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高楼的台北101是台湾的骄傲,因为它象征着对兄长中国的技术优势。“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胡胜正说:“我们试图保持领先中国7年的优势。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做到了。”
迄今为止获得了极大成功的世界IT业加工厂台湾现在不得不重新改变其经营模式。1500亿至2000亿美元(如果不是2500亿)的资金已经以直接投资的方式从台湾流向大陆。除了就业机会,台湾的小企业家、专业人士和各种人才都流向竞争对手。
但中国也是台湾在全球化中立足的机会。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台湾希望将整个中国的活力统一到一个品牌之下:低劳动力成本和大陆市场将与台湾的创新能力一起使贴有“台湾制造”商标的产品无往不胜。
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富有活力的企业曾在几十年内令台湾变成诸多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领头羊。例如,全球三分之二的纯平屏幕和8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台湾。但是,没有人知道广达(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或者是鸿海(世界最大的电脑配件生产商),显露在外的品牌是索尼、苹果或是戴尔——虽然内部的技术来自台湾。
台湾产业很善于适应新技术并以低廉的价格生产。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和销售则留给别人来做。眼下这样的成功模式显露出其弊端。其他的新兴国家赶了上来——而且,没有谁的步伐比中国更快,它的价格要低得多,但生产质量却丝毫不差。
决定台湾未来的关键是中国。对台湾的经济学家而言。只有与大陆更加密切分工合作才能解决台湾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台湾经济研究院”称:“更大一些总是好的。”但是政府带着猜忌的目光看待大陆。恰恰是在要求独立的执政党民进党中,对于经济被削弱的恐惧根深蒂固。实际上,台湾的直接授资几乎只流入了中国,大约一百万台湾人长期生活在大陆,其中很多是企业家。
欧洲在台商会的负责人拉尔夫·费勒说:“台湾必须改善它与大陆的关系,否则它就会失去竞争力。”
国民党顾问、政治学家何思因也发表了类似言论:“我们必须扩大合作,然后中国的投资和富有的中国旅游者才会到台湾地区来。”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台北就是在放弃富裕“以及影响力”。(作者:奥尔格·瓦茨拉维克) 来源:开县作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