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报道,台当局对台资企业投资大陆设限40%的负面效应慢慢波及资本市场。岛内多位律师、会计师透露,今年以来已接到多起上市企业委托案,研究如何整合资源,从台股下市,转赴海外上市,预计明年开始,就会看出明显趋势。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最近开始有一些上市公司老板,要求律师、会计师研究海外上市标准,纷纷准备把资源集中到海外子公司。
报道说,台湾众达国际法律事务所所长黄日灿表示,岛内企业竞相赴海外上市,台湾股票本益比太低是一个原因;但台当局对企业投资大陆设有40%的上限,随着企业在大陆的经营规模化,这个限制已经掐住企业的咽喉,企业必须想办法去除,明年将有更多台商企业到海外挂牌上市。
众达法律事务律师陈泰明指出,鸿海旗下的富士康,规模大到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单独在香港上市,但是很多台商企业的规模不足以维持同步在台湾和香港挂牌,最后只能放弃在台湾上市。另外有一些本来准备晋级为台股的上市公司,因为海外子公司已在香港上市,为集中资源,明年就有可能从台股下市。
台湾勤业众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陈清祥表示,现在赴海外上市的岛内企业可以分成三类:未上市公司,对台湾的普通股东没有影响;上市公司以大陆子公司名义到海外挂牌,台湾母公司会切割部分赚钱的部门出去,合并到该子公司;股票从台股下市,公司董事要向不同意下市的小股东,买回全部的股票。
据报道,岛内市场人士表示,股票下市有其代价,可能有人质疑其商誉,而且流通在公开市场的股票,大股东还要花很高的成本买回来;再说,海外上市的成本远高于台湾。台商会走上这条路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主要是台当局对投资大陆设限40%,募集资金不能投资大陆,但是大陆才是有成长潜力的市场。
来源:长安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