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热点观察文章

 


阻碍“三通”才会使台湾经济“空洞化”

2006年11月09日12:28
华夏经纬网

    “两岸直接‘三通’,已经成为攸关台湾经济前景的一项指标性因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解析两岸经贸关系中这一最为关键的问题时直言:阻碍“三通”才会使台湾经济“空洞化”。

    一直以来,台湾当局为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渲染“三通”将带来岛内经济“安全”问题,声称“三通”将掏空台湾经济,使台湾经济“空洞化”,并衍生岛内失业扩大等社会问题。

    对此,林毅夫指出,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动态过程看,两岸直接“三通”不会造成对台湾产业的所谓“掏空”。

    “产业‘空洞化’和‘掏空’说的概念,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多,工资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于是,这些产业部分地转移到海外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产业工人短期失业的问题。”林毅夫指出,这是调整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静态表现,而如果产业不调整,那些逐渐丧失竞争力的产业不外移,本地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产业就没有提升竞争力的空间,本地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就没有提高的空间。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经济步入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型时期,工业占生产总值的份额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电子、资讯等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工业龙头。经济专家分析指出,这种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不是产业空洞化现象。反而是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使台湾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较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升级。

    林毅夫指出,只有通过产业转移,岛内那些传统产业才能保持竞争力,而其利润回流又促进了岛内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投资,可以使死的机器换成活的资金。”他说,以台商投资大陆的事实来看,将在岛内已相对陈旧的机器设备以投资的方式移到大陆,以在大陆的盈利推动岛内产业的不断升级,最终才会使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

    他认为,近年来,台湾的产业结构进入新一波的转型期,经济持续处于困境,与台湾当局“戒急用忍”、阻碍“三通”等政策有很大关系。

    他指出,以防止产业‘空洞化’为由阻碍两岸“三通”,限制迫切需要外移的产业去大陆发展,还使得仍有竞争力的产业在岛内的升级投资意愿低落。台湾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8寸晶圆厂设置种种障碍,就让业者在投资岛内12寸晶圆过程中不愿意升级,原因就是担心当新的竞争力产品出现后不能外移,影响产业盈利能力的挖掘。

    “两岸直接‘三通’,对台湾来说更加迫切。”林毅夫认为,“三通”迟迟不能实现,阻碍了两岸经济的整合,对岛内产业的发展升级非常不利。目前,台湾的某些产业在大陆沿海地区已经没有竞争力。他说:“逆水行舟,台湾的产业经济将失掉优势。”

    正在此间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也纷纷呼吁尽早实现两岸“三通”。李敏宽委员告诉记者,他接触的许多台商普遍有对两岸直接“三通”的热盼,他们希望尽快地通起来,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他说,台湾当局一直阻碍“三通”,其单方面抛出的诸如“两岸直航三阶段说”等,只是其选举语言,在“三通”问题上是缺乏诚意的。

    陈正统委员指出,两岸直接“三通”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对台湾的好处则更为突出。如果台湾当局继续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三通”,岛内的产业竞争力将很难提升。他说,目前,福建沿海与金、马、澎地区的直接往来,并不能满足两岸民众和业者的需要。(记者陈键兴 顾钱江)

    新华网    2004年3月10日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评论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热点文章排行
热点专题
频道特别推荐
两岸经贸 热点投资
走近台商 投资大陆
企业采风 热点观察
商战精英 财富话题
聚焦开发区
招商广场