样征收25%。林正纬说:“台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在中间部位,利润并不高。就连仁宝电脑这样的大企业,毛利率也就5%左右,代工一台笔记本就赚100元加工费。因此,国家税费政策的变化,台资企业非常敏感。”  

  因此,对于林正纬及众多台商来说,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地方,才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去处。这些年来,林正纬跑遍了波兰、越南、吉尔吉斯斯坦等众多发展中国家进行商务考察。其中,越南是他最为看好的地方。“越南现在的情形很像15年前的大陆。”这是林正纬对于越南最深刻的印象。他说,河内是越南最适合投资的地方。那里土地便宜,人工成本只是现在大陆的2/3,每个月500元人民币的工作都有人抢着做。关键是越南政府正在学习中国招商引资的经验,给外来投资者许多优惠条件。而在林正纬看来,越南大把的机会,也是吸引众多台商的重要原因。“你想想看,越南现在什么都不要,这就是目前大陆所不具备的。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机会更吸引人的了。”  

  据林正纬所知,去年一年,至少有30个在昆山投资的台湾小老板,都已经把该卖的卖掉,将生意转到大陆西部省份或是越南了。虽然五大电子厂商都在坚守,但是随着越南优惠政策的吸引,新生产基地的逐步完善,撤离目前吸引力下降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 

昆山调整产业结构不含糊  

  仁宝电脑要往越南发展,给昆山方面出了新课题,留住仁宝肯定是要继续给予他优惠政策,这与现行政策是相违背的。而仁宝电脑真的走了,势必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单单说仁宝电脑雇佣的数万名工人,就业问题就足以让昆山头疼的了。  

  为了弄清昆山市委市政府对此事的态度,记者跑遍了昆山的相关部门:市委宣传部、外经贸局、经贸委、开发区管委会。记者发现,昆山的态度十分成熟,就像一套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昆山不会给予仁宝电脑额外的优惠,昆山也有十足的底气,不怕仁宝电脑的撤离。但是,昆山同样重视仁宝电脑的诉求,会通过其他方式,缓解企业目前的经营困境。  

  昆山这样的态度,首先体现在目前的招商政策中。  

  现在,虽然昆山市外经局经常派人到全国各地招商,但是招什么样的商,昆山说了算。昆山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昆山是缺什么招什么。目前,昆山着重招两类企业,一类是光电企业。2005年,龙腾光电落户昆山,外方占49%的股份,昆山占51%的股份。昆山开始围绕龙腾光电,打造自己的光电产业园。在未来的3—5年,建成一条完整的TFT—LCD产业链;另一类是光伏企业。节能型高科技产业、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茂迪太阳能,原本已经与其他市签约,一心想发展太阳能的昆山得知后,愣是把茂迪给抢到昆山来了。记者从昆山市委宣传部得知,随着三一重工、丰田工业等重工业企业落户,昆山的特种机械、汽车工业也将从无到有。主攻光电、光伏,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产业,压缩电子制造业规模,已经成为昆山产业升级的主方向,也是他们招商选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昆山外经贸局官员告诉记者:“如果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了,抓住光电、光伏这一未来全球最顶尖产业发展的脉搏,让全世界大企业在昆山设立研发中心,我们不怕任何资本的外迁。因为工人、厂房可以迁移,知识、人才迁移不了。”  

  对照昆山招商政策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以电子产业、IT制造为主的台资企业,已经不再是“香饽饽”了。昆山众多台商的确是创下年产1500万台笔记本电脑、1000万台数码相机、1000万台手机、1000万台显示器的惊人数字,但是在惊人数字的背后却是极低的利润和血汗工厂的恶名。那么作为台商典型代表的仁宝电脑,以出走来要求继续给予优惠政策,昆山会答应吗?  

  有媒体报道,昆山市经贸委一位官员表示,虽然仁宝从设立监视器、笔记本厂以来,都是当地的指标型台商,但在国家政策变动、两头在外(订单、交易)的企业不再受到鼓励后,仁宝请求很难如愿。而且相关的电脑组装项目,在昆山从以前的鼓励类,已逐渐成为负面表列类产业,要想享受优惠必须就地转型,朝符合优惠的项目发展。 

昆山说“不”有底气  

  面对仁宝电脑和众多台资企业的诉求,昆山敢于说不,是需要勇气的,然而勇气的背后,则是昆山的底气。  

  目前,昆山年利用外资高达14.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7家在昆山投资。每天,这里有超过1500万美元的外资涌入,实现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不仅如此,昆山私营企业突破2万家,注册民资突破400亿元。今天的昆山再也不是台资企业一枝独秀,内外资在昆山遍地开花。如今的昆山,正在寻求产业升级,他们提出“总体规划学新加坡,产业升级学韩国,自主创新学中国台湾”的“三学”精神。自主创新,提高服务业比重,才是昆山所追求的。  

  相反,对于台资企业来说,即便放眼全球,整体投资环境能与昆山相媲美的也没有几个。昆山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毋庸多说。如今在昆山,已经聚集起全球700多家IT企业。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采购到90%以上的电脑配件,产业链堪称完美。IT企业完全实现“厂门对厂门”的供货,在昆山,IT产业的成本可谓最低。即便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是昆山靠近劳动力输出大省,且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就连去过越南考察多次的台商也告诉记者,虽然越南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优惠,人工也普遍便宜,但是那里的交通、水电配套远远不及昆山,劳动力的熟练度、文化程度也普遍较差,目前昆山的优势仍无法撼动。  

  如果说以上的优势,还能在沿海的东莞、青岛、大连找到的话,昆山还有一个“杀手锏”是别处学不来的,这就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昆山的政府从来不说‘我要你做什么’,而是说‘我帮你做什么’;从来不说‘不准你做什么’,而是说‘你可以做什么’……”这是昆山市市长管爱国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到创新,昆山创造了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块有偿出让土地、全国唯一自费创办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昆山仍在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众多外资企业因此选择了昆山,并扎下了根。  

  即便如此有底气,昆山仍然表达了对台资企业的重视。昆山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昆山的政策偏向高新产业,偏向服务外包,但是传统的出口加工,仍是昆山经济的支柱。毕竟,这些电子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庞大的经济产出。他们要求给予优惠政策,固然不符合相关政策,但是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向政府扶持的行业进行转型。这位负责人表示,只要台资企业把自己的研发中心从台湾搬过来,就可以按照最新的高新企业优惠措施,最高可以享受“五免五减半”的“大优惠”。  

  记者从外经贸局得到一份名为《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引资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他们已经注意到由于近一段时间政策的变化,出现了外资转移这一新的态势。外经贸局对此高度重视,文中指出:“外经贸局将发挥外企发展的引导作用,通过诚信服务调查、外企沙龙等服务手段,在有序推动外资项目适度调整的同时,防止外资的过度转移或产业断层。”(详情参阅《苏商》2008年4月号)

  来源: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报 作者:陈晓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