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些时候,著名的3C厂商明基集团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他们的品牌业务分拆出去,而不是在此之前业界普遍预期的制造部门。观察人士认为这与多年前的宏碁极为相似,屡受重挫的明基此次分家,将极有可能形成一个泛明基系的3C企业“军团”。
品牌被最先剥离
早在2006年8月,明基就开始设计业务分拆的模型。当时,普遍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明基将代工制造业务分拆出去,再将手机业务单列,加上主体的品牌事业,形成3大事业群平行的结构。不过本次分拆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明基董事会决议将品牌事业剥离出去,并沿用“明基电通(BenQ)”中英文公司名称;而母公司则更名为“佳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代工,产品涵盖3C领域。明基电通从今天开始,变成佳达电通100%持有之子公司。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宣布:“保留代工,明基更名为佳达;明基(BenQ)品牌分割出去,成为明基电通有限公司。”分拆细节是:母公司佳达电通,主要负责代工显示器、光学产品、手机和车用电子等3C产品,董事长仍为李焜耀,总经理是李锡华。因为分拆,佳达的注册资本额由256亿元降至150亿元新台币。自有品牌业务被剥离归属到明基亚太,品牌保持明基(BenQ)不变,董事长为李焜耀。
李焜耀表示不会为这样的决定后悔。“原本是代工这个大女儿准备好要嫁出去,离开娘家,但是突然逆向思考,觉得品牌二女儿离开娘家,也许比较好。”原明基执行副总王文灿以女儿出嫁形容品牌、代工分家大逆转的决策过程。
资本压力促使分拆
据接近分拆整个过程的人士透露,其实去年8月的方案比较符合管理层的初衷,不过由于资本方并不满意,所以一直拖延没有正式宣布。对此说法,李焜耀慨叹,“以前投行最喜欢批评明基的代工和品牌在混业经营中模糊了焦点,现在切割出来以后,大家都释然,佳达的账也就清楚了。”他更预测分割过程最快在第三季完成,经过分割后,作为主力的佳达电通最快第三季度就可以损益两平。
在分拆的博弈中,显然是资本的力量取得了胜利。作为回报,明基股价一路飙升至涨停。加上佳达减资后,公司净值将回升到11.33元,度过了解除打入全额交割股危机,还能进一步恢复信用交易。是日,明基在股票市场的买盘非常捧场,开盘后即拉至涨停,股价突破近日平台整理区,创下自3月22日以来的新高。
明基在宣布此决定的同时还公布了新的季度业绩:今年第一季明基的净亏损额是17.6亿台币(约合5300万美元),比去年第四季度的78.9亿台币净亏损额大幅减少,但要高于此前业界分析师所普遍预测的14.7亿台币的平均亏损额。
代工台企均无品牌独立
在3C领域,华人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鸿海、广达、宏碁、明基、华硕、宏达电、威盛、台积电、联电等等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其中拥有强大而独立的自有品牌企业并不多,有些企业虽然规模居全球前三位,但是自有品牌却是零。宏碁、明基、华硕等在近年来都谋求品牌的突破。2005年,明基更因为并购西门子的手机部门而名噪一时;不过在坚持了一年后,就因为负担不起巨额亏损而将德国的手机公司破产处理。
给欧美、日韩的著名品牌代工制造赚钱,是台湾地区IT产业的生命线,但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天花板。加上代工业务竞争异常激烈,李琨耀自己就曾说过代工并非一条合适明基发展之路。不过,如果执着的发展自有品牌,虽然会有所收益,但是又会引起代工客户的不满,转而选择其他代工厂。这也就是广达、鸿海等企业隐忍不做自己品牌的原因。
类似的问题,华硕、宏碁、宏达电等都有所遭遇。华硕在去年,内部也将代工制造与自有品牌分拆成两大独立的事业部,只是没有高调宣扬而已;而宏碁早年就遇到这个问题,干脆彻底将品牌独立,而制造部分分拆成几个独立的公司。宏达电则因为自有品牌的成长,引起代工客户不满,去年丢失了O2、Palm等不少大客户。明基手机在与西门子合并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都大幅减少了订单。
目前,明基的收入至少60%来自戴尔和惠普等的代工订单,而且这部分业务成长得越来越大,明基为了让它成为公司的业务核心重心,加上照顾客户情绪,将明基的色彩从其中洗掉也显得更加合理。
明基大事记
1984明碁电脑成立,主要生产监视器、电源等个人电脑外设产品
2000更名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发出等离子显示器
2001 宣布自创品牌明基BenQ,英文公司名称变更为BENQ Corporation
2002全球范围内公司名称由“明碁”改为“明基”
2005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推出“明基西门子”双品牌手机
2006欧洲手机子公司申请破产涉嫌内线交易遭调查
2007明基母公司宣布改名“佳达电通”,明基品牌剥离成子公司
明基董事长 李焜耀
宏碁老路还能走吗?
如果眼光放远一点,你会发现很多台湾的3C企业都与宏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甚至,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因为被调查“内线交易”时,宏碁前董事长施振荣先生还出来为他说话辩护。而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早年也在宏碁就职。作为全球IT界任职时间最长的掌门人,施振荣使宏碁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自有品牌电脑制造商,使得他被尊为台湾“IT教父”,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二十五位最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之一。2005年初,“ACER”更是将日本两大科技巨头东芝和NEC挤出,成为世界第五大PC商。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品牌,1991年国际化并购遭遇失败,创业以来首次出现赤字6亿新台币。不得不分拆重组,将品牌、制造企业分拆成宏碁电脑、纬创、明基、Aopen、第三波等许多家相当独立的公司。后又因要扶持Acer品牌个人电脑业务需要大量现金,不断卖出明基的股份任其单飞。
今天,明基所走的道路与当年施振荣分拆宏碁集团何其相似;如果走对了,过几年又是一片天地;不过,如果走错了呢?
记者 董毅
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