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热点观察文章

 


台当局紧缩大陆经贸政策愈来愈难

2006年11月30日08:25
华夏经纬网

台执政当局虽然企图推行紧缩的大陆经贸政策,但现实中却行不通,民进党内主张务实、稳健、在两岸关系上推行开放路线的观点重新抬头。他们主张让两岸「开放」取代「紧缩」,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台湾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下届大选中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支持。

 

陈水扁执政6年来,在「台湾主体性」外衣的掩饰下,其「紧缩」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与民间发展两岸关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对外贸易是最重要的生存问题,其中,两岸经贸关系又是影响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十多年来,大陆为台湾创造了2千多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在两岸经贸关系上追求互利双赢成为台湾民意主流。但从陈水扁执政6年来,台湾工商界和关心两岸经贸关系的民众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

 

台执政当局虽然企图推行紧缩的大陆经贸政策,但现实中却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2006412,出现台湾陆委会抢在国共两岸经贸论坛召开前夕突然释出「六个月内完成开放观光和客货运包机协商」的现象,甚至释放出「不排除有条件主动片面开放」的信息。这些动向表明,民进党内主张务实、稳健,在两岸关系上推行开放路线的观点,重新抬头。连民进党「资深人士」也开始质疑当局的「积极管理是否有点过时?」民进党财经智库「台湾经建社」也针对台商投资大陆不得超过公司净值40%上限的规定,提出了「有条件松绑」等「七大配套指标」。他们主张让两岸「开放」取代「紧缩」。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台湾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下届大选中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支持,缓解岛内一些过去支持绿营的政商对当局的不满。

 

台商「西移大陆」难逆转

 

大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为未来5年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描绘出令人振奋的前景,也为台商继续投资大陆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台经济部投审会的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2004项,投资总额达到69.4亿美元,分别增加9.09%51.05%。若加计20万美元以下的大陆投资报备项目5911项(4.81亿美元),则2004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已突破74亿美元。台商对大陆投资占其对境外投资总额的比重,已经升高为63%。而同期台商的对外投资项目则表现为同比负增长6%以上。2005年,台商对外投资和对大陆投资双双出现下滑,经济部投审会全年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1297项,投资总额60.07亿美元,分别减少35.3%13.4%。整体上,台湾对大陆投资为其岛外投资主体的格局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台商对大陆投资占其对境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升高为71%2006年初,台经济部抽样调查1700家企业后发表最新「制造业对外投资实况调查」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台商「南向投资降温,西进持续增温」的趋势未变。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投资自由化是产业外移的动因,也是资本寻租的本质。贸易的功能,是作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桥梁,而贸易的本质,是因为经济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用这样的标准衡量,两岸经济的差异性,决定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经贸关系的高度互补性。在适应全球化生产的趋势,台商将海外生产的一部分移往大陆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台商和有台商合资背景的企业出口,成为祖国大陆出口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出口的扩大,又反映为祖国大陆内需的增加和对台湾资金、技术和人员需求的进一步上升,这反过来也为台湾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两岸关系时空背景的这种巨大变化,是两岸经贸有可能长期保持双赢格局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贸互利双赢

 

据台湾经济部2006年初公布的外销订单和工业生产统计数据,2005年台湾制造业外销订单为25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但岛内制造业生产年增率却仅为3.18%,是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外销订单的大幅增长与制造业生产年增率明显脱节,外贸出口不与外销订单同步增长,这在其它经济体中是很少见的。说明台湾制造业产业资本外移已是主流趋势。估价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态势还将持续扩大,其中,两岸合作展现的互利双赢前景,是这波台商西进大陆的主要动因。

 

事实证明,二十年来两岸间的投资与产业合作,总体上可以说是双赢的。2006年大陆电子工业将使用价值600亿美元的IC,其中94%需要进口,充分显示大陆半导体市场的诱人商机,而台湾是其中最大的供货商之一。在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的情况下,目前岛内462家上市公司已经到大陆投资,占台湾上市公司总数的70%以上。

 

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两岸也各有优势。如:台湾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较强,而大陆则在基础科学的研究和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方面高于台湾。此外,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与通讯技术方面实力较强,而大陆则在核技术、生物工程与航空航天等方面实力强盛。两岸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存在的差异,成为两岸建立互补互利经贸关系的基础。

 

负面影响值得注意

 

台湾当局的紧缩政策无论在两岸经贸关系的现行格局中,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都受到阻碍,但从已出台的紧缩政策配套措施看,短期内对台商投资大陆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应忽视的。如对「重大投资案」的「政策面审查」,提高「违法」赴大陆投资的「检举」奖金的数额,专门针对大集团企业大陆投资的「财务审查」,加强台金融企业在大陆分支机构的「查核及管理」等。这些措施实际操作起来未必都能「有效」执行,但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对台商投资大陆也产生了一些制约作用。例如台湾陆委会就明确将已经开放投资大陆的芯片项目中的「小尺寸面板、测封业、0.18微米以下芯片制程」,列为「政策面审查」范围的案例,现实上影响到一些原本打算增资扩产的大陆台商暂时转为「观望」态度。可见,台当局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改成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这一词之差所表明的大陆经贸政策新的紧缩趋向,对台商投资大陆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

 

在对大陆经贸政策上,台湾民众对当局政策的效率开始失去信心。在岛内投资意愿不振,储蓄率偏低、民间缺乏消费信心的情况下,台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将加大。这种压力如果引导得当,将在大陆与台湾两方面产生更多需要合作的空间,两岸之间经济的融合也会加快。但是,如果「台独」势力蓄意误导这种压力,甚至把这种压力歪曲为「大陆威胁」,此种可能对两岸关系将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文/周忠菲 作者为台湾问题评论员

 

来源:大公报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